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将自己最坏的一面留给最亲的人?

理性臣 2024-03-29 00:19:21

知乎上曾有一个提问,说的是:你们怎么看待“我们总是把最差的心情和最糟的态度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都给了陌生人”?

其中有一条评论,大致的的意思是,我们所谓对陌生人的好脾气,只是因为对方不是我们在乎的人,犯不着和他们生气。

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对着最亲的人生气,发脾气,只是因为我们在乎他们,因此对他们有过高的期待,所以,总是将自己最差的里面留给他们,自古便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利耳利于行的说法,即打击等于激励。

然而,良药何必要苦口,忠言又何须要逆耳。同样的道理,对待最亲的人,如果真的在乎,又何必要将自己最坏的一面展现给他们,以求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究其原因,我们总是在面对亲近的人时,少了一颗包容的心,少了一分理解,多了一些肆无忌惮罢了。

1

·吼骂孩子是为了发泄自身某种情绪。

丽丽做全职妈妈4年的时间里,可以说,从原来的贤淑女变成了如今的河东狮。对于丽丽而言,每天对着儿子吼叫,甚至是偶尔的打骂已经成为常态化。用丽丽的话来说,她是十分爱儿子的,奈何每次看到他淘气的时候,便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关于妈妈冲孩子大吼大叫的情况,在《妈妈情绪平和,孩子一生幸福》一书中 ,提到了深层次原因是,作为妈妈,你总能为自己的种种行为找到理由。所以,对孩子吼叫,你给自己找了一个非常能说服自己的理由“因为妈妈爱你”。

比如说,丽丽在做全职妈妈之前,在工作中的她是如鱼得水的,不想,随着带孩子的时间变长,让她丧失了曾经在工作中的那份自信。

因此,经常都会在心底产生郁结的情绪,所以,当儿子调皮的时候,正好给予她爆发情绪的理由,结果是,每次发泄完情绪之后,便会陷入无限的悔恨里。

·对爱人,缺少理解和包容。

在《卡耐基写给女人》一书中说:很多妻子都不能容忍丈夫的错误,面对这种情况时,她们选择的往往是抱怨、唠叨或是咒骂,而结果换回来的永远是无休止的争吵,更或是离婚。

很多时候,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外人身上,我们表示可以理解,但是如若是发生在家人身上,无疑是零容忍的。

最近,隔壁李姐离婚的消息,让小区里的不少人都感到十分意外。毕竟,任谁都不会想到,作为小区居委会里,调解家庭矛盾比较在行的李姐,也会走上离婚这条路。

其实,李姐的情况又何尝不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开导别人的时候,总能将‘理解’二字贯彻落实,但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爱人的身上时,第一时间做出的反应是各种责怪,而非理解。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诚然,面对亲近的人时,我们少了教养。

·对父母,任性妄为是常事。

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是个孩子,所以,我们总能给自己找到任性的理由,总会毫无保留的将自己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

总是有这样的情况,在外一切的不顺心我们都可以忍受,但是一回到家里,即便是父母关心的言语,都会成为我们宣泄情绪的导火线。

美其名曰,在父母面前,自己终于可以卸下面具,卸下防备,做回最真实的自己,不必再像对待外人一般,虚与委蛇。殊不知,我们这份所谓的展现“真实”的自己的心思,不过是在肆无惮忌的消耗父母给的爱罢了。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描述了,双腿残废的儿子可以在母亲面前毫无所惧的发着脾气,不过是因为他知道即使面对这样的自己,母亲永远都不会离他而去。却是没想到,病魔最终还是无情的将母亲带走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留下,留下的只是对自己当初所作所为的悔恨罢了。

2

我们为什么会对越亲近的人越展示自己最糟糕的一面呢?美国格鲁吉亚摄政大学心理学教授Deborah South Richardson曾经用了30年做了一个调查,并于2014年在《心理学发展方向》期刊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报告,在研究中得出了这一结论——比起更陌生的人来说,对那些我们亲近的人,我们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它不仅限于爱情,在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爱人、密友之间都经常发生。

Deborah South Richardson教授将这种伤害亲密的人的现象称为“日常性攻击”,它包括两大类表现形式:一类是直接攻击,即直接表现出攻击性的言语和行为,包括大喊大叫、打闹、性虐待等。另一类是非直接攻,即不通过正面冲突来攻击。

非直接攻击又分为两种。包括间接攻击,比如散布流言、毁坏对方心爱的东西、通过第三方来施加伤害等。男性和女性使用间接攻击的几率都很大,且都超过直接攻击的使用频率;

以及被动型攻击,即通过不表达来进行攻击,比如不回短信、不接电话,在事情发生时不出现,不对你的询问进行正面回答等,这种攻击看起来是温和的,但实际上是一种隐秘的情感控制方式。

也就是说,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深知,用坏脾气面对家人,他们既不会像领导将我们炒鱿鱼,也不会像同事孤立我们,更不会像朋友终究离我们而去。相反,我们深知,无论我们怎样的作天作地,他们始终都会敞开胸怀,接纳我们的一切。

殊不知,我们在将这份爱,恣意妄为的无情挥霍时,忘记了我们用坏脾气面对孩子,换来的是与孩子无限的疏离;面对伴侣,换来的是相互的同床异梦,渐行渐远,即便是永远不会将我们抛弃的父母,面对换脾气的我们也会伤心难过。

3

所以,面对家人时,我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是尤为重要的。那么,如何收敛自己的脾气才不会让他们受到伤害呢?

第一点;学会控制自己,平复自己的情绪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曾经说过“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

由此可见,即使是暴风雨般的愤怒在12秒的时间之内都能被控制下来,那么,对于我们平时远没有,暴风雨那般强烈的各种发脾气,也是完全可以被控制下来的。

是以,生活中,面对自己的亲人,无论遇到何种事情,首先要做的是控制住自己乱发脾气的习惯,然后才是应对出现的问题,这样便不会因为负面情绪,而带来让我们后悔的事情。

第二点:沟通是前提,然后理解和包容

佛家讲求因果循环。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而究其因果,最直接且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沟通。因此,当面对爱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不如人意时,沟通是关键,从而倾听对方心底的想法。

试想,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自己都能理解,那么发生在自己爱人的身上,更需要我们的理解。毕竟,婚姻不止一张床,还有理解和宽容。

第三点: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对家人发脾气的初衷无非就是,站在我的角度,不认同他们的所作所为。但如果站在他们的角度重新来看待这个事情,那么一切便会是另一番景象。

比如说,丈夫下班到家,便立马躺在沙发上,于他而言,他只想在劳累一天之后躺着静静的休息一下,认清这一点,你就不会因为他不帮你做家务而生气;唠叨的妈妈宁愿被你嫌弃,也不会少了任何一个叮嘱,只是因为,在她的眼里,即使你有100岁也还是一个孩子,总有对你的各种不放心,明白这一点,你便不会对她肆意发着脾气。

家人是拿来爱的,而不作为我们坏情绪的垃圾桶。有句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即使是家人,也总有心凉的时刻。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不然也不会在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好情绪,高修养,是以,面对家人时更应该表现出自己的好情绪,高修养。正如电影《囧妈》里的那句: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0 阅读:0

理性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