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的某一天,荆州首府襄阳城内,依附于州牧刘表的“枭雄”刘备一改往日的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竟然在由东道主刘表主持、宾客云集的宴会上大动肝火,将一个名叫许汜的大名士骂得狗血淋头。刘备之所以如此“失态”,源于许汜对陈登的评价让他非常不满。
刘备一向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
许汜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中并非著名人物,从现有的史料可知,他是汉末襄阳人,曾在时任兖州牧曹操的手下担任从事中郎,后与同僚陈宫、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而迎逢吕布入主兖州。等到吕布败亡后,许汜因为担心会遭到曹操的追杀,遂逃奔老家并依附于荆州牧刘表。此后,除了跟刘备之间那场激烈的谈话外,许汜再未出现于历史记载当中,宛若“人间蒸发”一般。
跟名气不大的许汜不同,陈登则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
陈登,字元龙,汉末下邳国淮浦县(治所在今江苏省涟水县西)人,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陈亹(音同伟)官至广陵太守,伯祖父陈球官至太尉,父亲陈珪官至沛国相。陈登自幼智谋过人、志向远大,成年后通过举孝廉的途径入仕,侍奉徐州牧陶谦多年,历任东阳县长、典农校尉,在任期间颇有政绩。陶谦病重期间,陈登劝说他将州牧一职让与刘备,并在刘备主政徐州期间,对他倾力支持。
陈登
然而陈登在侍奉刘备期间,发觉此人见识短浅、难堪大任,于是便有了改换门庭的打算。等到曹操消灭吕布、占据徐州后(198年),陈登就此归附曹操。此后3年间,陈登以广陵太守的身份为曹操效力,不仅接连击败孙策、孙权兄弟的进犯,而且还献上攻略江东的计划,可惜没有被曹操采纳。建安六年(201年),陈登转任东郡太守,但不久便因病去世,终年才39岁。
陈登去世后,孙权在江东的势力果然壮大,日益成为曹操的重大威胁。对此,曹操经常喟然长叹,悔恨自己不早用陈登的计策,以至于铸成大错。同样感到后悔的,还有陈登的旧主刘备。刘备曾称赞陈登有“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见《三国志·卷七》),但他最终却没有用好陈登,以至于错失一位能臣良将,直至多年后依然为此深感懊悔。
陈登死后,曹操懊悔没有采纳他攻略江东的计划
刘备既然如此看重陈登,自然不能容忍旁人对他的诋毁,许汜当着刘备的面给陈登“打差评”,自然就是找骂之举。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在这场充满火药味的对话中,许汜对陈登口出怨言,称后者傲慢自大,毫无君子之风。原来,许汜当年拜访陈登时,陈登对他爱答不理。不仅如此,陈登在休息时竟然自己睡大床,而让许汜睡小床,毫不讲待客之道,简直是无礼至极。
面对许汜的抱怨,刘备严重不认可,称当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许汜有“国士”之称,天下都希望他这种人能出来拯焚救溺、匡救时弊。可是此君心中想的、嘴里谈的,都是有关求购良田、美宅的话题,自然会让陈登等正人君子厌弃反感,不理他、怠慢他完全在情理之中。刘备最后说,陈登对许汜其实还算客气,如果是他,定会自己睡在百尺楼上,让许汜睡地板,怎么会只有大小床之分呢?
刘备怒斥徐汜
“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三国志·魏书·陈登传》。
刘备骂得有没有道理?有。因为当时的形势确实很糟糕,而有“国士”之称的许汜却毫不把国家安危、民众疾苦放在心上,每天只想着到处买房置地,真是毫无心肝。这种人,就该被骂得狗血淋头。
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可以从损失的人口总数中窥见一斑。按照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的记载,东汉中期的总人口约为6500万,但由于战争及其伴随的饥荒、瘟疫等原因,等到三国初年时,总人口数已经锐减到2300万左右。也就是说,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当时的中国便损失了近60%、多达4200万的人口。在冷冰冰的数字背后,真不知道隐藏着多少个人和家庭的悲剧。
汉末军阀割据图
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书写历史的关键人物,曹操曾经在一首名为《蒿里行》的诗中描绘当时的惨景,其直白无隐的描绘令人伤心惨目、不忍卒读(“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而《后汉书》也曾提及兴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灾、蝗灾过后,“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这都是怎样一副悲惨的景象,真好比人间地狱。
了解了时代背景,回过头来再看刘备的愤怒,我们理应有所共鸣。
参考书目
1.【西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
2.【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3.【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