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父亲红旗不倒,指挥在前沿阵地

红船编写 2024-08-23 17:46:47

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将士以无畏的勇气克服千难万险,谱写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为纪念这一伟大壮举,缅怀革命先烈,红船编辑部专门策划了“重走万里长征路”活动,邀请部分参加过长征的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和开国元勋后人一同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途中,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接受采访,向红船编辑部讲述了父亲戎马生涯中的英勇事迹,尤其是在长征期间的功绩。沿着先辈们的足迹不断前进,王媛媛脑海中的父亲形象越发清晰可见。

▲王媛媛

“疯将”的从军经历:敢打敢拼屡立战功

1915年10月,王近山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八九岁起就开始给人放牛,给地主当长工,吃了不少苦。1930年,红军途径他的家乡时,为了不再受地主的压迫,年仅15岁的王近山毅然决定参加红军,自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王媛媛在《司令爸爸司机爸爸》一书中写道,她们家祖上曾是蒙古王族,或许王近山身上流淌着蒙古人的血液,所以他的性格中有桀骜不驯的基因,既敢于反抗地主,也能够在战场上以命相拼、奋勇杀敌。

谈及父亲在部队的辉煌经历,王媛媛如数家珍:“父亲一开始参军还是个‘红小鬼’,但他在战场上敢打敢拼,十分勇猛。”在一次与敌人的激烈战斗中,王近山不顾危险冲在前面,在和敌人肉搏时,因为敌人长得身量高大又强壮,王近山眼看要落下风,于是决然地产生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念头,抱着敌人一起滚落山崖。众人都以为王近山凶多吉少,没想到他居然强忍着身上的伤痛,打死了敌人,他也奇迹般地生还了。

事后,大家对王近山既担心又敬佩,他也因此获得了“王疯子”的称誉。此后,这股“疯劲”一直贯穿着王近山的一生,使他在战场上奋勇当先,立下了赫赫战功。

“父亲17岁就升任红十师三十团营长,很快又升任十师二十八团副团长。18岁时,在抵御蒋介石的‘六路围攻’中,父亲率领二十八团坚守阵地,创造了红军一个团全歼敌人一个旅的光辉战例。”1933年,四川军阀刘湘召集军队分六路围攻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奋勇迎敌,身为红二十八团团长的王近山一马当先,屹立在战斗最前沿。后部队不慎误入“哈儿师长”范绍曾部的重重包围中,王近山提刀跨马,以智取胜,将范绍曾整整一个旅“包了饺子”。

“但战斗过程中红军也伤亡惨重,父亲基本上每打一次仗都会受伤。”王媛媛补充道。

据王媛媛介绍,王近山当时归属于红四方面军,他对最高指挥员徐向前元帅佩服得五体投地,徐向前首长不仅教给了他一身好功夫,还传授给他许多带兵打仗、指挥作战的经验,是他的一生当中不可多得的一位伟大导师。

王近山曾直言:“‘勇敢’是学习徐向前,‘谋略’学习刘伯承,‘果断’学习邓小平。”

▲开国中将王近山

由于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王近山受到了徐向前的赏识。到1935年,他虽然才20岁,却已经当了红军的师长。晋升速度之快,让人惊叹,但这些荣誉都是他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拼杀得来的。

从加入红军开始,王近山陆续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神头岭战斗、上党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屡建奇功,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毛泽东称赞他:“太岳有个王近山,敢打没有命令的仗。王近山勇敢、果断、有胆略,能抓住战机打漂亮仗!”他逝世后,邓小平为其题词“一代战将”。

2005年电视剧《亮剑》一经播出,随即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剧中的李云龙粗犷豪放、智勇双全、能征善战,他的主要原型就是赫赫有名的王近山将军。

生死之交:和汪运祖成为彼此的救命恩人

万里长征途中,红军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数不胜数,他们经受的是一次次的生死考验。但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红军将士的脚步,一路上他们同心同德,精诚团结,抱着必胜的决心和信念,书写下了长征道路上的光辉一页。这时,战士们之间的革命友谊显得弥足珍贵,他们坚韧团结、同心并力,一起克服重重阻碍。

