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博弈中,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近期动向引发关注。据路透社、彭博社等外媒报道,荷兰政府与ASML正试图挣脱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的管制枷锁,推动“自主贸易权”的回归。意思就是我的光刻机想怎么卖就怎么卖,你美国管不着!
“美国拜登政府就限制阿斯麦对华出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向荷兰政府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预计特朗普政府将延续这一策略。“我认为,我们自行决定实施什么样的政策非常重要。”荷兰首相斯霍夫日前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美国施压下的荷兰困境自2019年起,美国通过《瓦森纳协定》框架不断施压荷兰,要求其限制ASML向中国出口先进光刻机。尽管荷兰最初仅同意限制最尖端的EUV设备出口,但2023年在美国升级禁令压力下,部分DUV设备也被纳入管制范围。这种“长臂管辖”导致ASML对华出口额从2022年占比17%骤降至2023年的8%,直接冲击其营收增长。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阿德里安森斯近期公开表态:“过度依赖单一国家的外交政策不符合荷兰利益。”这番言论被解读为对美国技术霸权的明确反弹。事实上,ASML首席执行官彼得·温宁克早在2023年财报会议上就警告:“人为割裂全球供应链将推高半导体价格30%-40%。”
ASML的“中国市场算盘”作为全球唯一能生产EUV光刻机的企业,ASML看似垄断实则危机四伏:
财务压力:2024年Q1财报显示,中国订单占比回升至22%,成为其第三大市场。失去中国市场将导致每年至少损失20亿欧元营收。技术反制风险:上海微电子28nm DUV光刻机已进入量产测试阶段,中科院“高NA EUV”项目加速推进。ASML首席技术官范登布林克承认:“完全封锁只会加速中国自研进程。”设备迭代需求:中国晶圆厂仍需要大量成熟制程设备,ASML的TWINSCAN NXT:1980Di机型(可支持7nm工艺)成为双方博弈焦点。知情人士透露,荷兰正寻求将该型号移出管制清单。欧洲战略自主的科技突围荷兰的强硬姿态背后,是欧盟“数字主权”战略的支撑。2024年5月,欧盟委员会通过《欧洲芯片法案》修订案,明确要求“确保关键设备供应商多元化”。德国智库墨卡托报告指出,若ASML完全遵循美国禁令,欧洲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份额可能从目前的23%下滑至2030年的15%以下。
这种战略转向在具体政策中已有体现:
技术主权基金:荷兰政府计划设立50亿欧元专项基金,用于对冲美国出口管制带来的技术研发风险供应链重构:ASML正在将供应链本土化比例从40%提升至60%,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如ASMI(沉积设备)、Besi(封装技术)获得政府补贴法律反制:欧盟正在拟定《反经济胁迫条例》,明确针对第三国的单边制裁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蝴蝶效应若荷兰成功突破美国封锁,可能引发系列连锁反应:
技术扩散:中国晶圆厂有望每年新增10-15台DUV设备,推动成熟制程产能提升30%市场重构:韩国三星、SK海力士可能要求同等贸易待遇,动摇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标准之争:ASML或联合IMEC(比利时微电子中心)推出“去美国化”技术标准,打破现有半导体生态不过,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已发出警告,可能对使用美国技术的ASML设备实施“二次制裁”。这场涉及技术、资本与地缘政治的博弈,最终可能演变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分裂。
中国半导体的危与机面对变局,中国产业界正采取双轨策略:
短期:通过第三方国家转口贸易、设备租赁等模式获取成熟制程设备,中芯国际已建成4座“去美国化”28nm产线长期:举国体制攻坚光刻技术,上海微电子计划2025年交付28nm DUV光刻机,清华大学研发的“稳态微聚束”SSMB光源技术提供新路径正如ASML创始人德尔·普拉多所言:“物理定律在中国同样有效,封锁只能赢得时间而非胜利。”这场围绕光刻机的世纪博弈,或将重新定义全球科技权力的游戏规则。当技术民族主义遭遇市场经济规律,荷兰的突围尝试或许正在打开潘多拉魔盒——无论结果如何,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时代已走向终结。
[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