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一月,礼部向当朝皇帝朱祁钰上了一道奏疏,称瓦剌军队撤退之时,攻击了京郊越靖王、蕲献王、滕怀王和卫恭王的坟园,其中祭祀所用的供器都被洗劫一空。
这四位亲王都是仁宗朱高炽的儿子,当朝皇帝的叔父,其中越靖王还是嫡亲叔父。只是因为无嗣而终,才葬在了京师,朝廷日常对其坟园也进行了精心的维护保养,未曾想却遭此一劫。
仁宗皇帝共十个儿子,除了以上四位亲王、先帝宣宗朱瞻基,以及正统年间薨逝的淮靖王朱瞻墺、梁庄王朱瞻垍以外,尚有三位亲王在世,分别为:郑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和荆王朱瞻堈。
与我无关的土木堡之变之所以瓦剌军队会出现在京郊,完全是拜那场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所赐。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十一日,瓦剌军队兵分三路大举入寇。太师也先直扑大同,知院阿剌攻打宣府,大汗脱脱卜花王进犯辽东。一时间,边关告急的奏疏如雪片般飞向京师。
七月十五日,英宗朱祁镇留下弟弟郕王朱祁钰居守,自己率京师三大营精锐,以及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恭顺侯吴克忠,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野、大学士曹鼐等文武重臣御驾亲征。
土木堡之变示意图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八月十五日,大军在土木堡全军崩溃,不但扈从文武大臣几乎悉数殉国,就连皇帝本人都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京师,经过一番政治博弈之后,英宗生母皇太后孙氏做出决定:立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尊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帝,同时册立英宗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面对着咄咄逼人的瓦剌军队,国子监生练纲提出一个建议:号召天下宗室勤王。自太宗、宣宗以来,宗室藩王一向都是重点防范的对象,谁都没有想到朝廷有一天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境地。事已至此,新天子也只能病急乱投医,立刻给宗室诸王写信求援:“致书宗室诸王曰:‘兹者虏寇乘机入关侵犯,京城危急之秋。尚赖宗室至亲以宗社为重,命将统率精兵,不拘多寡,星驰赴京勤王。以除虏寇,以安国家。期在旬月毕集。仍自镇静,固守藩疆。’”
对于朝廷的窘境,赵王朱瞻塙自告奋勇请求带兵迎回太上皇帝,肃王朱赡焰严选精锐骑兵五百人驰援京师,宁化王朱济焕提出带着六个儿子赶赴京师“随军杀贼,以报国恩”,襄陵王朱冲炑也打算“奋身勤王”,就连身在南京的老驸马赵辉也准备率领勇士“同诣阙下报效”。
这里先说一下这几位宗室和皇帝的关系。赵王朱瞻塙,赵简王朱高燧次子,太宗朱棣之孙,当朝皇帝的堂叔。肃王朱赡焰,肃庄王朱楧长子,和宁化王、襄陵王一样都是太祖朱元璋之孙,也是朱祁钰祖父仁宗朱高炽的堂弟。赵辉,太祖第十六女宝庆公主驸马,算起来是皇帝的曾祖姑父。
说实话,即使是赵王,和皇帝的血缘关系也已经有些远了,却依然愿意积极为朝廷出力。可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几家亲藩做了什么呢?除了襄王朱瞻墡奏请立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帝,请郕王朱祁钰监国以外。无论是叔父辈的郑王朱瞻埈和荆王朱瞻堈,亦或是堂弟淮王朱祁铨都没有任何反应。大概率是以下两个原因。
肃王墓
其一、有心无力。明初亲王之国的时候都有三护卫官军,少则数千,多则上万随行。虽经永乐、宣德两朝的削藩,但各地亲藩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比如兰州的肃王,光甘州中护卫的军余(预备役护卫官军)就有一万五千人,凑个几千骑兵完全不成问题。然而仁宗系诸王就藩的时候,身边除了仪卫司的几百名校尉,已经没有了护卫官军。他就算想勤王,也没那个实力。
其二、明哲保身。诸王都是近枝宗室,身份十分敏感。据说孙太后曾经有意让襄王赴京即位,结果转头就立了郕王。万一京师陷落,郕王和英宗诸子被一网打尽的话,他们都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谁敢在这个时候胡乱表态。
景泰年间的惬意生活既没有实力,又身份特殊,干脆什么都不管,朝廷也不会拿他怎么样。事实证明诸王很有眼光,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朝局重新稳定下来,诸王凭借着在土木堡之变中的不折腾,在景泰朝倒也混得风生水起,不妨来看一看。
郑王府
郑王朱瞻埈患有风疾,府中事务由世子朱祁锳代为主持。由于从凤翔府(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区)迁国怀庆府(今河南沁阳市)不过六七年之久,郑王府也算得上是百废待兴,啥啥都缺。
