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外国人计划购买《耶稣像》,一状元道,此乃国宝,不卖!

尔槐评历史 2023-06-11 15:47:00

1904年,晚清权势最大的慈禧太后七十大寿,这一年,大清朝各省督抚纷纷给这位掌权五十年的大清第一权后进贡寿礼,恨不得把自个儿的心掏出来让老佛爷给看看。慈禧几十年下来,见过的珍奇宝物何止千万,因此,当寿礼一一呈现在她眼前时,她也只是象征性地一路观阅过去,并没有显示出多么大的特别之处。直到走到一幅绣制的《八仙上寿图》时,慈禧突然感到一阵目眩神迷,以至于不得不停下脚步。

据说这是年轻时候的慈禧。(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正当慈禧恍惚之际,身边有婢女也做此症状,并上前向慈溪解释,这并非是老佛爷眼花,而是这幅《八仙上寿图》中的“寿”字十分灵动,在烛光的掩映下,显得格外摇曳生姿,以至于让人有种“头昏目眩”之感,这也印证了老佛爷的万寿无疆。

听到这个解释,慈禧太后显得欣慰之至,并格外关切地问起了绣制此幅《八仙上寿图》的人是谁?这才了解到,这是苏州绣娘沈云芝的作品。由是,万分高兴的慈禧赐给了沈云芝一个“寿”字,并颁下谕旨,认定沈云芝的所有绣品为“宫廷绣”。从此,沈云芝正式改名为沈寿,她的绣制品也成为了国绣。

《八仙庆寿图》,但这不是沈寿的绣品。(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近代历史上,不止沈寿的命运传奇,还有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也特别传奇,这个人就是清代第一状元企业家——张謇。

张謇既是科举考试的顶级胜出者,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民族企业家,同时还是一个高产的诗人和文学家。据说,因为受江西诗派的影响,张謇的诗大多“奇崛瘦硬,刻峭幽深”,但这样一个人,唯有在写诗给一个女人时,展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格,而这个女人就是本文前面提到的沈寿。

沈寿,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雪宦、别号天香阁主人,1871年出生于江苏吴县阊门海宏坊,她的父亲叫沈椿,早年曾强习书史,研究盐法,在浙江担任过盐务官员(名门望族啊!),因为他酷爱文物,富有收藏,后来开了一个古董铺。沈寿的母亲宋氏育有三男两女,沈寿排行第五,从小她的父亲便教她读书识字,为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沈寿从7岁开始刺绣生涯,8岁始学苏绣,到15岁时,天赋异禀的她已是誉满苏州的一代苏绣大师。也正是因为如此,她的作品才能在慈禧太后的七十岁寿诞上出现。

张謇,千年科举考试中最特殊的状元。(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但沈寿最让人称道或者说流传最广的,还是她和张謇之间的故事。

张謇和沈寿第一次见面是在1910年,那年清政府在南京举办了南洋劝业会(中国历史上首次官办的国际性博览会)。会上,无数珍宝云集,其中就有一幅刺绣珍品,但状元企业家张謇对此绣品的真伪存疑,但又不能确定。左右相问之下,才知道参会的苏州绣娘沈寿技艺精湛,所以特请来鉴定这一幅绣品。

当时沈寿也就二十来岁,看起来十分年轻,但她看到绣品刚一展开,立即就断定该绣品乃真品,因而给张謇留下了深刻印象。 众所周知,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主要是纺织行业,因此他对刺绣这种民族工艺尤其关注。不久之后,张謇创办了女红传习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刺绣学校。

苏绣一代宗师沈寿。(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为了办好这个学校,张謇亲自设计课程,规定来这里学习的女孩们不仅要学习刺绣,还要学习琴棋书画,做一个综合型人才。为此,他不惜亲自聘请沈寿来担任该学校的所长并担任教习,这也开启了女子任教于学校的先河。

就这样,张謇和沈寿这两人开启了一段千古流芳的男女合作,这在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为什么说他们俩的合作是千古流芳呢?原来,当年清政府需要大量外汇,而状元张謇和刺绣大师沈寿出品的刺绣作品深受欧洲各国名流的欢喜,影响颇为广泛,在为清政府赚取大量外汇的同时,他们还不遗余力地推广了中华文化,当真是一举两得,功在千秋。

南通女红传习所创建七十周年纪念会代表证。(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1911年,世博会在意大利都灵召开,37岁的沈寿绣成的意大利皇后像“爱丽娜像”,被清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给意大利,据说,这件作品“将西洋画法,光影手法与中国传统绣法融为一体”,意大利皇后看后十分欣喜,亲自颁赠了一块嵌有皇家徽章和钻石的金表给沈寿,这也是沈寿的作品第一次作为国礼馈赠国际友人。

1915年,41岁的沈寿在张謇的建议下,抱病赶绣《耶稣像》参加在旧金山举办的第20届世博会,该作品顺利地荣获金奖。对这幅作品,欧美很多收藏家愿出高价购买这一幅作品,但张謇义正词严地拒绝道:“此乃国宝,只展不卖!”

