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辞海》全球行之平潭刘氏:观宗祠会馆、赞奖学助学义举

华商有精英 2024-09-26 12:13:10

《中华姓氏辞海》全球行,是一场传承与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的伟大征程。作为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两岸姓氏文化数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深远的意义。这部巨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姓氏文化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由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和福建省开闽姓氏文化研究院精心打造,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原所长袁义达教授担任总编辑,更是为其品质增添了有力的保障。

在全球行的活动中,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深情传颂,更是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让海内外中华儿女在寻根溯源中,找到心灵的归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其为中华姓氏申遗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传承华夏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这是刘氏家族广为流传的一首诗,蕴含着刘氏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和深深教诲,也是刘氏家族重视纲常伦理、乡土情怀和祖宗庇佑的生动体现。

作为一名姓氏文化研究践行者,我有幸参与了《中华姓氏辞海》全球行之走进平潭刘氏的活动,此次行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平潭刘氏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的家族精神。

平潭刘氏(汉)文化研究会的热情接待,如春风拂面,让人倍感温暖。在刘孙建会长的精心安排下,执行秘书长刘子金,副秘书长刘必凤,低碳生活(平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用贵等刘氏宗亲全程陪同,以及 蒲编堂(平潭海马基地)董事长刘用寿和平潭渔塘的村干部刘晓辉的热情接待,引领我们深入领略平潭刘氏的风采。

我们首先参观了平潭刘氏会馆,这里的每一个房间都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记忆。会长办公室里,庄重而不失温馨,仿佛能看到会长为家族事务操劳的身影;副会长办公室中,严谨的布置透露出对责任的担当;秘书处的忙碌有序,展示着家族管理的高效与规范;会议室里的讨论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那是家族成员为了共同目标群策群力的见证;接待客厅的亲切氛围,让每一位来访的宗亲都能找到家的感觉;而族谱等书籍陈列室,则像是一座时光宝库,静静诉说着家族的源流与传承。

平潭刘氏宗祠更是令人瞩目。这座建筑庄严肃穆,飞檐斗拱间彰显着家族的荣耀与尊严。踏入宗祠,一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宗祠内的牌位、匾额、对联,无一不是家族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着先辈们的功绩与美德,激励着后人不断进取。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白了宗祠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场所,更是家族精神的寄托和传承的象征。

裕唐公祖厅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承载着特定支系的历史和记忆,是家族血脉延续的重要见证。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后人对先祖的敬仰与怀念,让人不禁感叹家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而平潭刘氏宗亲企业蒲编堂(平潭海马基地),则展现了平潭刘氏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创新与拼搏精神。养殖基地的科学化管理、先进的技术运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都让人看到了刘氏宗亲在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积极作为。

座谈会上,刘子金秘书长的介绍仿佛将时光回溯。平潭古称海坛,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有多个种姓上岛谋生,但当时人数零星,尚未形成规模。直至唐时,其范围也不过三百里,主要是牧马之地。直到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下诏移民上岛,平潭才逐渐形成众多村落。

对于刘姓何时上岛以及何时聚族而居,确切的考证虽困难重重,但从相关记载中仍可探寻到一些线索。据了解,最早在平潭形成刘姓族居的是敖东渔塘村(古称虞唐,俗称西溪)。大约在宋末元初,唐末从京兆万年迁闽始祖刘楚(唐忠简公、吏部尚书)的后裔,从崇安、建州等地辗转迁徙至福州、福清、闽侯等地。其中一支中,学裘的四子膺迁居汀州岚角东庄磨石坑。元朝年间,膺公的后裔善卿继迁福清,其裔孙福寿于明初从戎潮州卫,最终调戍甲子所城,成为此地刘氏的开基始祖。福寿公从戎时始终奉护子羽公神牌,并留下遗言明确了祖籍。由此可推断,这一支系源于崇安五夫里五忠刘氏忠定公刘子羽世系。

