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之战”是中原与荆楚的权力争夺之战,是晋楚之间的霸业争夺之战,也是晋国霸业的延续之战。
“鄢陵之战”也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
鄢陵之战爆发于公元前575年,这一年是周简王十一年。战争的一方是中原大国晋国,当时晋国国君是晋厉公,另一方是南方大国楚国,当时的楚国国君是楚共王。辅佐晋厉公的是晋国中军将栾书,辅佐楚共王的是楚国令尹子反。在这一场两千五百年前的战争中,战争双方晋国和楚国都有自己所要面临的实际情况。
晋国的内外关系公元前589年,晋国和齐国之间发生了鞍之战,晋国大胜,齐国大败。这是晋景公做国君时候的事,是晋国霸业得到巩固的一次大战。鞍之战以后,晋国霸主地位基本稳固,但也受到不少挑战。
挑战主要来自于晋国内部,国内变动比较多。晋国内部卿族赵氏先发生了族内之乱,随之引来其他卿族和晋景公对赵氏的打击,几乎灭族。之后晋国迁徙都城,弃了故绛,迁都于新绛。故绛是在现在的山西翼城,新绛则在山西侯马。
在诸国关系上,尽管晋国还是霸主,但被认为有一些事情处理不当,失了霸主之德,引起了诸侯二心。比如在解决齐鲁关系的问题上措施不当,逼鲁国把汶阳之田还给齐国。汶阳之田可是鞍之战的时候晋国从齐国手里夺来给鲁国的。还有对于归附自己的小国,不能得到晋国的保护,也被认为是霸主失德。
晋国虽打败齐国,但晋国的对手不只有东方的齐国,南方楚国一直是挑战晋国霸业的坚挺对手。挑战的方式就是楚国时不时会进攻拥护晋国霸业的中原弱国。大国争霸会搅动整个春秋社会,小国不得不各自依附大国以自保。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双方都在中原小国身上恩威并施,给自己争取盟友,给对方施加压力。郑国就是这样一个被争霸的大国所利用的中原弱国。
郑国本来是晋国的盟友。楚国这时候施重贿给郑国,送重礼的目的是要求郑国站到自己这边,归服楚国。郑国收了楚国的礼,国君郑成公就去和楚国使臣相会。可是郑国也不敢得罪晋国,于是郑成公后来又去了一趟晋国。但是晋国知道郑国和楚国来往的事,干脆就把郑成公扣在晋国铜鞮,不让他回去了。铜鞮在现在山西沁县附近,当时有晋国的行宫。
不仅如此,晋国还要攻打郑国。郑国敌不过晋国,派人求和。晋国还不依不饶,又把郑国使臣杀了。意思就是给其它的诸侯国看,如果敢背叛晋国,站到楚国那边去,就是这个下场。于是楚国就攻打晋国的盟友陈国,用这个办法救郑国,跟晋国示威。其实陈国之前也是楚国盟友,后来叛楚归晋了,楚国打陈国也和晋国打郑国的道理一样。楚国不仅攻打陈国,还攻打晋国的另一个盟友莒国,晋国没有救援莒国。因此晋国的威信下降了。
事情进行到这儿,晋国和楚国的关系有了缓和。起因在于郑国献给晋国的一个楚囚。这人叫钟仪,是个音乐家。晋景公去视察仓库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这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钟仪戴着“南冠”,就是楚式的帽子。晋景公就问,这个人是谁,并召见了钟仪。
钟仪楚奏
钟仪见了晋景公,说自己是乐官,晋景公让钟仪抚琴,钟仪弹的都是南方的音调。晋景公又让钟仪说说,楚共王是什么样的人。钟仪不肯说自己君王的事。晋景公再三地问,钟仪只说:楚共王做太子的时候,早晚向师傅请教,很好学。当时他的师傅是令尹子重和司马子反。
晋景公回去和士会说了这事。士会劝晋景公把钟仪放回楚国。士会觉得钟仪这个人既不忘本,又尊崇自己的国君,为人忠信,可以让他促成晋楚之间的关系往友好方面转化。晋景公也不想总这么打仗,就听了士会的话,把钟仪放回楚国