民国时期,沈寿的《耶稣像》被陈列在南通博物苑南馆,后一度不知去向。 1986年4月,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博物院隆重举行张绪武献归沈寿珍贵绣品的仪式。从此,以《耶稣绣像》为代表的一组沈寿仿真绣作品由南京博物院永久收藏。

苏绣绝品《耶稣像》,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虽然沈寿在专业上造诣颇深,但她个人的感情经历却不是很完美。

沈寿是在20岁的时候结的婚,在那个父母包办婚姻的年代,沈寿和她的丈夫余觉却是个例外,因为他们是自由恋爱后结婚的。余觉是个青年才华,书画双绝,在婚后,他将自己的书画艺术融入到了沈寿的绣品当中,进而也较大的提升了沈寿作品的水平和层次。

由是,两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非常之恩爱的,直到余觉突然发现沈寿居然一直没有为他生养一男半女。即便是现代社会,婚姻当中没有子女做媒介,基本上都是很难维持最初的情感的,更何况那个年代?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沈寿和余觉之间的裂缝便越来越大。

沈寿的丈夫余觉,是近代有名的书法家、画家。(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好在的是,1904年,沈寿终于发现自己怀孕了。与此同时,余觉也找到了一个让余家扬名立万的好办法,那就是给即将过70大寿的慈禧太后供奉绣品。为了完成这幅作品,余觉让怀孕的沈寿没日没夜的赶工,以求赶在慈禧寿诞之前做出来。

后来的事情前面也说了,沈寿因此而名震京师,慈溪都亲自给他们夫妻俩赐了名字。但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件无可挽回的憾事,沈寿因过度劳累而流产了,并且从此之后,她再也不可能怀孕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余觉后来逐渐疏远沈寿,并纳了小妾来延续香火,两人之间由此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直到认识张謇后,两人之间的裂缝就越来越大,竟至到了反目成仇的程度。恰好张謇也是感情路上坎坷的人,所以他和沈寿有了共鸣,最终也在世人的不屑中走到了一起。

南通沈寿墓。(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1921年,沈寿病入膏肓,张謇随侍在旁,事无巨细均亲自为之,直到深受最后去世。沈寿去世后,他虽与丈夫余觉并未离婚,但她的墓碑不冠夫姓,也拒绝与余觉同葬。这期间,张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亲自给沈寿题写了墓碑,上书“世界艺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还一口气写了40余首悼亡诗来悼念这位和自己差了20多岁的红颜知己。

婚姻感情生活上极其不顺畅的沈寿,在过世70年后,再一次迎来了个人的荣誉巅峰。

1992年,为了纪念这位技术精湛、带领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代刺绣大师,人们在张謇的家乡、南通风景秀丽濠河边"南通县立女红传习所"旧址建起了一座博物馆——沈寿艺术馆,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邹家华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还题下了“继续研究沈寿艺术,弘扬发展民族文化”的褒奖之词。

邹家华同志。(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现在,沈寿艺术馆的门厅内摆着几盆素洁的兰花,往里是沈寿洁白如玉的半身塑像,整个塑像面容清秀,端庄娴静,让人颇有春风拂面之感,沈寿塑像的胸前还塑有一枚奖章,以彰显她在世时的传奇和辉煌。而整个艺术馆,则是非常详实地展示了我国近代第一刺绣大师沈寿的一组组历史照片和刺绣实物,并详细介绍了沈寿的艺术成就及其弟子的绣艺精华。

沈寿艺术馆秉承了沈寿的奇绝绣艺,是我国国内兼具历史性和实用性的专门博物馆,其最主要的贡献还在于承担国礼制作方面。2009年,沈寿艺术馆首次获得承制国礼《奥巴马总统合家欢》的机会;2011年,艺术馆将仿真绣作品《比利时国王夫妇肖像》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前来访华的比利时国王夫妇;2012年,该馆又获得绣制《普京总统肖像》的机会;再加上《比利时国王合家欢》《基塔罗维奇总统像》等国礼。,沈寿艺术馆可谓是出品国礼的常客了。

而人们在欣赏、享受沈寿艺术馆超高的绣品艺术时,谁又能够想到当年那个名满京城、与状元是红颜知己,却拥有一个并不完美人生的苏州绣娘沈云芝呢?

一座特殊的博物馆,沈寿艺术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