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江西传来战报,石达开取得湖口大捷,曾国藩两次要投水,湘军水师损失惨重,已经撤退回湖北。韦俊军团,也发起反攻,第三次拿下武昌。
湖口大捷,成就了石达开的威名,这次战斗也写进了课本,成为太平军西征的重要战果。殊不知,太平军西征,并没想象中那么顺利。
北伐孤军深入,全军覆没,这是杨秀清的战略错误。太平军西征,虎头蛇尾,进攻战变成防御战,西征变成湘军东征,杨秀清也要负责任。
本该是太平军西征,横扫上游作战,却变成了湘军东征金陵,灭亡太平天国的战斗。杨秀清错误的背后,除了盲目自信,也是背后权力的博弈。
1853年5月,林凤祥率2万精兵北伐中原。6月,杨秀清出兵西征,兵力一万余人,没有北伐军多。
太平军首次西征,从人员选派到战场指挥,都是一种博弈。如此,西征不单纯是军事战斗,也是太平天国内部实力派的较量。
西征主帅胡以晃,赖汉英,是啥人物?西征之前,胡以晃军事经历有限,没有指挥过大型战斗,与林凤祥、李开芳不是一个档次。
赖汉英,毫无军事经验,之所以能成为西征的二号人物,是因为他是洪秀全的小舅子,皇亲国戚。
从军事作战角度看,胡以晃、赖汉英率兵西征上游,本身就不正常。西征是重大军事行动,就算杨秀清藐视清军,也不至于这么用人。
那么,太平天国真的没人了吗?非要让胡以晃、赖汉英出征?答案是否定,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都是猛人,地位高,能力强,最适合挂帅。
亲王出征,气场就不一样,这对太平军作战非常有利。但是,对杨秀清而言就未必了,韦昌辉、石达开是实力派,杨秀清岂能让他们去立功?
事实证明,若不是西征战局烂透了,杨秀清也不舍得让石达开去湖口督师,自然谈不上湖口大捷。
至于韦昌辉,杨秀清经常欺负他,韦昌辉有2次机会挂帅,都被杨秀清阻止。韦昌辉主管京师防御,以及水师的权力,也被杨秀清剥夺。
可以说,西征作战,本身就是一场博弈。杨秀清这么做,让西征一开始就不顺利,并打成一场消耗战,最后成了湘军东征。
胡以晃、赖汉英西征,首先拿下安庆,然后赖汉英带主力去攻打南昌。赖汉英能力有限,且对手是湘军鼻祖江忠源,结果可想而知。
南昌之战,持续八十多天,太平军陷入清军反包围之中,赖汉英只能选择撤退。
西征受挫,赖汉英需要负责任,但主要责任人是杨秀清。太平军攻打南昌,兵力不足一万,岂能获胜?但是,杨秀清不管这么多,直接撤了赖汉英。
赖汉英回南京,谁来主持军务呢?答案是,杨秀清在背后遥控指挥,前线将领并没明确隶属关系,打得一团糟。
攻打南昌失败,但韦俊、石祥祯拿下九江、湖口、田家镇、半壁山,石家军、韦家军威震两湖。此时,韦俊杀到汉阳,准备攻取武昌。
太平天国西征初期,长江上游清军不多,湘军还在训练之中。如此,韦俊攻取武昌,然后横扫两湖,巩固上游根据地,一点压力都没有。
两湖势在必得,杨秀清又瞎指挥,居然让胡以晃率主力攻打庐州。为了配合胡以晃,韦俊军团撤离汉阳,还要派部分人马去庐州作战。
两湖尚未搞定,杨秀清就想打皖北,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更糟糕的是,太平军夺取庐州之后,并没乘胜消灭附近清军,开拓皖北根据地。
胡以晃攻克庐州,江忠源败亡。接着,部分太平军守卫庐州,曾天养率部分去湖北,清军则反包围,把太平军困在里面。
一支机动精锐,不去攻打两湖,而是去庐州孤城里“休养”,承受数倍于己的清军围攻,怎么说都是一个败笔,真的无法理解。
庐州被清军包围,杨秀清也不管,他继续攻打两湖,但依然犯错误。
胡以晃攻打庐州,太平军错过了夺取两湖的最佳时间,让湘军得以发展壮大,具备抗衡太平军的资本。
韦俊、石祥祯能征惯战,曾天养也是猛人,但杨秀清为了削弱韦昌辉、石达开的力量,不让韦俊、石祥祯担任西征主力,而是临时派林绍璋去指挥。
林绍璋是什么水平?有什么战绩吗?担任西征主力之前,林绍璋唯一的军事经历是增援北伐,在六合被清军烧了营垒,他全身而退,仅此而已。
林绍璋啥都不会,还盲目自信,结果导致2万太平军在湘潭覆没。这次惨败,把石祥祯在靖港击败曾国藩,迫使其两次表演投水自尽的战果化为乌有。
韦俊、石祥祯都是偏师,石祥祯有靖港胜利,韦俊则攻克武昌。林绍璋呢?全军覆没,把他们的战果丢光了。
韦俊拿下武昌,旋即回南京抵御江南大营,湘军反扑,石凤魁闻风溃逃,拱手让出武昌,曾国藩满血复活。
