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写下来的承诺,就是证据

瑾辰的时光机 2021-12-21 19:19:44

不知道你曾经有没有过这样的回忆,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每一次半期或是期末,当成绩出来的时候,老师就会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成绩进行分析,分析完了之后,还要求把自己以后的目标,各科的成绩落实在具体的数字上面,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老师则会把目标专门贴在教室的一面墙上,所有同学的目标都贴在那面墙上,你每天可以看到他。其他的同学也可以看得到你的目标成绩。在无形之中,你就开始有了压力。在写目标的时候,不再夸夸其谈,不再把自己的目标定得离自己的实际能力非常远,而是自己一伸手,一踮脚就能够得到的成绩。

这样一旦到了老师开始兑现目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某些科甚至超过了目标分数,就算没有超过目标分数的某些科也不会差的太远,有时候总分加起来和自己预估的其实差不多。

为什么把目标贴在墙上?会产生这么强大的效果呢?其实这就是罗伯特西奥迪尼。

《影响力》第三章里面提到过的承诺和一致的原理。

1,承诺和一致的原理

里面提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就是我们一旦对某个事情做出了选择,我们就会受到来自自己的内心的愿望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这样我们就会想方设法的用自己的行动力来证明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自己对这件事情是可以做到的。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的人都会自动响应这样一个言行一致的原理呢?因为在我们的价值观里面。依照大多数人的普遍感觉,认为言行一致的人才是一个个性坚强,智力出众的人,是一个具有诚实感的人。如果一个言行前后不一致的人则会被认为是脑筋混乱,甚至有精神毛病的人。

如果我们对某人的某事做出了承诺,我们就会不假思索地照着先前的承诺去做。我们如果答应了他的一个小的要求,如果这个人对我们提出一个更大的要求,也许从我们的内心来说,这样的要求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还是会选择毫不犹豫的顺从。

1966年,心理学家乔纳森•弗里德曼和斯科特•弗雷泽公开了一批令人吃惊的数据。他们在这个实验里面派研究人员假扮成义工,到加利福利亚州的一处居民区,当面向业主提出了一个荒谬的要求。

研究人员要求业主们同意在自己的前面草坪上立一块公益广告牌。为了让业主们明白牌子是什么样的,他们出示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房子挺漂亮,可房子正面的视线完全被一块硕大的“小心驾驶”告示牌拦住了。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该地区的绝大多数业主都拒绝了这个要求。但是在另外一组中,反应却分外积极。

这个稍有差别的程序是怎样的呢?在起初,业主们收到一份请愿书,要他们家签名支持“保护加州的美丽环境”,虽然差不多人人都签了名,因为维持一个州的美丽环境,跟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进行合理的产前保健一类的议题是不会有人反对的。再过了大概两个星期之后,弗理德曼和弗雷泽派了一名新义工到这些家庭,请居民答应在自家草坪前另一块硕大的小心驾驶的告示牌。将近一半的人都同意在自家院子里设立这个告示牌。

发生变化的大概是人们自己看来,他成了做这件事情的人,答应陌生人提出的要求,对自己承诺的事情,采取行动,配合有着高尚动机的善举。

只要人一旦主动做出了承诺,自我的形象就要承受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一致压力。但是比口头作出承诺效果更胜一筹的是把承诺写在纸上。一旦把承诺写在书面上就会真正改变人,是因为这些承诺很有可能会公之于众,别人也会知道你承诺的内容。

因为人会更忠实于自己的公开决定。如果只是口头承诺,也许只有自己知道,但是一旦把它写书写下来,就会有更多的人知道。

2,公开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

有一位名叫圣迭戈的女士,就是利用公开承诺成功戒掉了烟瘾。

圣迭戈在决心戒烟的时候,她就列了一张名单,名单上全是她希望得到她们尊重的人,接着她去找了好多空白的卡片,在每一张卡片的背面写道:“我向你保证,我再也不抽烟了”,并在一个星期之内,她把这种签了名的卡片寄到了名单上的每一个人的手里,她的爸爸,她住在东部的哥哥,她的老板,她的闺蜜,她的前夫所有的人。包括她特别迷恋的正在约会的那个小伙子。

有好几千次她都想着要抽上一口,可每到这时,她都会设想,要是她没能信守承诺,那名单上的那些人会怎么轻视她?这样一来,她当真再没抽过一根烟。

书面承诺比口头承诺有效,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书面承诺往往比口头承诺付出的努力更多。有证据清楚地表明,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所以一旦我们做出了书面承诺,我们就没有借口可找,没有退路可选。就算外界不存在强大的压力的时候,我们也会说服自己为自己的行为发自内心的负起责任。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