王媛媛告诉红船编辑部,王近山和他的战友汪运祖就是典型的亲密战友。

1935年10月,王近山奉命率部强渡大金川,在战斗过程中,汪运祖曾救了王近山一命。

王媛媛将二人生死相交的故事娓娓道来——

父亲当时是红十师的副师长,部队走到大金川河的时候,需要组织突击队强渡过去,这时父亲的疯子性格发作了,不顾下属的阻拦,带着突击队就要冲上前去。说话间,他带着自己的文书汪运祖抢着上船去,不过第一条船已经开走了,他们没能坐上。于是他就赶着去坐第二条船,汪运祖没能跟上他,就坐了第三条船。在过河时红军受到了国民党军队的阻击,第一条船不幸被击翻,第二条船就担起了重任,因为国民党军队把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在了这条船上,一时间船上所有人员都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在激战中船老大和许多战士都牺牲了,船上只剩余六七个人。眼看形势越来越危急,我父亲的“疯脾气”上来了,他让一名小战士扛着机枪,他端起机枪冲着对岸的敌人猛烈开炮。在冲锋最激烈的时候,他乘坐的船被打穿了,船上进了水正在慢慢往下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汪运祖赶来了。原来,汪运祖乘坐的船在我父亲船只的掩护之下,提前迂回到了大金川河的对面,他们把国民党军队拦腰截断,前后夹击,不一会儿就把国民党军队消灭的差不多了。这时,汪运祖带着战士们赶到河边,冲着我父亲大喊道:“师长,你赶紧靠岸,我们已经把敌人消灭了!”他们刚把船上的人员营救上岸,几秒后那条船就沉没了。所以,我父亲当时非常感动,他激动地握着汪运祖的手说:“感谢汪运祖,是你救了我的命。”

“更有意义的是,之后为了报答汪运祖的救命之恩,我父亲特意送给他一个红色笔记本,并亲手写上了他的名字,但是写成了‘汪运走’。汪运祖疑惑地说:‘师长你写错了,我不叫汪运走,我叫汪运祖。’我父亲哈哈一笑解释道:‘在我们湖北老家,祖字就念作走,你不正是被红军带着走的吗。’当时二人都没料到,不久之后这句玩笑话竟真的应验了。于是,汪运祖收下了这份特殊的礼物。此后的路途中,他都随身携带着这个本子,记下了许多红四方面军在战争年代的故事,成为记载红军长征的珍贵史料。”王媛媛如是说。

枪弹无眼,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但战争无情人有情,即使面临着巨大的危险,红军战士们也不抛弃、不放弃,他们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当年,由于张国焘的错误,红四方面军曾三次翻越夹金山。夹金山是红军万里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它位于四川省小金县东南方,海拔4114米,“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这里地势陡峭,空气稀薄,天气变幻无常,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唱道:“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翻越夹金山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翻越这座雪山对红军来说是一次生死考验,恶劣的外部自然环境加上红军本身缺衣少食、体力不支,不少红军战士永远长眠在雪山。

“夹金山虽险,战友情更暖。”王近山和汪运祖的坚定战友情一直以来都被传为佳话。

王媛媛接着叙述了父亲王近山救助汪运祖的故事:“在强渡大金川不久之后的一次战斗中,汪运祖不幸受了重伤,胸腔内的三根肋骨齐齐断裂,他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会拖累战友,主动要求让他们先撤退。我父亲坚决地说‘这种时候我怎么能抛下你不管呢’,他一直细心照料着汪运祖,但因汪运祖伤势严重,所以先把他送到了红军的后方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在过夹金山的时候,父亲又将汪运祖带在了身边,找人做了一副担架抬着他翻越雪山,但当时战士们节衣缩食,体力不支,抬着担架很吃力。汪运祖不忍见战友们如此辛苦,再三请求说不要再带着他了,战友们都不肯放弃。我父亲立即表了态说,我们可以丢掉一切,但绝不能抛弃自己的战友,一定要把你带出去。随后,我父亲把自己的马让给汪运祖骑,使他能保持体力。就这样,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下,汪运祖成功翻过了夹金山。”

▲汪运祖

新中国成立后,汪运祖在军内担任要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15年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岁。

可以说,两位将军之间是过命的交情,在他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无数红军将士团结一心、迎难而上的缩影,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学习,他们的革命友谊令人敬佩。

据王媛媛介绍,两位将军的亲密友情一直延续了很多年,两家人的后代关系也十分密切。汪运祖的后代告知王媛媛,他们将当年长征时王近山送给汪运祖的那本笔记本捐赠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的馆长十分珍视这本笔记,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认为这本笔记对于红四方面军来说意义重大,打破了过往人们认为红四方面军没有日记记载的印象,同时也是对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的有力佐证。

这段感人往事一直深深埋藏在王媛媛的心底,她此行最大的心愿就是前往夹金山,因为夹金山对于王近山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王媛媛内心也万分期待能重走父亲走过的道路,与父亲达成共鸣。

遗憾的是当日由于天气原因,夹金山道路封闭,团队未能如期前往目的地,听闻这一消息,王媛媛遗憾地落下了眼泪。

值得安慰的是团队改变行程后前往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参观,在参观翻越夹金山纪念馆时,王媛媛多次赞叹革命先辈们的英勇精神和革命意志,表示革命先烈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红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她动容地说:“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前辈们浴血奋战的地方,一定要学习他们身上坚韧不屈的精神和为了革命甘愿牺牲自己的决心。”

▲王媛媛

“飞毛腿”和“赤脚大仙”的由来

在参加“重走万里长征路”活动期间,王媛媛跟随团队一起来到了位于小金县达维镇的“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地”和位于小金县县城的“红军懋功同乐会会址”。

