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诸葛亮尚未出道的时候,在隆中,经常与四位好友谈天论地。
哪四位?想必大家伙都知道:
徐庶(徐元直)、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崔钧(崔州平)。
徐庶徐庶,字元直,是豫州颍川人氏。
受演义的影响,不少人以为徐庶原本叫单福。
实际上,他本名是叫徐福。
年轻的时候,徐庶仗义报仇,杀了人后,把整个脸涂白,披头散发准备跑路,结果被官府的人逮住了。
我其实有点纳闷,徐庶作为逃犯整这一出,不是更显眼吗?严重怀疑他当时的精神状态。
被抓后,官吏问他叫什名谁,徐庶却闭口不答。
于是,官吏就把他绑在柱子上,准备将他肢解了,还大张旗鼓让集市里的人来辨认。
这种情况下自然没人敢认。
好在,徐庶有一帮好兄弟,众人一起协力将他救走。
死里逃生让徐庶大彻大悟,他知道了,多读书才是出路,就弃武从文,走上求学之路。
后来,徐庶去了荆州避难,结识了诸葛亮,成为好友。
刘备投奔刘表的时候,徐庶加入刘备,深受其赏识,并成功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
没想到,曹操南下,刘琮举众投降,刘备只能带着团队一路逃跑。
徐庶跟着一起跑,跑到长坂坡的时候,他母亲被曹军抓住,徐庶迫于无奈,只能弃刘投曹。
在魏国,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前者负责皇宫护卫,后者负责监察百官,实际也不是小官了。
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的时候,得知好友徐庶和石韬没有身居高位时,不禁感慨:
魏国的谋士竟那么多吗?为何徐庶和石韬都被大材小用呢?
过了几年,徐庶病死,葬在彭城。
石韬石韬,字广元,是颍川人氏。
黄巾之乱的时候,石韬为了躲避战乱,与徐庶一同逃到荆州,并且与诸葛亮成为好友。
后来,石韬去了曹魏做官,当过郡守和典农校尉。
难怪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会有那样的感慨了。
这也是一种命运吧。
如果石韬加入的是刘备集团,也许更有机会一展身手?
孟建孟建,字公威,是汝南郡人氏。
孟建算是诸葛亮好友中比较功成名就的一位。
在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的时候,曾经答复过司马懿的来信。
在信中,诸葛亮希望司马懿能够请杜袭向孟建表达他的致意。
战场上分外眼红,信笺中谈笑如故?
最终,孟建在曹魏官至凉州刺史、征东将军,这地位可不低!
崔钧崔钧,字州平,是博陵安平人氏。
他的来头可不小,他爹是东汉的太尉崔烈。
崔钧担任过虎贲中郎将和西河太守。
他爹崔烈被董卓杀害后,他还曾与袁绍一起讨伐董卓。
之后,关于崔钧再无任何记载。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魏略》)
在你看来,诸葛亮的四位好友,谁是最成功的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