面对湘军东征,杨秀清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韦昌辉、石达开继续被“雪藏”,他让秦日纲去督师,与曾国藩、胡林翼在田家镇决战。
秦日纲是什么水平?李秀成自述中说:忠勇信义可有,然而并没什么才情。秦日纲可以严格执行上级命令,却不懂得灵活变通。
此前,杨秀清派秦日纲增援北伐,到舒城就跑回来,直言清军太多,不好打。如今,又让秦日纲督师上游,着实糟糕。
杨秀清遥控指挥,把在南京造好的几个大型木簰送去田家镇,手把手教秦日纲如何防守,导致前线指挥不灵活,结果很惨。
湘军东征,武昌空虚,为何不避实就虚,派精兵突袭武昌,焚毁湘军粮草?后来,湖口之战,韦俊突袭武昌,是曾国藩撤兵的重要原因。
杨秀清的命令是守卫田家镇,严防死守,极大限制了前线将领,太平军在田家镇一败涂地,数千艘民船改造而来的战船被焚毁。
田家镇战败,曾国藩湘军一路东征,抵达湖口、九江,太平军西征第一阶段的成果,几乎丧失殆尽。此时,杨秀清才想到了石达开。
1855年,石达开取得湖口大捷,韦俊再次反攻湖北,拿下武昌,太平军西征进入一个新阶段。
太平军西征,变成了湘军东征,经验教训十分深刻。首先,太平军西征兵力不足,无法同时开辟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个战场。
其次,湘军崛起,曾国藩、胡林翼是劲敌。太平天国能否巩固西征成果,控制长江上游,进而夺取整个南方,关键是能否消灭湘军。
从当时的环境看,太平军西征想要胜利,就必须集中优势兵马,重点攻击湘军,把他们消灭掉。
很不幸,杨秀清没有汲取经验教训,对太平军还是盲目自信,错过了消灭湘军的最佳机会。
攻打庐州,杨秀清错过消灭湘军在萌芽状态的机会。杨秀清分兵东征、西征,让湘军获得第二次重生的机会。
1855年底,石达开西征,准备攻打胡林翼军团,但进展不顺利。此时,石达开兵马一万余人,难以跟胡林翼拼消耗,自己后勤不行。
石达开避实就虚,杀入江西,夺取八府四十七县,消灭曾国藩所部湘军主力,把他围困在南昌孤城,太平军士气旺盛。
攻克南昌,擒拿曾国藩,湘军失去重要首领,也就难有作为。谁知,杨秀清居然调石达开回南京打江南大营,曾国藩绝处逢生。
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极盛时期。此时,太平军若能继续集中优势兵力,追歼江南大营,或者全力西征,打垮胡林翼,则南方为太平天国所有。
杨秀清又是如何做呢?继续分兵,让秦日纲追击江南大营,石达开西征湖北,对决胡林翼。
太平军兵力本就不足,岂能分兵?秦日纲打不赢江南大营,才让石达开回来。如今,又让秦日纲自己去追击,而不是翼王、燕王一起上,也是一大败笔。
秦日纲兵力不足,被张国梁阻挡在金坛、丹阳,陈玉成受了重伤。本该是歼灭战,让杨秀清打成了击溃战,又变成持久战、消耗战。
石达开西征,同样兵力不足,连蒋益澧这关都过不了。胡林翼采取“堡垒战术”,又拥有绝对的水师优势,石达开打攻坚战,进展艰难。
如果杨秀清足够明智,就应给集中优势兵力,全歼江南大营,夺取江浙财税重地,打通对外联系渠道,购买先进洋枪、洋炮,武装太平军。
有了江浙做支撑,粮食、饷银、枪炮、蒸汽动力的铁甲舰都不缺。此时,再集中优势兵力,依托先进武器,消灭湘军并非难事。
杨秀清分兵行动,导致东线、西线都陷入了消耗战,无疑是一大败笔。更不幸的是,杨秀清还没想出解决的办法,就爆发了天京事变。
曾国藩打仗失败,受困江西,后回家给父亲“丁忧”,胡林翼实际负责湘军以及长江上游的战斗。
胡林翼,号称湘军奶爸,被王闿运誉为“中兴之业,实基自胡”,说他是清朝中兴名臣之首,胡林翼的目标就很明确。
胡林翼对湘军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从将领选拔、士兵招募、兵种组建,到战略战术,都进行了调整,与曾国藩不是一路。
胡林翼策划东征,目标明确,执行坚定,不受外界干扰,依次攻打武昌、九江、湖口、安庆、南京,最终消灭太平天国。
但是,胡林翼英年早逝,拿下安庆之后,胡林翼旋即病逝。胡林翼不死,也许曾国藩在近代的戏份会少很多。
相对胡林翼而言,杨秀清还是差了一截。太平军西征时,如果杨秀清一开始就明确目标,集中使用兵力,湘军岂能出现,更别说东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