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603259.SH)一涨一跌,无不牵动广大投资者的神经。
巅峰时期,药明康德市值接近5000亿元,但最惨的时候,仅剩下千亿元左右;也就是说,跌幅接近80%,差不多4000亿灰飞烟灭。
不过,自去年8月以来,药明康德已经止跌企稳。
截至3月19日,药明康德收报70.68元/股,较底部涨幅翻倍。与此同时,药明康德公布了超预期的经营业绩,2024年第四季度,净利润29.17亿元,同比增长90.64%,一举扭转了下滑的预期。
在完成全年业绩目标的情况下,公司还给出了一份较为积极的业绩指引,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两位数增长。
消息一出,药明康德应声大涨。
不过,就在大家认为以为药明康德股价会持续回暖,利空来了。
4月2日,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引发全球股市震荡。受此冲击,4月3日,港股药明康德(02359.HK)跌6.42%;4月7日,再次大跌20%。
那么问题来了,考虑到超6成营收均来自美国市场,药明康德的反弹会不会戛然而止?
药明康德这场利空,得从2022年年初说起。
美国商务部将药明生物无锡和上海的两家子公司列入“未经核实清单”,限制其采购美国设备及技术;
2023年和2024年,随着制裁不断发酵,药明康德股价也不断下跌。
但结果证明,并没有预期的糟糕。
跟2022年比,2024年药明康德营收几乎没有下滑,净利润还增长了7.2%;如果看扣非净利润,则连续两年新高,逼近百亿大关,尤其是2024年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60%。
不仅如此,药明康德的前景比预期的更加强劲。
截至2024年底,药明康德新增客户约1000家,整体活跃客户约6000家,前十大客户留存率达100%,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高达493.1亿元,同比增长47%。
注意,这种增长靠的可不是单方面“讨好”。
2022年至2024年,药明康德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06.16亿元、133.87亿元和124.07亿元,均高于同期净利润。而且,同期自由现金流分别为6.5亿元、78.7亿元和84.04亿元,逐年增长。毫不客气地说,药明康德已经成为了一家现金奶牛型企业。
再来说“对等关税”影响。
2024年9月,美国通过了《生物安全法案》,不过,跟最初的法案相比,允许被列入“关注名单”的中国CDMO企业继续接受美国药企的新订单,并执行现有合同,有效期为2032年。
美国并非是大发慈悲,而是在美国创新药企业的一再要求下,不得已作出的决定。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CDMO企业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占绝关键地位,导致美国药企短期内难以找到成本、产能、技术匹配度上可替代的供应商。
从2024年药明康德的订单来看,中美医药产业的捆绑程度,还在进一步加深。
关于此次“对等关税”,药物和原料药也被豁免在外。关于原因,是因为药品和粮食一样,极容易导致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说白了,美国能够接受物价上涨,但是,不能让患者生病了买不到药品,或者承受天价药。
另外,创新药也基本上不受关税影响,主要出海方式为BD对外授权。毕竟,药品的毛利率高达80%甚至90%,再加上是刚性产品,完全有能力转嫁给消费者。
当然,来自美国的打压,可能也不会结束。但是,全球医药产业链的高度融合,不以美国政府的意志为转移。
一方面,近九成美国生物科技公司至少一般获FDA批准的产品,都依赖进口成分,原料药产业链想要搬回美国,需要数十年时间;另一方面,高昂的建厂成本、原材料成本、电力成本、物流成本以及人工成本,都会推高药价,让患者难以承受。
一句话,这种“搬迁”时间太长、成本太高,再加上创新药研发本身的巨大投入、巨大风险,美国药企压根没办法承受。
所以,对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CDMO企业来说,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通过市场的关系,让美国没办法脱钩。
这么牛逼怎么股价连跌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