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中的林黛玉与我们印象中的黛玉大相径庭,这才是真正的林妹妹

润杨红楼笔记 2025-01-31 20:20:35

许多人印象中的林妹妹就是一个犹豫的,经常默默流泪的样子。整日愁眉不展,没事就怼人的形象。甚至有人给黛玉起外号“林怼怼”,网上还有林黛玉发疯文学。

有人觉得,春晚小品中的林黛玉,活泼可爱,一点儿都没有林黛玉的影子。

小品里的林黛玉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的确符合林黛玉活泼开朗的性格。

原著中的林黛玉是一个活泼开朗,幽默风趣的女孩子,她经常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她和湘云并称大观园中的开心果。

贾宝玉是一个富家贵公子,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娇生惯养,唯我独尊惯了的孩子。

如果黛玉天天淌眼抹泪的,性格上没有一点优点,贾宝玉会喜欢吗?

林黛玉是一个有分寸,幽默风趣的姑娘。她和宝玉是经常闹矛盾,但是每次闹矛盾,只要宝玉说几句好妹妹,也就作罢了!

例如,宝玉和黛玉在清虚观打醮后闹矛盾,好几天没说话。宝玉去给黛玉赔不是,黛玉哭了,宝玉也默默流泪。由于宝玉没带手帕,就用衣袖擦眼泪。

黛玉瞥见了,就给宝玉丢过去一条手帕。

就这样二人和好如初。

二人一起读西厢后,宝玉一不留神就说出一句:“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的通红了,登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指着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了!好好儿的把这些淫词艳曲弄了来,说这些混账话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二字,就把眼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急了,忙向前拦住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儿罢!要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吃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儿,我往你坟上替你驼一辈子碑去!”

一见宝玉吓得如此赌咒发誓的【黛玉扑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一面笑道:“一般唬的这么个样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也是个‘银样蜡枪头’!”】

黛玉也用书里的话回怼贾宝玉。

宝玉听了,笑道:“你说说,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看看这小兄妹多有意思啊!二人在一起很快乐。

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也有共同的事业。然后他们一起葬花。

探春广发英雄帖,邀请大家开诗社。

大家纷纷建言,只有黛玉说到了点子上。

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

姊妹纷纷思考别号。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

林黛玉笑着说:“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

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林黛玉巧妙地用典故来编排探春,于是贾府三丫头就变成了出自《列子》典故中的一只鹿。

如果春晚,将这段故事引用上,就能体现林黛玉的幽默风趣了。

探春因笑道:“你又使巧话来骂人。”

这个“又”字说明,黛玉经常引经据典来开玩笑。

林黛玉就是大观园里的段子手。她的玩笑诙谐,高雅,回味无穷。

林黛玉总能抖机灵,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林黛玉虽然拿别人开玩笑,但是也不介意,别人拿她开玩笑。

探春马上反唇相讥,向大家说道:“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那竹子想来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做‘潇湘妃子’就完了”。

对于探春的嘲讽,黛玉全盘接受,以后就叫“潇湘妃子”了。

未完待续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