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彻底胜利而告终,也由此产生了一大批的国民党战犯。随着战犯改造工作的进行,中央也从1959年开始对这些战犯分批进行了多次特赦。尽管如此,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仍然有一些战犯因为历史的原因被关押着。

1974年12月,毛主席对周总理说道:“还有一批战犯,已经关了二十多年了,他们也早就放下了武器,还关着干什么?应该把他们放了,让他们来去自由”。
周总理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时任公安部长的华国锋根据指示清理了在押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名单,并向中央作了报告。
在报告中,华国锋认为包括周养浩、谢代生在内的13人应该继续关押,不宜特赦。毛主席却大手一挥:“都放了算了,气魄不能太小了”。
解放战争与抗日战争不同,对于这些战败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也产生了两种思想。一种是要对他们判刑,甚至判死刑,这比较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第二种则主张“一个都不杀”,毛主席也赞成这种观点。

事实上早在1956年,公安部长罗瑞卿等人在关于战犯的问题中,就提出了““不审不判,集中管教,分批释放”的意见,周总理也提出了“一个不杀,分批释放”的原则。
到了1959年8月,毛主席提出是否在新中国十周年之际,特赦一批确实改恶从善的战犯。最终在这一年释放了第一批战犯,其中就包括杜聿明、溥仪、王耀武、宋希濂、陈长捷等人。
1974年,毛主席指示要释放全部的国民党战犯,华国锋根据指示,在公安部梳理了国民党战犯情况,并向中央提了《关于第七批特赦问题的报告》。
1975年2月,毛主席看到了这份报告,做出了最终批示。毛主席说“要给战犯们开欢送会,请他们吃饭,还要多吃鱼肉,每人还要发一百元零用钱”。

对于公安部提出的对那13人不予特赦的建议,毛主席则说每个人都有公民权,不要强迫改造,要都放了算了。不仅如此,毛主席还说有些人仍然有工作能力的,可以工作,有病的得给他们治病,他们已经放下武器二十多年了。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华国锋在中南海召集各部委领导开会,研究具体的特赦方案,他让大家不要打埋伏,口袋里都倒光,一个都不能再留。
3月22日,特赦人员集中到了北京前门饭店,受到了叶剑英、华国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叶帅向他们重新强调了政策,希望他们放下包袱、展望未来,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一些好事。
在这最后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中,周养浩、蔡省三、张铁石、张海商等10人还是决定去往台湾。中央统战部还于4月12日在北京烤鸭店专门为这10人饯行。

13日,中央统战部相关人员以及杜聿明、宋希濂、郑洞国、黄维等原国民党军政要人为这10人在机场送行,目送他们登上飞机。
然而,台当局却拒绝他们回台湾,使得他们在香港滞留了140多天,最终还导致了张铁石的愤然自杀。最终,在剩下的九人中,周养活等四人前往了美国,张海商等三人返回了大陆,而蔡省三等两人留在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