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与住持,两者有什么区别?一个道教,一个佛教,并不是一回事

柒史墨 2024-02-25 08:44:58

众所周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进入我国后,对国内思想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很多词汇也从国外传来,但有些词汇也被混用为佛教的专属词汇。

比如提起方丈、住持我们就会想到佛教高僧,可它们的实际意思并不相同。

一 、住持的含义

住持是佛教中非常经典的名词。

说到佛教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是从国外传回来的一个宗教,佛教主张一切皆空,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的,所以要世人时刻保持安稳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获得幸福。

佛教的标志性建筑便是佛寺,我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在公元68年就已经建立,距今有1900多年的历史。

拆开住持二字来看,它有维持传承佛教思想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住持常常被译为“安住于世而保持法也”意思指住持能够普渡众生,将佛法传播出去。

住持一词最早出现在经典《七佛经》中,上面写道“住持教化,宜说法教”。

还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也有关于住持的内容。

因此在佛教刚开始出现时,住持一词也就随之产生,只不过刚开始都是指维持、维护、传承佛法的意思。

佛法一般需要众人来传播,这样才能将佛教的含义发扬光大,因此佛教中也常把一些僧人称为住持僧。

据相关资料考证,唐朝前期,住持就已经是寺院内部的专门职位,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更是成为了正式的职位,甚至出现了一些新名词,比如住持院主、住持沙门。

到了北宋时期住持直接从动词转变为名词,而住持也成为了寺院领导的代名词。

二、方丈的含义

方丈与住持不太相同,可能提到这个词大家就会把它和和尚之类的联系起来。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道家学派的《列子》中,列子上面记载中国东海有五座仙山且都漂浮在五海之上。

其中一座名叫方湖又被称为方丈,后来有两座神山飘到了北极,融入到汪洋大海,就只剩下方湖、瀛洲和蓬莱三处还在东海上。

据说这些仙山都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上面布满灵芝,食用之后能长生不老,历代帝王都追求长生。

因此经常派人去寻找仙山,比如秦始皇就曾派徐福出海求。

为了表示诚意,徐福还特意带了童男童女,但去了之后就再也没有返回来。

汉武帝也曾经派术士前去青山,并且术士离世之后。

汉武帝认为他不是去世了,而是成仙了,因此我国本土的道教全真派就将其视为了道观的高级精神。

不过方丈和住持不一样的地方是,方丈指作为精神的模范人物而不具有统领整个道观的权利。

《庄子》中记载方,道也,丈,长也,因此也具有传播道法、普渡众生的职责。

所以当时成为方丈要求也非常严格,只有严格遵守纪律清规,拥有良好德行,并被所有人爱戴,才能成为方丈。

佛教传入中国后便引入了方丈一词,在佛教中方丈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寺院首脑居住的地方,另一个则包括住宅住所在内所有室内建筑设施。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的方丈是和尚,其实很早的时候是指中国古代仙人居住的岛屿。还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名词,方丈是对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谓。

三、两者的区别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住持和方丈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住持一词主要来自佛教,不过在佛教刚传入中国时,我国并没有出现住持的概念,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随之衍生出来,并在寺院内开设了住持一职。

而方丈这个词出现于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

早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前,方丈一词就已经存在,随着佛教的地位逐渐上升,才将方丈作为寺院住持的住所。

两者同时被佛教所使用,当然除了佛教纳用了道教的方丈之外,道教也吸纳了佛教的住持。

此外方丈和住持两个词汇所掌管的职责也不相同,住持是寺院内的最高领导,负责管理整个寺院,小到诵经,大到讲演精华,全都是住持管辖的范围。

但方丈没有管理寺庙的职责,主要就是传给弟子一些佛教文化,并且只有受到人们尊重的僧人才能成为方丈,这样对传播佛法更有意义。

住持和方丈两词来源、管理范围都不同,这两个词的混用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文明的发展融合,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华夏子孙,我们也应该区分清楚两个词的含义并将其传承下去。

1 阅读:12

柒史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