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日本经济的失落三十年:一场漫长的经济噩梦

千雁评商业啊 2024-07-16 02:29:42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朋友,曾经是班里最优秀的学生,前途无量。突然有一天,他开始不思进取,成绩直线下滑,整个人都萎靡不振。你会怎么想?这就是日本经济在过去三十年的写照。

前面写了日本经济过去的奇迹,现在让我们从头说起这失落的三十年的演化。

泡沫的形成与破裂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1985年,为了削减美国贸易逆差,主要发达国家签署了"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央行为了应对,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再试着想一下,突然间银行开始发疯似的放贷,利率极低,人人都能轻易借到钱。你会怎么做?没错,很多人选择了买房和炒股。

结果就是房价和股价疯涨。东京的房价涨到了纽约的四倍,股市更是涨到了历史最高点。大家都觉得自己发财了,挥金如土。这就是典型的资产泡沫。

但好景不长。1991年,泡沫破裂。股价暴跌,房价狂跌。很多人一夜之间失去了大部分财富,银行也因为坏账问题陷入困境。日本经济就此进入了"失落的三十年"。

政府的应对措施

面对经济危机,日本政府和央行开始了一系列救市行动:

a) 降息大法首先是疯狂降息。从1991年到1999年,日本央行把利率从6%一路降到了接近0%。政府的想法很简单:利率低了,大家就会多借钱,多消费,经济就能重新活跃起来。

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大家不敢借钱,因为对未来没信心;企业不愿意投资,因为看不到需求。结果就是,即使利率降到了史无前例的低点,经济依然毫无起色。

b) 财政刺激既然降息不管用,那就靠政府花钱吧。日本政府开始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修桥铺路,搞各种基建项目。

这招确实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但也带来了巨额债务。到2000年,日本的政府债务已经达到了GDP的130%。要知道,欧盟规定成员国的债务不能超过GDP的60%。日本这个数字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c) 量化宽松(QE)2001年,日本央行使出了新招:量化宽松。简单说,就是央行直接印钱,然后用这些钱去市场上买各种金融资产,比如国债、公司债等。

这招的目的是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降低长期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但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经济增长乏力,通货紧缩挥之不去。

安倍经济学:更猛的药

2012年,安倍晋三再次当选首相。他推出了更加激进的经济政策,被称为"安倍经济学"。这套政策包括三个方面,被形象地称为"三支箭":

a) 更加激进的货币宽松在安倍的支持下,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推出了更猛的招数。不仅把短期利率降到了负值(是的,你没看错,是负的!),还实施了更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被称为QQE(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宽松)。

央行疯狂印钱,买入各种资产,甚至连股票ETF都买。到最后,日本央行持有的资产规模达到了日本GDP的100%以上,成为了日本股市最大的单一投资者。

b) 灵活的财政政策政府继续扩大财政支出,同时提高了消费税。这本意是为了刺激经济,同时增加税收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但消费税的提高实际上抑制了消费,部分抵消了财政刺激的效果。

c) 结构性改革这包括增加女性劳动参与率、放松管制、推动贸易自由化等。但由于各种政治阻力,这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

为什么效果不明显?

尽管政府和央行使出浑身解数,但日本经济依然表现平平。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

a) 人口老龄化日本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这导致了多重问题:

劳动力不足,制约经济增长养老金和医疗支出增加,加重政府财政负担老年人消费倾向低,抑制总需求

b) 通缩预期的固化经过长期的经济停滞,日本人形成了物价不会上涨的心理预期。企业不敢涨价,员工不敢要求加薪。这种预期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导致经济陷入通缩螺旋。

最近几年的发展

2020年,新冠疫情给日本经济带来新的打击。政府再次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债务率飙升到260%。最近,受全球通胀影响,日本终于出现了一些通胀迹象。但这是否意味着日本经济真的开始复苏,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日本经济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直接的样本:

经济问题往往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过度依赖货币政策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人口结构和社会心理预期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防范资产泡沫的重要性

日本经济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它能否真正摆脱"失落的三十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但无论如何,日本的经历都为全球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不是吗,重复别人的故事,还是巨坑的经历,会有那么笨的人吗?

0 阅读:11

千雁评商业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