果然,钟仪回楚国之后,楚共王派太宰子商来晋国出使,回报晋国的友好。隔年,晋国又让大夫籴茷dí fèi出使楚国,回报太宰子商的出使。不只晋楚两国自己有促成友好的意向,就是其它诸国,也希望晋楚能够结盟向好,不要再打仗。宋国的大夫华元,这个人恰好和楚国的令尹子重关系很好,并且和晋国的中军将栾书也是好友。华元又听说晋楚之间互派使臣相通的事,就决定自己也要出力促使晋楚结成友好关系,让大家都受益。
在晋楚自己以及各国的期盼努力之下,又过了两年,晋国和楚国终于结盟了。而这个时候晋景公已经去世了,是他的儿子晋厉公完成了这次会盟。
麻隧之战在晋楚结盟,诸国观望的同时,西方秦国也一直没闲着。在晋景公去世前一年,秦国看到晋国失德,诸侯生了二心,于是就联合白狄攻打晋国。这同时也是晋楚和谈的时期。晋景公去世之后,晋楚已修好,秦晋两国也有和好结盟的意思,说好了要在晋地令狐结盟。秦国从西而来,令狐在黄河东岸,今天的山西临猗一带。晋国的新国君晋厉公,为了和秦国结盟,先赶到了令狐。但是秦国的国君秦桓公这个时候却并没有过河,只驻扎在黄河西岸的王城。王城是秦地,在今天的陕西大荔以东。
一步之遥秦桓公不肯来,只派了个大夫史颗代替自己过河到令狐,来和晋厉公结盟。晋国也派了使臣大夫郤犨过河到王城去和秦桓公订立盟约。这看起来也实在不像那么回事,当时士会就说:这订的是什么盟啊,这样的盟约有什么用?订盟约是为了保证信用,而这个盟约从一开始就没有信用。果然,秦桓公回头就把盟约撕毁了。
在晋楚弥兵的同时,秦国一直在勾结白狄攻打晋国。晋景公去世后,晋厉公与秦谋和不成,在与楚结盟并攻狄人于交刚之后,决定与秦一战。晋厉公特意让大夫吕相赴秦发表了一个长篇的绝交词。这个绝交词从晋献公和秦穆公这一对翁婿说起,那都是八十年前的事了。秦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伯姬,成就了秦晋之好。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骊姬之乱导致晋国公子们纷纷出逃。晋献公死后,继承人奚齐和卓子先后被杀,秦穆公扶持公子夷吾回晋国即位为晋惠公。但是晋国和秦国又发生了韩原之战,晋惠公被俘获回秦国,秦穆公后来把晋惠公放回了晋国。之后秦穆公又促成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就是晋文公。
用晋国的话说,认为在晋文公时期,是晋国让东方诸侯,虞夏商周的后裔都去秦国朝觐。秦晋之间后来有了分歧,就是被《烛之武退秦师》里的“烛之武”挑起的。秦晋共同伐郑,本来目标一致,但是郑国退休大夫烛之武夜半出城,游说秦国,让秦晋从此分道扬镳。秦晋的关系在晋文公死后发生的崤函之战而彻底决裂。晋国认为在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一直企图勾结诸侯颠覆晋国。秦穆公死后,秦国国君仍然一心向东,秦晋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秦国的东进之路最大的障碍就是晋国,于是秦晋之间又接连发生令狐之役、河曲之战,这是秦晋之间争夺战略要地之战。晋国的绝交词里说,秦国东向之路不通,是因为秦康公对晋国不友好而造成的。
反正晋国不认为自己有任何问题。并且说晋景公一即位就伸长脖子向西望去,等着秦国表示友好的态度。秦国反倒利用赤狄作乱而夺晋国城邑,毁晋国庄稼,杀晋国人民。晋景公没盼到这一天,一直到儿子晋厉公都即位了,还是没盼到这一天。秦国不顾和晋国是姻亲之国,又离间晋国和白狄。说和晋国结盟,却又前后不一,对晋国三心二意。秦桓公一边趁着晋楚弥兵,一边先召狄人,后召楚人,诱导他们攻晋。于是晋国决定,最终还是要和秦国一战。这可以说是春秋历史上最长的一篇外交辞令了。
发表过外交辞令之后,公元前578年,也就是周简王八年、鲁成公十三年,晋国联合齐、鲁、卫、宋、郑、曹、邾、滕等八个诸侯国一起攻打秦国,这就是麻隧之战。麻隧是在今天的陕西泾阳县南。
