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柬铁路完美绕过最优先的越南,对抗中国必将被时代所抛弃

乡村绘梦师 2025-04-18 18:21:06

01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面通车,这条全长1035公里的国际铁路通道,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穿越167座隧道、301座桥梁,桥梁和隧道总长占线路全长的76.5%。而这一条铁路,则是泛亚铁路的一部分,这个从1960年开始设想的贯穿整个亚洲,连接欧洲和非洲的蓝图实现了开始的第一步。

20世纪80到90年代,亚洲各国局势开始缓和,整体稳定,泛亚铁路计划被再次提上日程。1955年,时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在东盟首脑会议上提议修建中国昆明经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到新加坡的国际铁路,而这条就是现在的中老铁路。

2006年,在印尼举行的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第62届大会上,《泛亚铁路政府间协定》获得通过。同年11月10日,泛亚铁路涉及的28个国家中的18国在协定上正式签字,使之具备了法律效力。

2016年,中老线开始建设,历时5年后成功通车,这不仅是老挝历史上第一条现代化铁路,更将昆明至万象的旅行时间从30小时缩短至10小时,货运成本降低40%以上。截至2025年3月,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486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4830万吨,跨境货物覆盖19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黄金通道”。

不仅如此,中老铁路的成功还带动了老挝的经济腾飞。作为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内陆国家,北侧与我国相连,缺乏海岸线,在半岛贸易以及陆上物流交通方面长期受到天然限制。而中老铁路的开通,沿线创造11万个就业岗位,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吸引154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超20亿美元,更重塑了东南亚的物流格局。像老挝的橡胶、咖啡等农产品通过铁路24小时内即可抵达中国市场,而中国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则通过这条通道快速进入东南亚。

而这一幕幕却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越南当局更是后悔万分,原本的这一切都应该是他们先享受的,可却偏偏走向了老挝,那么这又是为何呢?

02

在最初的规划之中,泛亚铁路东线计划经越南连接东南亚,但越南方面却不这么想。自20世纪70年代起越南便试图通过军事扩张确立在中南半岛的霸权,1979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入侵柬埔寨,推翻红色高棉政权,并长期驻军老挝,试图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印支联邦”。甚至还打起了我国的主意,屡屡侵犯我国边境,更有甚者还侵害了当地百姓,迫不得已之下,我国展开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而越南的野心在我国的军事反击之下受挫。

但越南始终未放弃对老挝和柬埔寨的政治经济控制,将其视为势力范围,老挝长期依赖越南的港口进行贸易,柬埔寨约33%的货物需经越南港口转运,两国经济对越南形成结构性依赖。

中国和越南方面虽然也曾因为意识形态有一段甜蜜的蜜月期,但是在1979年边境战争之后,越南便彻底倒向了苏联,中越两国关系逐渐恶化。虽然在近年来,两者之间关系有所缓和,越南方面口头强调“对华关系是外交优先方向”,实际却推行“竹子外交”,在中美两国之间来回摇摆以获得最大的好处。

2014年开始,越南就曾多次在南海挑起争端,2020年4月2日,越南渔船非法进入中国西沙群岛海域,并不顾警告冲撞中国海警船,随后4月18日,中国宣布在海南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和南沙区,越南官方抗议并要求中国“取消与此相关的错误决定,并且今后也不再有此类错误的决定”。

2024年6月越南与菲律宾签署《海上人道主义救援合作意向书》,8月越南国防部长潘文江访菲,宣布加强南海军事合作,暗示联手对抗中国。更有甚者,越南于2024年7月向联合国提交南海外大陆架划界案,试图扩大其在南海的权益,非法占领我国的应有海域,这些行为都严重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导致中越关系持续紧张。

特别是2023年越南与美国签署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计划采购美国武器,试图借美国之力制衡中国。这种策略严重损害了中越互信,成为铁路项目绕开越南的直接导火索。

然而,越南的对抗并未换来实际利益。2024年4月,中越海警在北部湾举行第27次联合巡逻,尽管双方表面上维持合作,但越南在南海的激进姿态已使其在东盟内部陷入孤立。东南亚周边国家,柬埔寨、老挝等国明确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而越南的“拉美制华”策略反而削弱了其在东盟的话语权。

