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其他顶尖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范围时,西湖大学2025年创新班招生简章的发布,让翘首以盼的浙江省外学子再次陷入失望。

2月27日,西湖大学公布的招生计划显示,这所由施一公领衔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将继续沿用"省内专享"的招生政策,面向浙江高二、高三学生招收不超过90人。
这是该校自2022年启动本科教育以来,第四年延续区域化招生策略,虽然没有明确2025年会不会在外省招生,但依据以往的情况以及本科招生计划安排,外省生源大概率还是没有机会。

招生人数很少,范围也限制,但对生源质量要求极高!
根据最新简章,西湖大学设置了堪称严苛的准入门槛。高三考生需满足综合素质评价B等以上,学业水平考试A等科目达8科,物理、化学必须双A;
高二学生则要求已通过6科学考,其中物理、化学必须双A。对于学科特长生,虽保留了破格通道,但参照往届标准,需在五大学科奥赛中斩获省级一等奖以上。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报考人数持续攀升,2024年报名人数较2023年翻倍,录取学生中不乏高考700分以上的顶尖学子。
值得关注的是,超半数录取者为高二学生,这种允许优秀高中生提前进入大学培养的模式,成为吸引优质生源的重要磁石。

可问题来了,大家都说西湖大学好,但外省优质生源没有任何机会,这就比较尴尬了!
尽管坊间频传"省外招生即将开放",甚至有消息指出在2025年开放招生,但校方始终未予明确回应。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让全国其他省份的家长学生倍感焦虑。

在某教育论坛上,曾有外省家长留言:"每年这时候都像等待开奖,结果年年落空。"这种情绪折射出社会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强烈渴求。
西湖大学的"一人一策"培养体系持续释放虹吸效应。每位本科生配备博士生导师的制度,让学术大咖的指导贯穿整个本科阶段。
首届学生中,萧山中学张乐程在大一即以共同一作身份发表AI顶会论文,富阳中学孙正涛在环境科学顶刊发文,这些案例印证了该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最关键的是学费也不贵,每人每学年只要6000元,基本上和公办大学持平,但享受的硬件和师资好得多,这种公益性在持续释放优势,以至于浙江省内很多优质生源被提前收入麾下。
另外,此次招生还增加了两个热门专业,分别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人工智能,2024年招生只有生物科学、物理学、化学、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这几个专业。

目前的招生计划受限,估计与施一公校长的人才培养策略有关,西湖大学一直致力于创建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主要是以培养研究生人才为主,兼顾部分优秀本科生,而且鉴于现有的培养目标和各类资源,扩大招生估计还不具备条件,一切都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
按照往年的招生安排,施一公校长又要忙起来了,会前往浙江各大重点中学宣讲,亲自向学生介绍西湖大学以及他们未来的美好发展前景。
对于西湖大学的放开招生,你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