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王近山随手消灭120名日军,清点战利品时战士困惑:枪呢?

大娱说海棠 2025-03-28 15:27:10

1943年秋晨,王近山部队刚在洪洞县完成短暂休整。

当他们正欲前往延安确保首长安全时,获知临汾附近有鬼子肆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百姓生活极端困苦。

王近山闻言,脸色骤变,心中坚定一念:必为百姓讨回公道。

可就在战士们准备出发时,一个干部小心提醒他:“临行前,陈赓司令可特地叮嘱过,别恋战啊!”

陈赓深知王近山“王疯子”之称名副其实,其打仗勇猛,爱挑硬仗,常违抗命令。但此次任务是保护首长,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王近山皱眉沉思片刻,沉声下令:“速战速决!”随即部署伏击。目睹鬼子残害百姓,他忍无可忍,必须迅速行动。

当晚,王近山部潜入韩略村西南山谷,该地两侧土山高耸,适宜伏击。黎明时分,战士们隐匿山林,静待敌军进入伏击圈。

八点左右,远处车辆轰鸣,一队日军朝埋伏点行进,步伐整齐如仪仗,不时向远方机枪扫射。王近山紧盯日军,眉宇轻蹙,直觉告诉他出击时机未到。

他冷静地制止手下,默念“重头戏尚未开场”。待第二批鬼子经过,战士们蠢蠢欲动,王近山依然坚持不动声色,静待大鱼入网。

时间流逝至次日上午,一辆装甲车驶入山谷。王近山眼神一凛,察觉时机成熟,低声命令:“动手!”

战士们迫不及待扔出手榴弹,巨响中鬼子先头部队七零八落,装甲车炸毁,车内鬼子措手不及。爆炸声起,敌人慌乱,战士们乘势冲杀。

王近山指挥分批进攻,六连首先抢占制高点,机枪扫射打倒十数日军。残敌逃向装甲车,却遭九连封锁出口,日军陷入绝境。

王近山率战士对逃无可逃的敌人发起白刃战,山谷回荡着兵刃交锋声。三小时后,战斗终结,日军全歼,约120名日军军官阵亡于此。

战斗结束后,王近山部开始整理战利品。不久,有人疑惑指出:“鬼子身上怎无枪?”事实如此,仅少数步枪,多数仅持军刀,与预期装备精良的日军大相径庭。

“这是何种情况?”有人提出疑问。

王近山听后,眉宇轻蹙。随即,侦察兵报告揭晓真相:这批日军非普通战斗部队,实为赴战场观摩的高级军官。

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提出“铁滚扫荡”战术,欲围剿抗日根据地。为显局势“控制”,他邀百余名高级军官观战,夸耀战术威力,展示所谓成果。

这些军官多抱旁观心态前来,不料偶遇王近山这位猛将。日军整装待发,携刀带刃,气势汹汹欲观战,却遭遇了一场残酷的伏击战。

事实证明,王近山的谨慎果断挽救了战士。若他初时冲动出击,或错失良机。他耐心等待,最终使这批日军高级军官落入陷阱。

战士们深感庆幸,深知此次机会宝贵,既能重创冈村宁次,又可保护无数百姓免受伤害。

冈村宁次闻讯后怒不可遏,下令务必歼灭王近山16团。但其猛烈反扑终归无效,16团安然撤退,确保了延安首长安全。

战斗结束后,陈赓闻讯,未责罚王近山,反而称赞道:“表现出色。”紧接着,刘伯承亦赞扬:“王近山以一当十,勇猛无比。”

多年后,王近山战事中的勇猛果敢在军中盛传,成为战士们学习的楷模。其传奇经历启发了小说《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塑造。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