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河〉的历史溯源与悲伤底蕴

亦民评健康 2024-11-21 01:51:50

http://www.kuwo.cn/play_detail/7293171?from=baidu

《巴比伦河》是一首具有深远历史内涵和浓厚悲伤情感的经典歌曲12。其背后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巴比伦时期以及犹太民族的一段悲惨历史。

从历史背景来看,公元前 588 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攻入犹太王国1。经过 18 个月的围困后,耶路撒冷被攻陷,城墙被夷平,所罗门圣殿也被劫掠、焚毁1。成千上万名犹太王国的王室成员、祭司、贵族、工匠被俘虏到巴比伦,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 “巴比伦之囚”1。犹太人身为奴隶,背井离乡,在巴比伦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们时刻渴望着能够摆脱苦难,回到自己的家乡锡安。

这首歌曲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此。1970 年,牙买加雷鬼乐队 “the Melodians” 首次发表了《巴比伦河》。歌曲的歌词部分改编自《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圣经诗篇 137 章中写道:“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人要我们唱歌,抢夺我们的人要我们作乐,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犹太人在巴比伦河畔的悲伤、痛苦与无奈,他们被迫离开家乡,在异国他乡遭受着奴役和压迫,却无法忘记自己的故土和信仰。

牙买加的雷鬼乐队将这段历史融入歌曲中,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对犹太人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自由的向往。“the Melodians” 的原版歌曲在 1972 年的电影《不速之客》的原声专辑中出现,使其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而在 1978 年,前联邦德国的 “Boney M” 乐队对《巴比伦河》进行了翻唱,让这首歌风靡全球14。“Boney M” 乐队的版本在节奏和编曲上进行了一些调整,使其更具迪斯科风格,但歌曲所表达的悲伤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依然保留。

在牙买加,这首歌曾一度被政府禁止播放。原因是其与当时被视为具有颠覆性的拉斯特法里运动有关。拉斯特法里运动是一个宗教、社会和文化运动,该运动尊崇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并倡导回到非洲。而《巴比伦河》的歌词中所蕴含的对压迫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与拉斯特法里运动的理念相契合,因此被政府视为具有潜在的威胁。不过,在各方的压力下,禁令最终被解除,这也使得《巴比伦河》能够继续传播。

在伊拉克,这首歌也曾在 1997 年被萨达姆・侯赛因禁止。萨达姆认为这首歌是 “一首卖给背信弃义的以色列国的歌曲”,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巴比伦河》所蕴含的政治和文化敏感性。尽管这首歌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引发了诸多争议,但它的影响力却丝毫没有减弱。

总的来说,《巴比伦河》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符号。它通过音乐的形式,将犹太民族的悲惨遭遇和对家乡的思念传递给了全世界的听众,让人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其悲伤的情感不仅仅源于歌词中所描述的苦难经历,更是对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战争、压迫和流离失所的一种深刻表达。即使在今天,每当《巴比伦河》的旋律响起,依然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人们感受到那份历史的沉重和悲伤。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