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援中断迫使乌克兰转向,欧洲战略布局遭遇重大挫折

郭俊辰聊 2025-03-07 22:38:59

美国突然切断对乌军援的决定,在48小时内彻底改变了俄乌战场局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美方"断供"次日紧急表态,宣布接受美国领导并准备签署矿产协议,这场戏剧性转变不仅暴露基辅当局的战略困境,更令欧盟的防务自主雄心遭受重击。

特朗普政府的雷霆手段迅速产生效果。3月4日,五角大楼命令已在黑海航行的三艘军援货轮转道波兰,涉及武器装备包括300辆悍马装甲车、5万发155毫米炮弹及12套"吸血鬼"反无人机系统。乌克兰国防部内部报告显示,现有弹药库存仅能维持前线部队19天作战需求,防空导弹储备量降至危险临界点。

泽连斯基的妥协带有迫不得已的苦涩。在3月5日的全国讲话中,这位曾誓言战斗到底的领导人宣布接受美国提出的《矿产资源开发协定》,同意将扎波罗热锂矿、第聂伯罗锰矿的开采权交由美资企业主导。作为交换,美国承诺提供"安全保障",但具体条款仍属空白。这种饮鸩止渴的决策,导致乌克兰议会爆发激烈冲突,反对派议员当场撕毁协议副本。

欧洲的紧急应对显得苍白无力。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虽宣布启动8000亿欧元防务基金,但成员国分歧使资金到位遥遥无期。德国承诺提供的18辆豹2坦克因零配件短缺,实际可部署数量不足5辆;法国"凯撒"自行火炮生产线正被国内养老金改革罢工拖累,月产量难以突破8门。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支持,与美国的精准施压形成残酷对比。

俄罗斯的审慎回应暗藏战略考量。克里姆林宫虽欢迎停火提议,但对美乌矿产协议保持警惕——顿巴斯地区已探明的2.3亿吨焦煤储量恰在俄军控制区。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可能通过支持东乌克兰自治政权,对相关资源实施事实上的管控。这种未雨绸缪的策略,确保俄罗斯在后续谈判中保有筹码。

地缘博弈的深层逻辑在此次危机中显露无遗。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最新报告指出,乌克兰锂矿储量占全球6.8%,足以影响未来十年新能源产业格局。特朗普政府强推矿产协议,实为布局后化石能源时代的资源争夺。而欧盟的迟缓反应,暴露出其在地缘战略层面的结构性缺陷——过度依赖北约安全框架,未能建立自主的危机应对体系。

历史的轮回总带有相似性。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欧洲同样陷入对美依赖与自主诉求的矛盾;十年后的今天,这种困境在更大规模冲突中再度显现。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的评估认为,若欧盟无法在六个月内形成统一防务政策,其在全球地缘格局中的话语权将持续衰减。

此次危机或许成为欧洲觉醒的转折点。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紧急峰会上呼吁"欧洲必须掌握自身命运",德国总理舒尔茨则提议设立永久性欧盟军备基金。这些动向虽显迟滞,却预示着欧洲精英阶层开始正视战略自主的紧迫性。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言:"多极化世界需要均衡的力量格局,欧洲的独立自主符合历史潮流。"

0 阅读:12

郭俊辰聊

简介:洞悉时事,每天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