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身后事:养子抑郁自杀,孙子成国民党高官,后人中无人从政

琦琦评过 2025-04-18 18:12:37
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晚清的生活是黯淡无光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不少有志之士都希望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想要通过革新去引领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众多的有志之士中谭嗣同就是著名的维新派人物,对于清王朝来说他是“反抗者”,但对于百姓来说他却是一腔忠勇热血的少年。

他与夫人伉俪情深,在他被清王朝下令处决后,他的夫人也回到家中替他照顾年迈的父亲,谭嗣同夫妇的故事令人动容,他的一生都有哪些传奇呢?

谭嗣同出身非常好,他的父亲谭继洵还曾任职于巡抚一职,不仅如此因为能力出众,谭继洵还先后任职于清政府户部郎中、甘肃道台。

他的母亲虽说比较普通,出生于贫寒人家,但是从小对谭嗣同的教育问题就非常看重,尽管自己大字不识,却还是会督促谭嗣同要认真学习。

在母亲的身上他看到了坚毅不屈的精神,在父亲身上又学到了端庄正直的品质,因为母亲出身贫寒,所以他对贫苦人民的生活也能完美共情。

这也为他今后的生活与故事埋下了伏笔,谭嗣同的家中为了能够让他得到良好的学习启发,因此决定把他送到欧阳中鹄那里去学习。

欧阳中鹄作为湖南浏阳非常著名的学者,想要拜他为师的学生更是不在少数,谭嗣同能够得到他的教诲也是一种幸事。

欧阳中鹄教给谭嗣同的除了文学诗词以外,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与爱国的精神,谭嗣同开始越发的羡慕那些惩恶扬善的英雄,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其中一员。

在这个过程中,谭嗣同也在不断开发自己的文学潜力,他不仅读书认真,就连写作也非常厉害,他跳脱了晚清封建的桎梏,接触和撰写了不少自然科学。

不仅如此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大侠梦”早日实现,他还结交了一个名叫“大刀王五”的侠客,两人不仅以兄弟相称,还成为了彼此的至交好友。

谭嗣同虽说并没有跟着“大刀王五”一起外出行侠仗义,但是却一直保持着一颗爱民爱国的心,他开始反对封建剥削,渴望民主与自由。

面对西方列强的压迫与进攻,他虽然内心悲痛,但却没有选择将万事万物一概而论,他接受西方科学、政治类的书籍,丰富自己内心的同时也能感受西方强盛的原因。

正因他的学习,才会对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越发“反感厌恶”,尤其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之后,原本有望能够公平谈判,可晚清政府却腐败昏庸,面对列强只会一再退让。

这也让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懦弱,开始变本加厉,不仅公然进攻迫使中国战败,还在战败后“无耻”的让清政府签署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其中大众最熟悉的就是《马关条约》,当时在晚清社会中有不少有志之士和学者都纷纷上书“要求”清政府拒绝签订条约,并且联名奏请清政府接受维新变法,开创新的纪元。

谭嗣同在变法的浪潮影响下,也非常激动,对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深恶痛绝,眼看着不平等的条约被签署,他的内心和那些有志爱国之士一样备受煎熬。

在如此煎熬的时刻陪伴在谭嗣同身边的只有他的夫人,而说到她的夫人是一位让康有为、梁启超等知名人士都赞赏不已的女子。

甚至用了“巾帼完人”去形容她,她的名字叫李闰,出生于长沙名门,虽说她与谭嗣同并不是自由恋爱,但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同样的人生感悟,夫妻二人婚后的生活也十分幸福。

李闰并不像晚清其他传统女子那般大字不识,她的才情十分了得,婚后两人经常吟诗作对,无论谭嗣同说出怎样的诗句,李闰都能完美的说出下一句。

在谭嗣同看来,李闰就是非常知性的女子,也是一位值得他尊重的女子,在晚清三妻四妾都是家常便饭的时候,谭嗣同就直言表示自己绝不纳妾。

他与李闰既能是至交好友,也能是恩爱夫妻,当谭嗣同向她表露自己维新的想法时,李闰也非常支持,他们二人有着高度统一的人生理想。

为了从实质上支持丈夫的想法,在1897年时李闰就加入了“天足运动”,这个运动主要就是为了改变女性的禁锢思想,让她们释放自己的双脚。

彻底根除缠足的陋习,让中国妇女也能挺直胸膛的大步迈进,为了让更多妇女感受到女性的力量,她在1898年和康广仁的妻子一起创办了一份女性刊物。

这本刊物的名称叫做《女学报》,这也是中国近代首份给女性阅读的刊物,彻底冲破了女性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