麻隧之战时,晋国不是三军,是四军,一共八卿,分别是:中军将栾书,中军佐荀庚;上军将士燮,上军佐郤锜;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䓨。另外还有新军,新军将赵旃,新军佐郤至。晋国这一次对秦国是重拳出击的彻底打击。晋国率诸侯联军西向直入秦境,到达泾水,秦军也集中兵力渡过泾水,到泾水东岸迎战。麻隧就在渭水以北,泾水以东。从稀少而残留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这次战争的惨烈。麻隧一战定胜负,秦军大败,秦国的将军大夫成差及大夫不更女父被俘虏。诸侯联军中曹宣公阵亡。秦军在泾水以东者被全歼,残部继续西撤。而晋国率诸侯联军一直追到侯丽才止。侯丽在今天泾阳县西。
麻隧之战让秦国数世不起,晋国绝了西鄙之患。而晋国这么全力打击秦国就是为了没有后顾之忧地全力与楚国争霸。所以也可以说,麻隧之战是晋国做给楚国看的,实际的秦晋之战是晋楚的谋略之战。晋国发长篇的外交辞令,述说秦晋之间八十年的恩怨,是表示晋国伐秦理由充分,这样是为了麻痹楚国。楚国和晋国刚弥兵,晋国又做足了形式,楚国便做了旁观者。
麻隧之战是晋楚鄢陵之战的前奏。
三卻专权“郤氏”是从晋献公时期得到任用的。郤氏是出自于晋国的公族,属于晋国宗室的远支,也是姬姓,是唐叔虞之后裔。
奚齐和卓子被杀后,郤芮给在外流亡的公子夷吾出过主意:让夷吾重贿秦国,求得秦国的支持能回晋国即位。夷吾听了郤芮的话和秦穆公达成协议,抢先回到晋国即位,就是晋惠公。
晋楚城濮之战前晋文公设立三军,形成“三军六卿”制,这是晋国卿族群体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六卿分别是:中军将郤縠,中军佐郤溱,上军将狐偃,上军佐狐毛,下军将栾枝,下军佐先轸。
晋厉公时期,在麻燧之战前,栾书为中军将执政卿,荀庚为中军佐,士燮为上军将,郤锜为上军佐,韩厥为上军将,荀䓨为下军佐。除了原来的三军之外还有一个新军,新军将为赵旃,新军佐为郤至。也就是说这时候是八卿。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赵旃被郤氏的郤犨所取代,于是八卿之中就有了“三郤”,导致郤氏的势力很大。郤氏和栾氏本来是一起合作颠覆赵氏的,结果这时候“三郤”势力渐大引起栾书不满。《左传》里的“三郤”比较飞扬跋扈,比如说郤犨夺施孝叔之妻,郤至夺天子之田。这种事没少干,很得罪人。
鄢陵之战前,晋国内政就是被飞扬跋扈的郤氏掌握。晋厉公并不能展示他的国君之威。
北望中原楚国当时的国君是楚共王。楚共王是楚庄王的儿子。楚国唯一问鼎中原,真正称霸的国君只有楚庄王。楚共王高祖父的父亲,天祖楚武王也有“小霸”之名,在春秋初期和齐僖公、郑庄公合称春秋三小霸。
楚共王活得不短,他去世以后,楚国给他上谥号为“共”,认为楚国本就在楚庄王时代已经声威赫赫,尤其在楚共王即位之后,安抚统领蛮夷,大举征伐南海,让中原诸国服从于楚国,是非常有功绩的。“共”是个尊贤让善的美谥。
其实楚国臣子们所谓的“以属诸夏”,也就是让中原华夏诸国臣服于楚,主要是指楚国攻打身在中原的郑国。因为郑国开始是晋国的盟友,楚攻郑是为了挑衅晋国。郑国根本就不用费大力气攻打。郑国弱小,禁不起楚国攻打,直接就叛晋投楚了。而且郑国还为虎作伥,仗着楚国声威去攻打同在中原、是晋国盟友的宋国。楚国如此步步逼近中原,晋国作为霸主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这也是之后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鄢陵之战的直接原因。
在楚共王时期,一直非常向往能接续自己父亲楚庄王的霸业。但是事与愿违,楚国的今昔不可同日而语。楚共王时期的楚国除了远在中原的对手晋国之外,在南方太湖又催生了一个对手就是“吴国”。楚臣申公巫臣叛楚,然后带着夏姬逃往楚国的死敌处晋国。因此申公巫臣之族被灭。申公巫臣为了报灭族之仇,征得晋侯同意出使于吴。吴王寿梦很喜欢申公巫臣,于是申公巫臣教吴国使用战车、教他们阵法,然后鼓动吴国叛楚。从此以后吴国频繁攻楚,把楚国搞得疲于奔命。楚国从此开始衰落。
