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里的形式主义(七):《焦点访谈》回归,出手便是王炸

嵩山老樵 2023-08-09 18:25:24

写在开篇:自老樵创作《基层里的形式主义》系列文章以来,得到了很多粉丝友友和广大读者的支持,在此一并谢过。而这样的文章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并不是因为老樵的文笔有多好,只是因为它真实。老樵长期在基层和农村地区采风,掌握了大量基层工作的真实资料和一手数据,至今已写下了上百万字的采风笔记,这为老樵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老樵时常在想自己文章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然终无所获,或许坚持自己的创作道路并坚持走下去才是自己所需要的吧。

以下进入正文:

一、《焦点访谈》回归

首先说明一个问题。

有人说这个节目一直都在,何谈回归一说?其实老樵所说的回归并不是字面意思,而是说《焦点访谈》重新回到了敢于深刻揭露社会问题的本质上来,这种回归是责任的回归,也是一种社会担当的回归,更是其初心的回归。

在很长时期内,《焦点访谈》也陷入了“歌功颂德”的怪圈,其很多节目已经远离了当时的初衷,这也是这个节目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被人们所遗忘的原因,我们看一下其节目内容似乎更能说明问题。

图片截取自央视网

当然,不是说媒体不能弘扬正能量,而是《焦点访谈》的社会职能不在于此。有中央台那么多节目都在做,《焦点访谈》大可不必。

我们回到主题,本文就从《焦点访谈》近日的报道说起。

二、形式主义新高度:9.5亿建公园,后续仍要支出21亿,曾经国家级贫困县的“大手笔”

近日,《焦点访谈》对甘肃省榆中县罔顾民生,大搞形象工程做法进行了深入报道。

甘肃榆中县——这个在2019年才摆脱了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一座小县城,居然在2016年12月立项,投资9.52亿元建设了一座市民公园,且后续还要花费21亿元逐年维护,一前一后,30亿元就这样浪费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一座公园里。

图片截取自焦点访谈

那么9.5亿建成的公园究竟是什么样?钱都花在了哪里?让我们来具体参观一下:

图片分别截取自焦点访谈

智能大屏270万元;汉白玉石桥690万元;园区绿化6600万元;智能管理系统2200万元;舞台设备1300万元;甚至连公园的南大门都采用了秦汉风格,花费239万元,这还不包括1.7亿元的道路费用和其他费用......

说实话,看到这里,老樵这个抠抠嗦嗦了一辈子的寒酸文人确实吃惊了,好大的手笔!

当然,如果这些投资都能起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作用倒也值得。但很遗憾,事实往往不会如我们想象那般。

地方部门建设公共设施原本无可厚非,能够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去处也是好事。然而,这座公园自建成后,却没有市民愿意前往,原因就是公园太偏僻了,偏僻到市民都不愿意去的地步,那么建成这样的公园意义何在呢?

图片截取自焦点访谈

名为“市民公园”,然而市民却去不了、不愿去,纳税人30亿元的资金就这样打了水漂。市民公园建成后,其主体场馆至今仍未开放,当记者问起具体原因时,负责人竟然回答是因为几个窗户的消防问题。

30亿的公园都建成了,消防问题解决不了,这样的话又有几分可信度呢。

图片截取自焦点访谈

三、写在结尾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适当提升城市的整体风貌和管理档次,这原本是合理的,然而却逐渐演变成了形式主义的重灾区。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屡禁不止的背后,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在作祟。作为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才摘除了贫困的帽子,却在2016年就实施了这样的“大手笔”,纳税人的钱财就这样打了水漂,怎能不让人心疼。

本次《焦点访谈》播出的节目似乎正代表了国家大力整顿形式主义的决心,也说明了当前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除了坚决支持国家的整顿工作以外,还应向各种形式主义作风说不。

只有全民参与,才能让此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落实的深入而彻底。

<本文到此完结>

以上仅代表作者一家之言,如有偏颇,烦请斧正。读者朋友如对本文内容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我是老樵,感谢你的关注。

本文新闻信息和图片来源:央视网《焦点访谈》

0 阅读:231
评论列表
  • 2023-08-10 06:55

    发现问题,针砭时弊;聚焦问题,一针见血,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弘扬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才能解决问题,助推事业发展!

嵩山老樵

简介:因为关注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