让女性能够了解自己的力量,了解自己的生活,在她们的带领下也有许多女性选择破除封建,选择成就自我,李闰也成为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可也正是这一年,李闰的精神世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在他跟随着丈夫维新改变时,谭嗣同却陷入了“死亡的漩涡”。

众所周知光绪皇帝是支持“戊戌变法”的,那时候谭嗣同作为有志之士就被人推荐给了光绪皇帝,在他见到谭嗣同以后就直言相告,自己对于变法是同意的。

不愿意接受变法的是慈禧太后与不少守旧的大臣,虽说那时几乎所有的权利都握在慈禧手中,但能够得到光绪皇帝的认可,谭嗣同也是非常感动和高兴的。

慈禧之所以不愿意同意革新,实际上也是因为舍不得手握的权利与财富,因此当她感受到守旧派与革新派的紧张关系后,就决定要“除掉”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一死不仅能够让革新派失去宫中权势的支持,还能将革新派一网打尽,慈禧原本是密谋在十月底发动兵变,但后来因为谭嗣同的介入这场兵变就被提前了。

因为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谭嗣同在1898年9月18日就找到了袁世凯,希望他能带领手下部众进京将守旧派一网打尽。

袁世凯虽说表面答应了这个想法,但是“老谋深算”的他又怎会甘愿为他人做嫁衣,因此转头就立马将这件事告密给了荣禄。

荣禄又是西太后的亲信,得知此事的慈禧当即就决定提前发动兵变,在9月21日手握重兵和权利的慈禧直接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

在众多的抓捕名单中,首当其中的就是谭嗣同,可此时的谭嗣同尽管深知慈禧下令抓捕他他却丝毫不慌,甚至还希望能够将光绪皇帝救出来。

只可惜面对重兵围困,这样的想法只不过是“天方夜谭”,得知逃脱无望的谭嗣同也决定“以死明志”,面对日本提供的“保护”,他也坦然拒绝。

最终在慈禧的命令下,谭嗣同和其余五位参与维新的有志之士被处决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而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语则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他用生命去支持变法,去诠释自己的爱国之心,在他死后他的父亲谭继洵也被罢免了官职,面对失去儿子的悲痛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安抚儿媳李闰。

夫妻二人同心一体,并且对于李闰来说谭嗣同就等同于是她在前行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在得知谭嗣同离世以后,李闰也曾多次求死。

虽说被救但她的心却跟着谭嗣同一起走了,看到儿媳的悲伤模样,公公谭继洵也只能含泪安慰,或许是明白公公一家唯一的依靠就只剩下自己,李闰也慢慢开始坚强。

她要将丈夫的遗志发扬,要让更多人感受到维新的力量,在她推崇妇女应当坚强的时候殊不知她早已成为了妇女们心中依靠的力量与光芒。

因为李闰和谭嗣同并没有子嗣,思虑之下,谭继洵就决定将孙子谭传炜过继给李闰,谭传炜是谭嗣同一母同胞兄弟谭嗣襄的儿子。

谭传炜可以说是李闰独自抚育长大的,不仅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还将他视如己出,给予了母亲的所有关怀。

可谭传炜却并没有“父母”那般坚毅,内心非常脆弱,在民国时期才30岁左右的谭传炜就因抑郁自杀身亡了。

不过在这之前谭传炜与夫人也生下了两个儿子,其中老二还在多年后还任职于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虽说曾是国民党的高层干部,但却随着国民党战败,他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

匆匆逃亡台湾就连妻儿都顾不上,这个“爷爷”谭嗣同的以身赴死告诫苍生的忠勇行为有着明显的差距。

除了孙子谭训聪以外,谭嗣同的后人就再也没有从政了,不仅如此谭嗣同曾留给李闰的勉文,如今也成为了谭家世代相传的“传家宝”。

谭嗣同的故事会在子孙后代中继续传扬,他们会感受到先辈在生死面前的“波澜不惊”,在民族大义面前的“壮志豪言”。

勉文会世世代代的激励后人们,让他们不要忘记先辈的忠勇,不要忘记身为中国民众的使命与职责,谭嗣同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存在。

这或许也就是大众常说的“薪火相传”,为了民族独立,无数中华儿女都会前仆后继的抛头颅洒热血,无论何时中国公民都会坚定的选择与祖国站在一起!

参考资料:

浏阳网——谭嗣同2013-12-17

新湖南——谭嗣同与仲兄谭嗣襄的生死离别 2020-03-11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