虽然如此,但楚共王北上争霸之心从未改变。
战于鄢陵鄢陵,在今天河南鄢陵北。
郑国叛晋归楚后又攻打宋国。中原另一诸侯国卫国伐郑,这是替霸主晋国出兵。这时候晋厉公已经决定要伐郑,其实就是准备好了再和楚国战于刀兵,这样弥兵之盟就作废了。
对于晋厉公的决定,晋国的卿大夫们态度是不同的。态度坚决要迎战楚国的是栾书。栾书认为不能在自己这一代人手里让晋国失去晋主的地位,失去诸侯的拥护,失去晋国的霸业。但士燮认为伐楚是不必要的。当年先君征战是因为四面皆敌,不得不出兵征伐。而现在,只有郑国背叛晋国,只有楚国是敌人,所以没必要征伐。但当时晋国的正卿中军将是栾书,佐于栾书的士燮是中军佐,只能听命于栾书。栾书就率领晋军出征了。
晋军渡过黄河,在士燮唠叨着要撤军的干扰中,栾书仍然态度非常坚决,在鄢陵遇上了来救郑的楚军。这时候士燮还是不想交战。位列新军佐郤至也看不下去了,于是对士燮说:当年秦晋韩原之战,晋惠公被秦国俘虏,这是晋国的耻辱。后来秦晋崤之战晋国俘虏了秦国三位将军,晋襄公听从母亲文嬴的劝说,同意放走三位秦将返回秦国,晋襄公因此遭到正卿先轸的唾骂。晋国君臣不和,以至后来晋与白狄之战时先轸免冑陷阵而死。这也是晋国的耻辱。晋景公时,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一场大的争霸战争“邲之战”。在这一场战争中,晋国将帅不和,各怀私利,中军将荀林父指挥失当,造成了晋国的惨败。这又是晋国的耻辱。
郤至列举前耻,就是希望士燮不要再临战时犹豫不决,总想着退却,要记得晋国前耻,打胜了这一仗以雪前耻,不要再重蹈覆辙。但是士燮仍然反对和楚国交战。士燮认为当年先君作战是因为秦、楚、齐无一不是强国,狄人也势力强大,如果不战,晋国没有生存之道。今天只有楚国是敌,完全可以不战。
不管士燮愿意不愿意,楚军近在眼前,栾书也不可能无故撤退。于是晋国摆好了阵势,严阵以待。士燮的儿子士匄这次也随着父亲出征,年轻人看到这样的阵势很兴奋。士匄认为战阵都摆好了,晋国和楚国都是上天授命之国,谁怕谁呀?不怕就打好了。士燮听了这话气得拿起戈,追着打自己儿子,一边打一边说:你个小孩子,懂得什么天命?这也是你能胡说的?
好在除了年轻人的兴奋之外,晋国还有成熟大人的冷静细致观察。郤至认为楚军必败,晋军必胜。楚军内部卿相不和、士兵不是精兵,在军阵中士兵还在闲聊天。而随着楚军来的南蛮军队连阵势都没摆开,一副敷衍的样子。楚的盟军郑国更是军容不整,完全不像是能打仗的军队。
巢车
不只是晋国在观察楚国,楚国也在观察晋国。楚共王亲在战阵登上了高大的巢车。“巢车”也叫“楼车”是一种特殊的战车,专门用来观察。因为像高空的鸟巢一样,所以叫“巢车”。楚共王把晋军战前的问卜、谋划、召集全都看在眼里。晋厉公也亲在战阵,他确实占卜了,而且得到了吉兆。
开始进攻了,双方的国君都乘着战车率领自己的军队向着敌军进发。栾氏、范氏都带着自己的私家部曲夹护晋厉公。晋厉公的战车御者是郤至的弟弟郤毅,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明明队伍前面有个大泥坑,别人都绕开了,只有他驾着厉公的车陷了进去。春秋车战,车陷不能出就得下车,没车相当于没腿。这时候栾书想把自己的车让给晋厉公。总不能看国君在这儿等死。但栾书的儿子栾鍼直接就把自己父亲给呵斥住了。
栾鍼大声斥道,“书退!”翻译成白话就是:“栾书退下。”直呼父名,可见栾鍼当时也是急了。栾鍼对父亲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不要丢弃自己的本职。这是提醒栾书,不要忘了他是晋军主帅,要带着军队去攻打楚军。栾鍼告诉栾书,你有你的职责,别人也有别人的职责,你不能侵夺他人的职责。栾鍼是晋厉公的车右,就是负责执戈护卫的。拔国君于泥淖,这就应该是栾鍼的责任。他告诉父亲,这个国家的重任不能都让你一个人独自承担。