上世纪七十年代,渔塘村(当时尚未统入凤岗刘氏)和甲子两支刘氏族老、宗长经过共同研讨,确定共同始祖为刘子羽,并在村中风水宝地官帽石前建立了“刘子羽纪念碑”。根据《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研究文集的分析,在追溯最早迁至该地的始祖之前的祖先事迹时,往往会参考始祖迁出的母村宗族或同系列宗族的族谱。因此,渔塘村与分支甲子享德堂的共同世系可追溯至得姓始祖帝尧,历经监明、刘累、杜伯、士会等诸位先祖,至先秦刘清迁居丰邑,形成丰沛刘氏。刘邦封少弟刘交为楚元王,都彭城,造就了彭城刘氏;其五世孙刘向,为藜阁派刘氏。再至唐刘文静,为京兆武功刘氏;唐末刘楚入闽,其后裔出五位忠公,成为五忠刘氏;楚第五子翔居崇安五夫里,为东族刘氏;翔后第八代有赣,赣后有子羽,子羽后有琪,琪后有学裘,学裘后有膺。这一祖源世系记载详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此外,据《福建刘氏志》记载,凤岗刘氏一支刘存世系在元大德年间(1297~1307),其十三世孙迁居平潭渔塘村。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支渔塘村始祖迁来时间均为元代,但至今未能找到他们的墓茔。这主要是由于元朝薄葬简丧的习俗,当时不留墓碑,以致难以寻觅。连元朝统治中原近百年的十一帝陵墓至今都难觅踪迹,更何况普通汉族百姓。

提到“青峰刘氏”溯源时,副秘书长刘必凤补充道:“据民国三十五年编修的族谱记载,我辈系长乐筹峰晖公后代,越三世枫林者复玉融龙江东楼河里。至二十三世祖宗我公从福清河里迁来平潭青峰。”平潭刘姓的源流,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家族的迁徙、繁衍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平潭刘氏(汉)文化研究会专门制作的“平潭刘氏主要居住地分布图”,清晰地标注了平潭刘氏主要居住在以下村庄:青峰、沃星、西梧凤、东风、东进、湖边、沃底、乌石、西楼、大沃、井盂垅、上楼、大路顶、夏致街、西湖庄、金榜埕、五福庙、右营、江仔口、中坑、下底楼、刘厝底、下井边、己湖边、南赖、张厝底、六条门、潭报、东海、岭前、桥锦头、过垅、北楼、中楼、南中、下鹤厝、芹山、鹿楼、洋中、新门、刘厝底、六桥、敖网、渔塘、小渔塘、七坵尾等。这张分布图不仅展示了平潭刘氏的分布范围,更体现了家族的庞大与繁荣。

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平潭刘氏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为也令人称赞。自创会以来,该会一直致力于宗亲家族的团结互助,尊老奖学,组织宗族祭祀,编修族谱,研究宗族文化,修复、保护家族文物祖迹等各方面家族活动。例如2024 年 8 月 20 日,平潭刘氏(汉)文化研究会召开 2024 年奖学助学工作座谈会,对今年录取各大院校的学子们进行奖学助学,共发放奖学助学金 5.95 万元。

在当今社会,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家族繁荣发展的关键。平潭刘氏家族深知这一点,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这种奖学助学的义举,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励。它激励着刘氏学子们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家族争光,为社会做出贡献。

对于获得奖励和资助的学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让他们感受到了家族的温暖和关爱,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相信在这份爱的激励下,他们将更加努力地追求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族和社会。

同时,平潭刘氏家族的奖学助学活动也为其他家族树立了榜样。它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呼吁更多的家族和社会组织关注教育事业,共同为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力量。这种积极的社会影响,将推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崇尚知识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传承着家族的精神。平潭刘氏家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团结奋进的家族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为姓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未来的姓氏文化研究道路上,我们应当以平潭刘氏家族为典范,深入挖掘和传承各姓氏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平潭刘氏之行,让人深感震撼!宗祠会馆,传承着家族的深厚底蕴;奖学助学义举,彰显着家族的责任担当。这不仅是对家族文化的坚守,更是对社会未来的投资。然而,在赞赏之余,我们也应思考,如何让更多家族参与到这样的善举中来?如何让这种优秀文化和公益精神传播得更广?期待网友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家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未来之路!

0 阅读:15

华商有精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