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崛起,中国超越欧日,美国制裁能否拦住发展车轮?

环球热点解码 2025-03-16 18:38:22

在当下全球化加速的时代,本应是各国携手共进、互利共赢的阶段,然而国际秩序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倒退。特朗普团队四处搅局,肆意破坏稳定,其行径犹如在国际舞台上乱掀桌子、胡乱扫射,让众多国家陷入不安与惶恐之中,尽显丛林法则的残酷与野蛮。但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中国正处于国力昌盛的上升期,综合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拥有了足以抵御外部强权霸凌的实力。在全球格局中,中国已全面跻身“世界老二”之位,无论是科技综合创新能力,还是新兴产业集成能力,都成功超越了欧洲与日本。尽管在基础研究和尖端技术方面,中国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可在科技转化以及新兴产业爆发力上,中国已然实现了对美国的反超,从而在中美之间构建起一种独特的平衡态势。美国面对中国这一强劲对手,可谓是无计可施,只能通过加征关税等粗暴手段来试图遏制中国发展,其对中国竞争耐力的恐惧,在对待过往任何“大国对手”时都未曾有过。

回顾过去十几年,中国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将目光投向欧洲和日本,便能清晰感知这种变化。曾经,它们领先或与中国并肩,如今却时常被中国超越。在互联网领域,欧洲和日本不见知名巨头的身影,全球互联网巨头仅分布于美国和中国。中国的阿里、腾讯以及后来崛起的TikTok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巨大,新兴的希音和Temu也成功打入多国市场。而欧洲、日本只能依赖美国的互联网产品,整个西方世界几乎被美国互联网企业所掌控,唯有中国构建起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在AI大模型方面,情况亦是如此。美国有OpenAI,中国有DeepSeek,欧洲和日本虽有尝试,却因缺乏竞争力而籍籍无名。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欧洲和日本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其一系列技术的跟进研发,如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AI+”以及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以电动车发展为例,日本和欧洲的滞后,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薄弱。

不可否认,欧洲和日本在社会综合发达水平上仍远超中国,其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在社会中有着深厚根基。新技术虽能推动社会进步,但难以重塑社会整体生态。中国在社会综合发达水平上,尤其是农村和小城镇发展方面,要达到欧洲和日本的水准,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然而,在前进动力方面,中国已成功超越二者。与美国相比,中国虽有差距,但也绝非被动挨打。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创新中心,在大语言模型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掌控着半导体尖端技术这一信息时代的关键。不过,中国凭借勤奋、肯吃苦的民族特性,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强大的新兴产业集成力。过去十几年,众多新技术概念源于美国,却在中国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从最初只能简单代工,到如今产业链不断完善,在诸多领域形成压倒性优势。

以电动车行业为例,特斯拉虽是行业先驱,但中国的比亚迪、理想等品牌迅速崛起,宁德时代更是在电池产业一骑绝尘,如今特斯拉全球生产厂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电动车部件的“组装厂”。在无人机领域,中国大疆占据全球70%的份额,美国产品则因价高且性能不佳难以竞争。在机器人领域,美国的机器人虽先进却价格昂贵,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停滞,而中国宇树科技借助完整产业链,推出了实用且价格亲民的机器人、机器狗,成为令西方艳羡的优势领域。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对新技术的应用需求,以及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使其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更成为真正的“造梦工厂”。马斯克曾说,在人类历史的多数时间里,中国都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如今中国竞争力的提升,正是对这一历史地位的回归。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小院高墙”等手段遏制中国,从历史大视野来看,实在是螳臂当车。

中国凭借完整、高质量的制造业供应链,以及肉眼可见、日益增强的科技创新力,假以时日,必将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美国若想让民众享受物美价廉的产品,最终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中国制造业。除了与中国和平共处,美国别无他法。美国虽能对小国进行军事恫吓,却不敢对中国这个核大国轻举妄动;虽能联合西方制裁俄罗斯,却无法对中国实施同样力度的制裁。美国对中国的恐惧,正是源于此,而特朗普的关税战,也必将成为历史的笑柄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