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某日,毛主席于延安照例办公。
突然,秘书急匆匆地闯入,递上一份紧急电报。
毛主席展开电报阅读,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电报指出,冀鲁边军区副司令黄骅及多位领导在会议期间遇害,行凶者为军区司令邢仁甫。
冀鲁边军区因凶手职位显赫,无人胆敢实施抓捕,遂向上级中央请示,请求指示具体处理方式。
毛主席阅毕电报,怒不可遏,即刻下令:无论何人,皆须逮捕并执行枪决。
黄骅为何被同僚杀害?军区司令邢仁甫何以胆敢犯下此等重罪?
1943年6月30日,冀鲁边军区于大赵村简陋民房内召开小型军事会议。傍晚时分,屋外小雨绵绵,黄骅与数位八路军干部聚首,共商下一步作战策略。
会议将尽时,意外突至。大门猛被踢开,一群持枪匪徒闯入,立即向屋内干部开枪扫射。未及反应,黄骅及多名干部已倒在血泊之中。
警卫员闻声至门口,遭枪杀。凶手趁乱逃入高粱地,夜色中消失。战士赶到,黄骅等8名干部牺牲,4名重伤。
经调查,震惊发现所有线索指向冀鲁边军区司令邢仁甫。军区上下愕然,难以置信司令竟涉嫌杀害副司令,同志间矛盾何以至此?
黄骅与邢仁甫名义上为上下级关系,实则矛盾颇深。黄骅清廉正直,常与普通士兵共度难关,同甘共苦。
他衣着朴素,常穿缝补过的衣物,即便婚礼之时,也仅着一身已洗得泛白的军装,尽显简朴之风。
黄骅从不享用干部专供,选择节省自己的口粮,用以援助受苦的民众,确保粮食能更有效地帮助到需要的人。
邢仁甫与黄骅大相径庭,他腐化变质,生活奢靡,任意挥霍,无丝毫节制。
作为军区司令,他挥霍公款,抗战艰难时仍令士兵建豪宅享奢靡。且公然违党纪,纳妾娶小妻,生活极度腐化。
黄骅对邢仁甫的腐败作风极为愤慨,常在军区干部会上直言批评。此举加剧了两人间的矛盾,关系日渐紧张。
除生活习性不同外,两人在工作上的意见分歧尤为显著,导致彼此关系紧张,难以相容。
1942年,抗战进入最艰难时期,日军大规模“扫荡”各解放区。
此时,军区司令邢仁甫未采取有效措施,态度消极。反之,黄骅积极组织反击,带领部队进行艰苦战斗,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邢仁甫在军区内部结党营私,离间同事,尤对延安派来的干部充满敌意,视其为障碍。其中,副司令黄骅更是他首要针对的敌人。
1943年春,延安发来的一纸电报,成为击垮邢仁甫的关键因素。
党中央电令邢仁甫速赴延安学习。邢仁甫疑心此调令为黄骅构陷,欲夺其位,心生愤恨,遂密谋杀害黄骅。
邢仁甫勾结手枪队队长冯冠魁,策划暗杀黄骅。6月30日,冯冠魁率匪徒假借参会之名闯入军区会议现场,突然发难,杀害了黄骅及多位干部。
黄骅遇害,冀鲁边军区深感震惊。鉴于凶手邢仁甫,无人擅自行动,军区随即向延安发送紧急电报。
毛主席得知黄骅被害,震怒异常。黄骅作为党内优秀干部,遭自己人杀害,他不能容忍,即刻下令:“无论何人,均须逮捕处决。”
消息传至邢仁甫,他意识到败局已定,随即携家眷连夜逃往天津,投靠国民党,并沦为日本侵略者的帮凶。
邢仁甫逃津后,先投国民党,后沦为日寇走狗及汉奸。抗战胜,他变身国民党军统局少校特务。但其行径终难逃正义制裁。
1949年天津解放后,叛徒邢仁甫被我军捕获。经审判,其罪行逐一曝光,1950年9月7日,邢仁甫在河北盐山县被依法执行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