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被男同学开黄腔,妈妈巧妙“化敌为友”,处理方式引争议

璐璐课 2024-04-20 20:52:46

  “随着校园霸凌事件的接连曝光,越来越多的学生勇敢地站出来,选择向家长揭露这些不为人知的阴影。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们的应对策略也呈现出多样性,有的坚定选择依法维权,有的则以相同的方式反击,还有的选择以善意化解恶意。那么,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更为妥当呢?”

  众所周知,校园霸凌行为常常有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起初,霸凌者往往会试探性地侵犯,以摸清被霸凌者及其家长的应对态度和底线。如果在一开始就给予强烈的反击,或是家长能迅速且积极地介入,那么霸凌行为很可能在萌芽阶段就被遏制。反之,如果家长对此疏忽或者过于宽容,霸凌者可能会更加肆无忌惮。

家长的态度

  最近,贵阳一名12岁的女初中生在她妈妈来校探望时,鼓起勇气揭露了她在校园里遭受的霸凌。她告诉妈妈,有一个男同学不仅破坏她的物品,还对她言语不敬。得知情况后,这位妈妈并没有急于做出冲动的反应,而是先询问女儿是否与那名男生有过沟通,是否有可能因为某些误会而导致了这样的局面。

  女孩坚称自己并没有做错任何事,表示那名男生对其他女生都表现得十分友好,却唯独对她持有敌意。特别是在她进入青春期,身体开始发育后,那名男生的一些不恰当言论更是让她感到十分尴尬和不适。

  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妈妈采取了一种非常智慧的方式。她让女儿邀请那名男生过来,以分享零食为借口。虽然女儿最初对此感到不解和抵触,但在妈妈的鼓励和引导下,她还是将那名男生叫到了面前,并告诉他:“我妈妈想和你谈一谈。”

  这一处理方式不仅体现了家长的冷静和智慧,也为后续的沟通和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于他们最终能否化敌为友,还需要看后续的沟通和双方的努力。但无论如何,这位妈妈的处理方式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在听闻女儿受到欺负的消息后,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愤怒地斥责那个男生。然而,这位母亲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方式。她以出乎意料的态度面对那个男生,用赞美和感谢的话语让他措手不及。

  当那个男生站在她面前,可能已经做好了接受责备的准备,但这位母亲却大加赞赏他的男子汉气概,甚至感谢他在学校对女儿的照顾。她递上香蕉和蛋黄派,以此作为感谢的象征。

  男生被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弄得有些茫然,他疑惑地问:“你是在嘲讽我吗?”但母亲只是诚恳地请求他在学校多多关照她的女儿。在接过零食的那一刻,男生答应了她的请求,并试图解释自己之前的行为,尽管他的话被其他同学打断。

  女儿对母亲的这种巧妙处理方式感到惊讶,她由衷地称赞母亲的机智。母亲自信地告诉女儿,以后这位男同学不仅不会再欺负她,还会在她受到别人欺负时站出来帮助她。虽然女儿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但网友们却对这种以德报怨的做法表示质疑。

  然而,以德报怨的策略并不总是适用的。有些网友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过度的宽容有时只会让欺负者更加肆无忌惮。曾有一位家长在孩子被欺负后,以请吃鸡排的方式请求对方停止欺负,结果却适得其反,引发了更多的欺负行为。

  当孩子向家长求助时,有些家长可能会误以为这只是孩子间的打闹,甚至指责自己的孩子是否得罪了别人。他们没有听到孩子的求助信号,反而将孩子推向了更深的困境。

  一线教师坦言,现在的教育环境已经不允许教师对学生进行严厉的管教。无论学生犯下多大的错误,教师都只能进行轻微的口头批评,生怕学生回家后告状导致家长投诉。当学生被欺负时,教师也只能进行口头批评并通知双方家长,让他们自行解决。因此,真正能为学生撑腰的只有家长。

  除非男生欺负女生的行为是源于喜欢却不会表达,适当的化敌为友策略才可能有效。然而,有些学生的性格难以改变,任何反话和奖励都可能产生副作用。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家长的真实意图,反而觉得这一家的学生和家长都好欺负,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因此,家长在处理类似问题时需要谨慎考虑,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小编观点

  对于这位家长的处理方式是否真正有效,我们还需要用实际的结果来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家长对女儿的遭遇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即使无法亲自进入校园,他们也隔着栅栏与男生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这本身就是一种隐形的警告。

  而家长选择说反话,实则是在维护学生的尊严,同时也在提醒他,在事态还未升级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之前,停止进一步的错误行为。这样的处理方式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学生并不是孤立无援的,他们的背后有家长的支持和保护。这次家长的行动可以理解为一种“先礼后兵”的策略,其效果还需看男生的后续反应和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这位家长的处理方式妥当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往期推荐

✨更多推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