回首89年前,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的先头部队翻越了夹金山到达懋功县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25师74团的一部胜利会师。《红星》报第21期发表了社论《伟大的会合》,称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合“是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件,是决定中国苏维埃运动今后发展的事件”,“是五次战役以来最大的胜利”,“是中国苏维埃运动新的大开展的基点”。

回到历史现场,甫一见面,两路红军战士就紧紧握住了彼此的手,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之后几日,达维桥畔每天都挤满了红军战士,他们翘首以盼期待着大部队的到来。

大部队抵达后,为了庆祝这次盛大会师,双方在懋功举行了胜利会师庆祝大会,史称“同乐会”,毛泽东、朱德发表了重要讲话,战士们和当地百姓欢聚一堂,整个会场热闹非常,一派欢欣鼓舞的景象。

期间,战士们齐声高唱由陆定一编写的《两大主力会合歌》:

两大主力军邛崃山脉胜利会合了,欢迎四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团结我们工农武装不可摧毁的力量,唉!团结我们工农武装不可摧毁的力量,坚决赤化川陕甘。万余里长征经历八省险阻与山河,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来伟大的会合。为了实现抗日救国解放民族的事业,唉!为了实现抗日救国解放民族的事业,高举红旗向前进。

歌声雄壮有力,充满战士们必胜的决心,歌词寄寓着战士们伟大的理想,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应对前进道路上的一切磨难,只为争取民族的解放和独立。

在前往懋功会师纪念地的途中,受恶劣天气影响,泥石流、塌方频发,道路一再被阻断。看着充满泥泞的道路,王媛媛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长征的年代,想象着红军们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翻越大大小小70多座雪山,她痛心地说:“关键是还没有鞋穿。”对此王媛媛深有感触,因为她的父亲王近山曾因不穿鞋子而被人称作“赤脚大仙”。

“当年父亲离开家乡,外出参军。爷爷奶奶没有多余的钱财给他做盘缠,奶奶一针一线精心缝制了两双鞋,让父亲带着。父亲拿这两双鞋当宝贝一样,一直藏在身边,舍不得穿。但是部队行军打仗,每天在路上奔波,鞋子穿不了几天就坏了,没有鞋子穿的时候脚都磨烂了,所以那时流传一句顺口溜‘烂脚不是病,行军要老命’。老百姓遇到红军的部队时,发现他们经常光着脚,那是因为他们的草鞋都穿烂了,就赤着脚行军,往往几十里、上百里的走。老乡们都热情地称呼他们为‘赤脚大仙’。尽管如此,父亲还是舍不得穿奶奶给他做的那两双鞋,他始终珍藏着,因为那对他来说特别宝贵,是亲人留给他的惦念。”

王媛媛接着讲道:“父亲还有一个特点,他被人们称作‘飞毛腿’,因为他走路速度特别快,一旦撒开腿跑起来,连秘书和警卫员都追不上。虽然父亲当时已经是师级干部,但他丝毫不把个人安危放在心上,常常带着突击队就往前线冲。而且行军速度之快,让敌人都很震惊,经常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在《司令爸爸 司机爸爸》一书中,王媛媛提及父亲打仗时有一个独特习惯,“那就是只要有他的地方必是红旗招展,人在红旗在,一个旗兵倒下了,另一个冲上来接过旗帜继续前进,只要有红旗的地方就能找到王近山!而红旗往往都插在战场上的最前沿!”

故事讲完,王媛媛有感而发:“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没有先辈们那么刻骨铭心的经历,想象不到他们当时是如何用流血流脓的脚去赶路。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毫无惧怕之心,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们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斗志,正是因为他们有这份信念,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他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王媛媛

追随父亲的脚步,传承父辈革命精神

“年轻的时候,父亲为避免我被娇生惯养,将我送到了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当兵锻炼。今天,我们沿着前辈们的足迹来到这里,重走长征路,我觉得万分荣幸。在这里我们爬山越险,经历了塌方、泥石流,但这跟前辈们吃过的苦相比,算不上什么。我边走边仰望着天空,我想父亲和革命先烈们正在天上看着呢,如果父亲看到我正在走他曾走过的路、传承他的思想、完成他未竟的事业,继承先辈们的红色遗志,他在天上也能安心乐意。”王媛媛说。

作为此行团队中唯一的红四方面军革命后代,王媛媛十分珍视这次实地参观的机会,特意在会师纪念地合影留念。她说:“懋功会师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是红军坚韧不拔精神的见证,更是红一、四方面军胜利的象征。”

重走万里长征路,感受革命先辈们的无私精神,王媛媛感慨万千:“当时敌我双方力量差距悬殊,红军缺医少药,少吃少穿,甚至连鞋子都没有,生活过得十分艰苦。但是伟大的红军精神激励着他们,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经历了千难万险,跨越了万水千山,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追捕和围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的壮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是革命先烈们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生动写照。团队成员在重走过长征路之后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使他们受益匪浅,真切感受到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永不褪色。

撰文:侯雪柔

视觉:王学民

统筹:李秀平

1 阅读: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