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女英雄:为报效祖国放弃诺贝尔奖,临终3句遗言尽显心酸

妙笔生辉者 2024-08-08 20:21:09

她是被遗忘的女英雄,为研发原子弹放弃诺贝尔奖,甘愿隐姓埋名36年,功绩不输钱学森与邓稼先,却直到去世都无人知晓。临终前她留下 3 句遗言,听得在场所有人心酸不已,她就是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王承书。

王承书的履历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牛逼。她 18岁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班上13个新生里,她是唯一的女性。4年后,13个学生仅有4个顺利毕业,她名列榜首,拿着仅属于第一名的金钥匙奖继续攻读研究生。仅仅两年后,她便拿下硕士学位,燕大校长求着她留校任教。可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亲眼目睹七七事变,眼看日本铁骑无情践踏我中国领土的王承书,不甘心只当一个小小的教书先生,她想力争上游,学习更多更先进的知识,报效祖国。她拿出全部积蓄,与丈夫张文裕远赴美国,师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乌伦贝克攻读博士。可谁知,乌伦贝克和其他的欧美学生根本瞧不上来自中国又瘦瘦弱弱的王承书,觉得她不过是一个死读书的东亚病夫。

面对导师和同学的蔑视,王承书没有正面硬刚,而是埋头苦读,用一篇稀薄气体动力学论文以及一项轰动物理界的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不但狠狠打了那群高傲白人的脸,还给了全球物理界一个大大的惊喜。靠着卓越的研发成果,王承书成为世界物理学领域的新星。她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轮流招揽,尊为上宾。

乌伦贝克断言,只要她再坚持两年,绝对可以把诺贝尔物理学奖收入囊中,那可是所有物理学家的终极梦想。可王承书却在离梦想仅一步之遥时,做出一个震惊同行的决定,她要回到刚刚解放一穷二白的中国。她一回去,中国岂不是有如神助?美国人自然不肯答应,他们设下重重阻碍,又是监视又是囚禁,用尽一切手段阻止王承书回国。

王承书不得不与傲慢的美国人斗智斗勇,她把珍惜的文件、教材与科研资料细心的分成300多份,花费整整7年时间,一点一点慢慢寄回北京。功夫不负有心人啊,1956年,王承书终于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在美国有专车接送,住着三层别墅的她。心甘情愿的在祖国住简陋平房,坐拥挤公交,人人都笑她傻,可她却说,只要能为祖国建设尽绵薄之力,吃任何苦头她都愿意。

事实证明,她不是在说大话。两年后,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找到王承书,问她愿不愿意投身原子弹研发工程,王承书毫不犹豫的说,我愿意。看着斩钉截铁的她,钱三强反而踌躇起来,原来一旦加入这项事业,就意味着王承书要放弃目前拥有的一切荣誉与前途,从此挥别丈夫儿子,彻底隐姓埋名。

王承书看出钱三强的疑虑,她二话没说,当即回家备好行囊。临走前,她摸着9岁儿子的头温柔的说,好好照顾爸爸,等着妈妈回来。说完,她头也不回的离开,朝着原子弹研究所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了过去,这条路是你们没法想象的苦,王承书一进研究所就面临一大堆难题,没钱、没材料、没设备,还极度缺人手,整个浓缩铀厂里就她一位女性,可谁说女子不如男呢。

面对重重困难,王承书没抱怨过一句,而是默默地把自己的出差补助费、各种奖励和稿费全部捐献给单位,用于购买重要材料与设备。同事们心疼她身娇体弱,经常劝她休息,她却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的原则,时刻奔走在研发第一线。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年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望着天边那朵巨大的蘑菇云,感慨万分的王承书第一次流下热泪。

创下如此功绩,寻常人都会想着炫耀炫耀,和亲朋好友分享喜悦吧?可王承书哪怕对丈夫与儿子也是闭口不言。直到将近30年后,她的丈夫张文裕走到生命尽头,才得知妻子王承书竟然悄悄的做过这样一件大事。而在张文裕去世两年后,王承书也因积劳成疾患上重病,命悬一线。临终之际,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叮嘱儿子,让儿子把他生前所有的积蓄捐给希望工程,让贫困地区孩子读书。

短短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泪流满面,心酸不已。她奉献半生,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只为心中那一份永不磨灭的爱国之心。没有人知道她曾做出的伟大成绩,也没有人记得她的真名,可她毫不在乎,因为她毕生所求,不过四个大字,为国效力。

1 阅读:21

妙笔生辉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