景泰二年(1451年)八月,朱祁钰给堂弟写信,表示考虑到郑王府的实际困难,从宫中调陈文朗等五名宦官过来。此外贤弟可以从本府仪卫司、群牧所军校内选取寡妇,收买丫鬟入府使用,切记不得超过二十人。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郑府牧地因黄河退滩而被水冲没,皇帝从修武、获嘉二县另赐八十余顷荒地予以补偿。按照明制,八十余顷就是八千多亩,可不是小数目。此外朱祁锳十三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世子,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原赐冕服早已损坏不堪,皇帝也特意赐了他一套新的。
当年九月,郑王次女封为汜水郡主,命怀庆府知府崔谦之子崔铭为宗人府仪宾。十一月,东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张斌之女、群牧千户所副千户呼斌之女,分别被册封为泾阳王妃和朝邑王妃。
景泰七年(1456年)正月十七日,郑世子妃韩氏去世。这桩看上去很正常的生老病死,却成为了世子朱祁锳性格大变的转折点。
荆王府
要说仁宗系诸王对土木堡之变一点表示也没有,那倒也不至于。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十五日,太上皇帝朱祁镇回到了京师,并被弟弟软禁于紫禁城外的南宫之中。
荆王朱瞻堈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却突然来了精神,上奏表示想来京师祝贺。景泰帝心中暗骂六叔不识相,因为就连在京文武百官都见不到太上皇帝,“丙子,荆王瞻堈等以太上皇帝回銮,奏欲诣京朝贺,俱复书止之。”
朱瞻堈
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十三日,荆王朱瞻堈薨逝,享年四十八岁,谥曰宪。谥法“行善可纪”曰“宪”,算是一个美谥。
景泰六年(1455年)五月,荆世子朱祁镐袭封荆王。这位新任荆王在景泰七年(1456年)的时候向朝廷提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和弟弟都昌王朱祁鉴一起出城扫墓,也得到了皇帝的特批。“癸酉,荆王祁镐奏:‘父宪王薨逝已久,欲于春秋时节偕弟都昌王祁鉴躬诣坟所祭扫,庶尽时思之情。’诏允其请,仍戒其毋扰军民。”
淮王府
淮靖王朱瞻墺共三子,庶长子朱祁镔封鄱阳王、庶次子朱祁钺封永丰王,嫡长子朱祁铨则由淮世子袭封淮王。
正统十三年(1448年)十一月,鄱阳王朱祁镔薨逝,因其岁禄住支且无嗣,故其生母吴氏的生活十分困难。土木堡之变后淮王朱祁铨向新天子上奏,为吴氏争取到了每月十石的养赡米。此外景泰帝又下旨免去鄱阳王坟茔所占田三十余亩的税粮,将其作为每年的祭祀费用。
淮府承奉(王府宦官)南宁被认为是王振余党,故而其选定的两位仪宾人选:参政刘烈之子刘垕被认为行为不检,长史王彰之子王书被认为身患宿疾,都是靠着行贿才得以入选。言官随即对长史王彰也提出弹劾,认为他同样应该承担责任。“乙酉,给事中金达等劾奏淮府长史王彰谬以有疾男书,及受有过民人刘垕赂,选为仪宾。事觉,遇赦复职,不行改正。命法司究问之。”
虽然已经颁了诰命,好在尚未成婚,于是朝廷紧急撤掉了刘垕和王书的仪宾身份,另选莫愚为贵溪郡主仪宾、张鹏为余一郡主仪宾。至于王彰,并没有受到大的牵连,因为朝廷在景泰二年(1451年)除了册封南城兵马指挥李进之女为淮王妃以外,另一位永丰王妃王氏就是王彰的女儿。
不过淮王妃李氏过门之后就身患风疾,根本无法怀孕,这可急坏了朱祁铨的生母淮靖王妃萧氏。她为此特地向朝廷上奏,请求仿照隔壁襄世子的成例选一名良家女子为妾,得到了皇帝的允许。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王府纳妾还要朝廷批准吗?因为有一个隐藏含义:将来这个良妾生出来的孩子,可以被册封为世子。比如日后襄世子庶长子朱见淑被封为襄世孙,而朱祁铨庶长子朱见濂则被封为淮世子。“甲午,淮靖王妃萧氏奏:‘长子淮王祁铨先册李氏为妃。自婚之后染患风疾,无子,恐误宗嗣。乞照襄世子祁镛例,自备财礼于本境地方官员、军民、良家子女内选娶一妾。’从之。”
梁王府
梁庄王朱瞻垍虽然早在正统六年(1441年)便已薨逝,但王妃魏氏及两个女儿尚在,故而一直留在安陆(今湖北钟祥)梁王府中生活。
这位魏氏是梁王继妃,其原配纪氏在朱瞻垍就藩之前去世,故而葬在了北京。只是梁庄王自己都已经无嗣,纪氏在京师的坟园更是无人打理,结果竟然发生了“盗发梁王妃坟”的大案,朝廷只能让工部重新安厝纪氏的棺椁。
景泰二年(1451年)四月,梁庄王妃魏氏去世。朝廷随即命梁庄王宫人张氏为夫人,赐诰命让其管理府事。“丙子,封梁庄王宫人张氏为夫人,赐诰命。先是,庄王薨,无嗣。王妃魏氏继薨,府中无内主,惟二女皆张氏出,故有是命。仍命岁给禄米一千石养赡。”朱瞻垍的两个女儿都是张氏所生,所以这个任命也算是实至名归。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梁庄王二女分别被封为新宁郡主和宁远郡主,朝廷也算是完成了对她们的养育任务。
直到景泰三年(1452年)七月,历经近三年时间,在京诸王坟园中的祭器才重新修造完成。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古代没有儿子那是真不行。
景泰帝朱祁钰是通过非正常方式即位,故而他总体上对各地宗室都采取了怀柔的政策。仁宗系亲王虽然地位特殊,但是他们靠着不争不抢,皇帝自然也没有必要刻意对他们进行打压。
土木堡之变,是全世界历史上唯一一次士兵并没有大规模阵亡,军官却集体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