因此,原本计划经由越南的铁路就此搁浅,我国调整策略后,优先推进中老铁路,并进一步延伸至柬埔寨,形成中老柬铁路。这条线路从中国云南出发,经老挝万象南下至柬埔寨金边,最终抵达西哈努克港,全长逾2000公里,预计2028年全线贯通。

并且这条铁路还直接避开了越南,打破了越南对湄公河流域的垄断。配合2024年8月开工的“德崇扶南运河”,柬埔寨可直通海洋,无需向越南缴纳过路费,每年节省成本超8800万美元。这两大工程形成“铁路+运河”组合拳,将越南排除在区域核心物流网络之外。

03

越南本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50亿美元,其中越南对华贸易逆差达828亿美元,严重依赖中国的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然而,越南在享受中国市场红利的同时,并没有坚定的选择中国作为盟友,反而展开“竹子外交”,两端摇摆。

2018年1月23日,越南正式加入美国主导的CPTPP,2024年前八个月对CPTPP市场纺织品出口增长4.3%。另一方面又在南海问题之上,不断的对中国使绊子。

这种矛盾的政策导致了越南在区域合作中逐渐被边缘化,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加速推进与中国铁路合作、泛亚铁路中线(中老泰)进展迅速时,越南还在坚持米轨标准,至今未能实现“车同轨”。越南的“对抗”不仅未能阻止中国的区域整合,反而使其错失参与东南亚铁路网建设的机遇。

中老柬铁路的建成,使越南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可通过中老铁路、中柬铁路直接连通,无需经过越南;另一方面,泰国、柬埔寨等国通过铁路与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削弱了越南在区域供应链中的地位。铁路货运成本的不断降低,致使着越南运输业的削弱。

更严重的是,越南的骑墙政策导致其在国际投资之中失宠。2025年4月,美国宣布对越南等国加征“对等关税”,耐克、阿迪达斯等企业因供应链成本上升,开始将产能转移至柬埔寨、印尼等国。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铁路货物超半数通过中老铁路运输,越南在区域贸易中的份额持续下降。

曾几何时,越南试图通过强化美越关系制衡中国,却到头来被自己效忠的主子所抛弃。

而且在东盟内部,对于越南不满的情绪也逐渐上涨。柬埔寨首相洪森明确表示,“柬埔寨坚定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并将中柬铁路作为“一带一路”优先项目。老挝则通过中老铁路深度融入中国经济圈,2024年对华贸易额增长42.3%。

反观越南,其在东盟内部的“出头”行为,反而使其与柬埔寨、老挝等国的关系趋于紧张,而且越南以生态破坏为借口对柬埔寨运河项目的阻挠,更是让柬埔寨一方对越南更是不满。

此外,越南与美国的军事合作还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紧张。2024年10月,美国副助理国防部长罗雅尔公开宣称,美越国防合作“一直在扩大”,并计划帮助越南提升海洋防御能力。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不仅违背了东盟的中立原则,也让越南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04

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老柬铁路的建设,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里程碑,更是东南亚地缘格局的转折点。中国通过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铁路等项目,构建了覆盖东南亚的铁路网络。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还与东盟国家深化“软联通”。2024年12月,国家铁路局与泰国、马来西亚、老挝建立铁路政府部门间沟通机制,推动泛亚铁路中通道加速连通。这种“硬件+软件”的双轮驱动,使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中国还通过RCEP、亚投行等平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6000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5%。中老铁路作为RCEP的重要支撑,将进一步释放区域贸易潜力,预计到2030年,东南亚铁路货运量将增长300%。

而越南的对抗政策,不仅使其在经济上错失发展机遇,更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历史证明,任何试图以对抗换取利益的国家,最终都将被时代所抛弃。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愿与东盟国家一道,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而越南若继续执迷于“对抗逻辑”,终将沦为区域合作的“局外人”,其“大国平衡”的美梦,也将在中老柬铁路的轰鸣声中彻底破灭。

未来,随着中老柬铁路与运河项目的协同效应显现,东南亚将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发展范式,而越南若不能及时调整策略,或将成为这一进程的旁观者。

2 阅读: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