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里的形式主义(五):开不完的会

嵩山老樵 2023-08-02 13:47:24

说起基层工作中最令人头疼的事情,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一件事:开会。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养成了凡事都要开会的习惯,上级检查要开会、日常工作安排要开会、早上开晨会、下班开夕会、领导层要开会、中层要开会、基层也要开会......好像我们除了开会就不能工作,那么有些会议真的有必要么?

我看未必。

一、“重复式”会议

如上级文件贯彻学习会议。行政部门接到上级下达的文件后,首先报送单位一把手签署意见,接下来是副职、主管领导、业务部门层层签阅,最后再由行政部门统一复印,然后再次报送各部门,这还不算完,还要由单位一把手组织召开上级文件贯彻学习会议,还要有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签字表、会议照片、视频等留痕档案。

以上种种,只是为了贯彻学习一份上级下达的文件。

图片来自网络‍

明明领导签阅后印发各部门就可以,却为何要搞这种重复化的会议,原因就是我们的有些管理者已经把会议当成了安排工作的手段,好像离了开会就不能工作。当然,留痕管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些上级文件明确规定了文件贯彻学习要有记录、有签字、有视频、有照片,这就倒逼的基层部门不得不做这些“无用功”。

二、“冗长式”会议

会议时间过长也是形式主义会议的一项特点。我们的很多领导者工作起来没什么建树,然而开起会议来却“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讲话内容毫无逻辑重点,东拉西扯,顾左右而言他,围绕一个内容翻来覆去的讲,甚至能从一个话题扯到几个无关话题上。

台上激情四射,台下昏昏欲睡,这就是我们很多会议的真实写照。

图片来自网络

三、”派活式”会议

部分分管领导把会议当成了”派活会“。一些分管领导完全可以私下召开部门会议,把属于本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行详尽的安排,却非要把本部门的工作拿到总体会议上来讲。而其他领导碍于面子也不好将其发言打断,而其他部门的人员也只有耐着性子听。

一个单位往往有几个分管领导,一人来这么一段,往往造成会议严重超时。

图片来自网络

三、“摆拍式”会议

这种现象往往来自于留痕管理。一些会议本来可有可无,然而上级部门既然有所规定,那就只有“硬开”。这种会议的进程中,最忙碌的往往是拍摄者,他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拍摄领导讲话的特写画面、分管领导讲话的场景、会议整体场景、参会人员记录的场景等等。

等拍摄结束,往往有人会对领导示意,领导自然“心领神会”,语速陡然加快,做一个总结发言,然后散会、完事。

而会议记录、纪要等迎检材料,自会有专门人员根据上级精神内容“闭门造车”。

图片来自网络

四、“责任分解式”会议

一旦有了大型验收或重要部门检查,部分单位的领导者就会拿着上级文件和检查标准召开专项会议,进行责任分解。

这种会议往往会伴随着争论和推诿扯皮,因为这涉及到担责问题。哪个部门分配工作多了或少了;哪一项工作不在部门的业务范围却被硬塞了;哪一个部门人太少忙不过来了;哪一项业务是几个部门重合而需要细化了等等......

然而不管怎样,争论的过程有强势部门就有妥协部门,这时候往往需要一把手定夺,并最终形成一个大家都能普遍接受的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

五、“应付式”会议

这种会议往往伴随着“一堂和气”的氛围。比如有些单位民主生活会、谈心对话、民主评定和一些早已“内定”了的事项等等。

这种会议其实不用开,大家都知道结果,然而又必须要走开会流程。于是这样的会议就在“和谐”的氛围内进行了,因为会前就已经知道了内容和结果,所以这样的会议会召开的异常短暂、和谐、热烈和一致。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类似上述情况还有很多,为了节省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相信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如果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话,对此一定不会陌生。

七、关于“形式主义会议”的思考

近年来,各地基层人员呼吁减少文山会海的呼声不断,各地也确实推出了一系列减负措施,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这里面固然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模式和惯性,但这一切受形式主义作风的影响似乎更大。

我们一方面要坚信全面整顿形式主义定能取得战果,另一方面也要有敢于刮骨疗毒的勇气和魄力,更要有长期开展整顿的思想准备和工作思路。

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于纠错,将是全面整顿形式主义作风的不二法门。

<本文到此完结>

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一家之言,如有偏颇,烦请斧正。如果读者朋友对本文内容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我是老樵,感谢你的关注。

0 阅读:55

嵩山老樵

简介:因为关注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