从春晚舞台的灵动舞姿到工厂车间的精准作业,再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身智能正快速走进大众视野,浦东的机器人企业也不断推进新产品研发、新场景应用。
记者近日从浦东人形机器人代表企业开普勒了解到,该公司已确立了“先落地,垂直场景泛化,再全场景通用”的商业化路径,并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应用场景落地流程,目前已正式启动 K2 机器人在客户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测试。
开普勒K2大黄蜂获海外市场关注
相比当前市场上“运动型”机器人,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与特斯拉Optimus同样走工业应用路线,致力于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
前不久,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Figure的CEO Brett Adcock向广大网友推荐了来自中国的开普勒K2大黄蜂人形机器人。视频中,开普勒K2大黄蜂展现了其自研的力触觉灵巧手,单手拥有11关节自由度,单指拥有25个力触点,并搭配六维力手腕,使其具备仿生触觉感知与精准力控能力。无论是拿鸡蛋还是拧瓶盖,K2大黄蜂均能稳健完成,真正实现“有触觉”“能控力”的人形机器人。

记者从开普勒了解到,其机器人凭借创新的“串并联结构”设计,结合自主研发的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赋予其双臂30公斤的超强负载能力,并能精准执行毫米级精细操作。在实际测试中,开普勒自主研发的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甚至能够拉起200公斤的摩托车,充分验证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一卓越的承载能力,使开普勒机器人在工业作业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据悉,开普勒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2适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特种作业、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其技术升级为应用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发布以来,K2已进入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并在实际环境中开展测试,包括物料搬运、样品处理、巡逻巡检、冲压收料、质量检测等多个核心场景,按计划推进商业落地。
易博智攻克智能化柔性组装难题
在位于书院镇金港智拓园的易博智机器人研发及生产制造中心,具身智能系统eBots-IDO-02正开展“流水线式组装作业”测试。数台桌面作业机器人通过灵活的机械臂,将柔性电路板上间距仅0.4mm的多引脚BTB连接器准确扣合至对应的电路板组件中,操作过程丝滑灵动。

据介绍,这是一款通用型柔性组装机器人,可模仿劳动力密集型作业场景,像操作工一样进行复杂组装,并根据生产任务快速切换。该系统运用3D视觉、深度学习算法和运动装置,实现20微米的高精度、高速度以及毫秒级低延时,智能化深度学习使其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产线。
当前,3C类产品迭代迅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难以通过传统流水线统一组装,急需具有泛化能力的机器人来帮忙。易博智的eBots-IDO-02致力于解决自动化生产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经实际验证,eBots-IDO-02能有效降低人工和耗材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打造具身智能创新高地
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2026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百亿大关,到2035年将飙升至3000亿元规模。
近期以来,浦东具身智能企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智元机器人发布了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O-1以及双足人形机器人灵犀X2;蚂蚁灵波科技公司在浦东成立,致力于在家庭、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打造领先的机器人产品;傅利叶开源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集Fourier ActionNet;擎朗智能发布首款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同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设创新平台、开放应用场景等举措,浦东全力构建支持具身智能加速发展的全产业链生态。
未来,浦东将持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通过深化产业链招商、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和开源社区生态等,助力商业化落地与产业化发展,持续打造具身智能创新高地。
文字:杨珍莹 唐周丽 施丰奕
编辑:施丰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