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本书或这门课程的使命是什么?
让人们知道怕死这回事并告诉人们可以用自尊与文化价值观这俩面盾牌来应对。
1.1
1. 怕死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核心观点)
2. 自尊是感觉自己在一个有意义的领域,意味着自我感觉良好
1.2
1. 面对死亡的工具:①共享的文化世界观,让人类整个族群获得了意义感,感受到了对永恒世界的贡献。
②自尊,让每一个具体的人,感受到了个体自身的意义所在,相信自己的存在持久、有价值。
2.提升自尊的工具:①.多样化的自我观念
如果我们身上有着很多丰富角色的时候,你的自尊体系会比较稳定
但如果一个人只有单向的评价,就非常危险:如家长只关注孩子成绩
②.帮助他们培养社会角色
帮助他找到社会角色,他的自尊度会提高,体现在他不太会在乎别人的眼光
3.毁掉自尊的工具:最主要的是父母冷漠、不负责或要求过高,都会造成自尊的障碍,导致一个人一生磕磕绊绊
二:理念或工具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2.1方法1
2.2 方法2
2.3
三:理念或工具在什么方面有用?
3.1
1.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构建专业知识框架,也要构建通用的坚固的文化价值观框架。以免自己陷入虚无主义或邪教
3.2 工作
1.在自己感觉到有意义的领域里工作,否则会降低一个人的自尊
3.3 生活
1.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以单一角度作为评价标准,比如kpi, 也许这个人kpi不行,但是他本身的存在提高了公司的整体效率。
2.小孩的教育不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交际能力,正直的品格都是评价标准,低自尊让孩子备受打击
四:有没有已有经验
4.1 经验
1.成绩不好的孩子自我放弃,老师嫌烦
4.2 知识
1.进化心理学:人害怕出风头,害怕撕破脸,害怕丢面子,本质上是害怕被群体拒绝,更深一层,原始社会离群的人,代表了死。(那么离群索居的人是战胜了死亡的恐惧,还是不认同文化价值观,或是想触摸死亡呢)
五
1.《我是谁,成就人生的16种欲望》这本书提出人类行为背后有16种动机,不是怕死,也不是马斯洛的5个层次的需求。这本书的作者论证很严谨起码象一本科普书籍。
2.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无法解释马上风,中风后遗症吃肥肉
五:知识来源是什么
书籍,生活观察,我的一个学生说他不怕死,我信他是认真的
六:其它注意事项
死亡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并不恐惧,但我要接受别人的恐惧,接受他们因为恐惧所作出我认为愚蠢的可笑的事。
七:学习本身的评价
7.1 在学习这个领域的过程中,你的学习效率怎么样
好
7.2 学习过程中做的好的地方
时间短,效率高,抓住了主要观点,主要工具
7.3学习过程中做的不好的地方
次要观点有所遗漏 没有定一个复习的计划
7.4学习过程做的不好的地方如何改进
次要遗漏观点暂时不需改进 复习计划需要确定了
7.5 之前运用的方法,在什么方面有所优劣?
主要理念或工具有所遗漏 理念和工具加工不深刻
不费脑子,很轻松
人不怕死,历史就少了无数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