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薄一波听闻这个噩耗后悲痛万分,为其写下了“一人千古,千古一人”的挽联。
薄一波与邓小平之间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呢?邓小平又对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薄一波会给予邓小平如此崇高的八字评价?这一切都要从二人的相识、相交说起。

实际上,早在革命战争年代,薄一波就与邓小平一起度过了极为艰苦和极其光荣的峥嵘岁月。
二人的第一次相见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当时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到晋东南开辟根据地,薄一波那时候常常去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汇报工作。由于这两个机关那时候都跟随一二九师行动,所以二人有很多见面的机会。
之后,由于整编,薄一波所在的队伍归属一二九师的战斗序列,他也开始接受刘邓的领导,成为邓小平的下属。在日常的相处和工作中,薄一波对邓小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薄一波在山西率领的是青年抗日决死队第一纵队。百团大战时,决死一纵队的两个团还在一二九师的指挥下全程参与了大战,虽然牺牲很大,但也锤炼了战斗力,成为能打恶仗、硬仗的部队。

通过这场战役,薄一波认为老部队经过实战磨练后,已经是一支像模像样的队伍了。邓小平也特别表扬了决死一纵队,指出这支部队虽然年轻,但进步很大,已经能够像其他老部队一样,使上级机关放手使用,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在战争年代,薄一波长时间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能够感受到他的伟大格局和做人做事的闪光点。
薄一波曾说:“邓小平亲自决策和指挥的战役,把自卫、胜利和休战三个原则很好地结合起来,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1943年,薄一波作为七大代表从太岳军区前往延安,而邓小平则接替彭老总出任北方局代理书记。
在延安,薄一波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到达延安的第二天,毛主席就将薄一波找去谈话。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薄一波内心非常激动,以至于多年以后他还对二人初次相见的细节记忆犹新。
主席问了他是哪里人,还说到汉文帝的母亲也姓薄,其母亲的弟弟薄昭被封为代王时,封地就在山西中都。
毛主席的博学多识令薄一波深感钦佩,毛主席还拉着他的手反复地说“如履薄冰,如履薄冰”几个字,这既是加强对其名字的记忆,也是对薄一波在山西做统战工作危险程度的形容和赞叹。
薄一波与毛主席一共畅谈了八个小时,足见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和重视。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邓小平也出席了大会,薄一波再一次见到了自己的老首长和老领导。“七大”选举了薄一波为中央委员,年仅三十七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成立了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为了工作的需要,毛主席决定将薄一波调去担任中央局的副书记和军区副政委,以辅助刘邓的工作,成为了邓小平的副手。
这是薄一波第一次担任邓小平的副手,他上任后就非常注意团结同志,也积极开展工作,是刘邓二人的得力助手。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薄一波就留在根据地做“后勤部长”,为大军开拔和战斗做好准备工作,并且补充新兵、配备干部、后勤供应,做好一切保障。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薄一波感到工作十分舒心,他曾颇为感慨地说:“凡是同邓小平相处过的人,都觉得他胸怀豁达,有海纳百川的气度”。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和薄一波先后被调往北京工作,邓小平做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在财政部门工作,二人工作上的交集就更多了。1953年,邓小平接替了薄一波财政部长的职务,但留任中财委副主任的薄一波, 又协助作为副总理的邓小平领导铁道部、交通部和邮电部的工作。

四人帮被粉碎后,在进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首先就想到了薄一波,还专门找他谈话,征求他对工作安排的意见。
薄一波非常支持邓小平提倡的经济特区,他也是最早去特区进行考察的领导人之一。
对于邓小平提出的特区决策,他说:“小平同志提出办特区的决策是对的,路子是好的,有发展前途,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晚年的薄一波回顾与邓小平的交往时,说道:“我们相交甚笃,相知甚深。小平同志给我的教诲,终生难忘”。
他也曾这样评价邓小平的功绩:“首先是确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其次是成功地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薄一波看来,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当年毛主席想找而没找到的。他也认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始于毛而成于邓”。
正因为如此,当邓小平在1977年逝世后,薄一波为其写下了那八字挽联。
薄一波是这样解释的,“一人千古”表达了他对小平同志的哀思;而“千古一人”则是对他的评价,认为他成就大业、功勋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