栾鍼下了车,凭一己之力把厉公的战车托起,推出泥坑。
晋国有个将军叫魏锜,是卿族魏氏的一位大夫。魏錡在战前做了个梦,梦到自己一箭射月,但自己掉入了一个泥坑。商周的人有个习惯,遇到事情,做个梦什么的都要占卜,看看是吉是凶。魏锜找人一卜,告诉他说:你这个梦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射中月亮,表示你会射中一位异姓诸侯。掉入泥坑表示你射中他,你也得死。
到了阵前,果然,魏锜一箭射中了楚共王,射瞎了楚共王一只眼睛。可是楚国有大名鼎鼎的神射手养由基。养由基一箭射死了魏锜。养由基的箭法,不但射得准,而且射得狠,能力透七札,就是射穿七重皮甲。
战争进行了一整天,从清晨到夜晚,楚军及联军被晋军驱赶、奔驰、杀戮。连楚共王也被晋军追赶着奔逃。郤至数次跑过楚共王的战车,每次都免冑急趋表示恭敬。楚共王开始不认识郤至,看到他急趋认定是个君子,以为他这么急急慌慌的是不是受了伤。郤至面对楚共王自称自己是“君之外臣”,感谢楚臣问候,表示自己并没有受伤。
郤至不仅追得楚共王跑,也追上了郑成公。但他同样制止了自己的车右茀翰胡要抓捕郑成公的建议。茀翰胡建议驾车赶上郑成公,然后跳上郑成公的战车,把他俘虏。
晋国的下军将韩厥也几次追上了郑成公,他的御者杜溷hùn罗也很心急地想追上郑成公好抓住他。但是韩厥制止他,认为这样是羞辱国君。不管谁是国君,不管是哪个国君,“国君”是不能被羞辱的,这是春秋时代的礼,礼就是上下尊卑的秩序。所以郤至和韩厥都没有俘虏楚君和郑君。韩厥已经不是当年的韩厥了。晋齐鞍之战的时候他也曾追得齐顷公绕着华不注山跑了三圈。
晋军追着楚军到了险要的地段,最终还是凭着养由基射退晋军,大力士叔山冉抓获晋人士卒投中晋军战车,这才阻住了晋军的追赶。
楚共王感叹天命不在楚,于是趁夜逃走了。
战败后,子反自杀了,就像当年城濮之战后的子玉一样。
鄢陵之后鄢陵之战以后,晋国照样年年伐郑,楚国也一样年年救郑。只是晋国和楚国之间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晋国战胜了,续写了霸业,但是一直反对和楚国打仗的士燮回家以后就一心求死,天天祈祷自己快点死。他说国君因胜而膨胀了,这会引发晋国内乱,他不想看到这一天。
士燮确实死了,晋厉公也确实膨胀了。晋厉公想把想所有的大夫都罢免了而任命自己的宠臣。这是从根本上触及到了卿族们的利益。而这个时候郤至、郤锜、郤犨权势熏天。“三郤”和晋厉公的宠臣们有矛盾,栾书又和“三郤”有矛盾,因为“三郤”现在可以不听从栾书而与他对立了。本来“三郤”是得到晋厉公的宠信的。但是栾书挑拨了晋厉公和郤氏的关系,让晋厉公以为“三郤”想对他不利,另立新君。
触及到了自己的地位,晋厉公对“三郤”恨之入骨。晋厉公的宠臣胥童等人给他出了主意,让厉公趁着田猎就把“三郤”给剁了。本来杀红眼了,胥童他们想着不如把栾书和荀偃也一块剁了。但是晋厉公觉得已经一日杀三卿,不如先缓缓,就把栾书和荀偃给放回去了。结果为了保住自己,也为了保住卿族们的利益,栾书和荀偃反杀了晋厉公。
国不可一日无君,栾书从东周迎回了晋国的远支宗室公、十四岁的公孙周即位。这位公孙周就是一代英主晋悼公。晋国霸业在晋悼公时代再现辉煌。但同时晋国卿族的势力也依然稳固,为以后卿族之间的仇杀和最终的三家分晋埋下伏笔。
楚共王十岁即位为国君,四十岁病终,一生都希望承续父亲楚庄王在邲之战奠定的霸业,但始终被晋国压制后来又受吴国侵扰,不能成就霸业。楚共王一直到临终,仍然念念不忘“亡师于鄢”。
沅汰,《沅汰博物馆》主编,历史作家主要作品:《博物馆里的汉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
《高澄传》、《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龙凤传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