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 年,那是个特殊的时代,许多城市青年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奔赴农村插队落户,我也不例外。我叫李晓梅,那年刚满 18 岁,怀揣着对农村生活的好奇与憧憬,踏上了前往偏远农村的列车。
初到农村,一切显得那么陌生又新奇。田间地头,成片的庄稼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乡亲们热情淳朴,脸上总是挂着质朴的笑容,让我倍感温暖。然而,农村的生活条件远比我想象的艰苦。住的是简陋的土坯房,没有自来水,用水全靠挑;冬天寒冷刺骨,夏天蚊虫肆虐,生活设施极其简陋。
在农村的日子里,我逐渐适应并融入了这里的生活。每天天刚亮,我就跟着村民们下地干活,学习犁地、播种、收割等农活。虽然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腰酸背痛成了家常便饭,但我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因为我知道,这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是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
就在我逐渐适应农村生活时,我遇到了他——王建国,一个普通的瓦工。他身材魁梧,皮肤黝黑,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王建国手艺精湛,村里许多房屋都是他亲手建造的。他干活认真负责,从不偷工减料,深受村民们的信任和尊敬。
我们相识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那年夏天,村里要修建一座新的小学,王建国负责施工。我被分配去帮忙搬砖、递瓦刀等杂活。在工地上,我常常看到王建国一丝不苟地砌砖、抹灰,他的专注和敬业深深吸引了我。休息时,我们聊起了各自的生活和理想。王建国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为村里多盖几所学校,让孩子们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他的话语质朴却充满力量,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王建国不仅在工作上表现出色,在生活中也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每天清晨,他都会为我准备好热腾腾的早餐;晚上,他会陪我一起散步,分享一天的趣事。他的温柔体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温暖。
然而,就在我们的感情日益深厚时,我却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国家政策有所调整,部分插队青年有机会回城工作。我完全符合回城的条件,这意味着我可以离开农村,回到繁华的城市,过上安稳的生活。消息传来,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一方面,我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那里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我又舍不得离开王建国,舍不得离开这片充满回忆的农村土地。
在矛盾和纠结中,我找到了王建国,向他倾诉了我的想法。王建国听后,沉默了许久,最终缓缓开口:“晓梅,我知道你一直想回城,我也理解你的想法。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回城了,我会很难过。我虽然只是一个瓦工,但我真心喜欢你,愿意和你一起在这片土地上打拼。如果你愿意留下来,我会努力给你更好的生活。”
王建国的话像一股暖流,瞬间融化了我的心。我意识到,爱情远比物质生活更重要。我不能因为一时的诱惑,放弃这段真挚的感情。于是,我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回城的机会,选择留在农村,留在王建国的身边。
我们的婚礼很简单,没有华丽的婚纱,没有昂贵的首饰,只有亲朋好友的祝福和满院的喜气。王建国亲手为我打造了一套家具,虽然简陋,却充满了爱意。婚后的生活虽然依旧艰苦,但我们却过得有滋有味。我们一起努力工作,攒钱盖了新房,还承包了几亩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和王建国依然生活在这片农村土地上。我们的孩子也已经长大成人,有的在城里工作,有的留在农村继承了我们的事业。每当夜幕降临,我坐在院子里,仰望满天繁星,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满足。我感谢当年的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让我拥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让我在农村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