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新光源”:中科院固态DUV光源,能否打破技术壁垒?

凝天看看生活 2025-04-09 01:58:22

简介:当全球光刻技术在光源难题上艰难前行,中科院带来新希望——固态DUV光源。它是什么?有何优势?能否改写光刻技术格局?本文将为你揭秘。

在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区域,光刻技术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芯片制造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成型,光刻环节是决定芯片性能与功能的关键步骤。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芯片性能的要求愈发严苛,这使得光刻技术不断追求更高分辨率,以满足在有限芯片面积上集成更多晶体管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光刻光源的技术革新成为推动芯片制造工艺进步的核心动力。

极紫外(EUV)光源和深紫外(DUV)光源是目前光刻领域的主要光源类型。EUV光源凭借13.5nm的超短波长,能够实现极高的分辨率,是制造7nm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的关键技术。然而,EUV光刻机的研发面临着材料、光学系统等多方面的难题,制造成本极其高昂,目前全球仅有荷兰ASML公司能够实现量产。并且,其供应受到国际政治和商业规则的限制,这使得许多国家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面临着严重的技术和供应链瓶颈。

DUV光源虽然波长相对较长,为193nm,但在10nm及以上制程芯片的制造中,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当前市场上的DUV光刻机,大多采用氟化氙(ArF)准分子激光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在高压电场环境下,激发氩、氟气体混合物,使不稳定的氟化氙分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从而释放出波长为193nm的光子,为光刻过程提供光源。但是,准分子激光技术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设备方面,其结构复杂,需要庞大的气体激发装置和复杂的光学系统,这不仅导致设备体积巨大,占用大量的生产空间,还增加了设备的维护难度和成本。此外,该技术对稀有气体的依赖程度极高,随着稀有气体资源的逐渐稀缺,采购成本不断攀升,且供应稳定性难以保证。同时,准分子激光设备的能耗巨大,这不仅增加了半导体制造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不符合当前全球倡导的节能减排理念。

为了解决传统DUV光源技术的诸多弊端,中科院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成功研发出全固态DUV激光光源技术。该技术采用全新的固态设计思路,具有独特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自制的Yb:YAG晶体放大器,产生波长为1030nm的激光。这一自制晶体放大器经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材料优化,能够稳定地输出高功率的激光。随后,这束1030nm的激光被引入两条不同的光学路径,进行波长转换。在其中一条路径上,运用四次谐波转换(FHG)技术,通过精心设计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将1030nm的激光转换为258nm的激光。另一条路径则采用光学参数放大(OPA)技术,通过精确控制光学参量过程,将1030nm的激光转换为1553nm的激光。最后,这两路不同波长的激光通过串级硼酸锂(LBO)晶体进行混合。在LBO晶体中,通过精确控制晶体的取向、温度和激光的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了复杂的光学过程,最终生成波长为193nm的激光光束,满足光刻工艺的要求。

与传统的DUV光源技术相比,中科院的固态DUV光源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在技术性能方面,该光源发射的193nm相干光,光谱纯度与现有商用准分子激光系统相当,并且在理论上具备用于3nm工艺节点的潜力,这为我国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了可能。在设备和成本方面,固态设计极大地简化了光刻系统的结构,减少了对大型气体激发装置和复杂光学系统的依赖,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体积和占地面积,同时也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此外,固态DUV光源减少了对稀有气体的需求,这不仅降低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还避免了因稀有气体供应中断而导致的生产停滞风险。在能耗方面,该光源展现出了出色的节能性能,通过优化激光产生和转换过程,降低了能源消耗,符合当前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半导体制造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

尽管中科院的固态DUV光源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实现产业化应用还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在技术层面,虽然该光源在光谱纯度等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输出功率方面,与商用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光刻过程对光源的输出功率要求极高,只有足够高的功率才能保证曝光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固态DUV光源的输出功率,是科研团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在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该光源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满足半导体制造企业对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的要求。

从产业生态的角度来看,要实现固态DUV光源的产业化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体系。这不仅涉及到光源设备的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还需要与光刻机整机厂商、芯片制造企业等上下游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只有通过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才能推动固态DUV光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对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保障,为技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科院研发的固态DUV光源技术,为我国半导体光刻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尽管在实现产业化应用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随着科研团队的不断努力和产业生态的逐步完善,这一技术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在光刻光源技术上的垄断,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0 阅读:0

凝天看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