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宣布户外声音新规《广州市公园声环境功能区划》(下称区划)将于2024年元旦起执行,限制全市公园最高环境音量,划分不同级别管控范围类别,最严格的范围则日夜均不能高于一般室内对话音量
接下来跟着节奏,围绕着新规展开讨论
《区划》声音环境控制分布
声环功能区类别
日间【dB(A)】
6:00-22:00
夜间【dB(A)】
22:00-次日6:00
公园数量
1类区
55
45
12个
2类区
60
50
231个
3类区
65
55
8个
4类区
4a类区
70
55
16个
4b类区
70
60
3个
《区划》围绕全市270个公园分类管控,12个1类、231个2类、8个3类、14个4a类、3个4b类,详细名单请参照官方文件或实地查看
一些生态公园早有装置音量检测及显示,以提醒市民游客合力营造良好休闲环境。本次声音环境新规出台后,市民反映也是不一:
A市民:现在逛公园比以前舒服多了,以前人为超标音量很多
B市民:这样听话好的,可以提醒自己在说话大声说控制一下,遵守秩序
C市民:声音过高会影响周边居民和小动物
D市民:新规过于严格,广场舞不来公园,难道又重回小区吗,这也太没“包容”性了
广场舞
近些年广场舞成为“全国最大”民间运动,无论大城市,亦或城镇乡村均很踊跃,无疑也是全民健身的好开始
随着广场舞缺乏明文管理规定,一方面占据公共空间,另一方面伴舞音乐声量影响正常生活。从全民运动,变为“扰民”活动
笔者认为,公园是属于给人心灵宁静的地方,过多大声音将会失去意义,导致市民游客没有休闲好去处,对于社会发展极不利
广州室外声音环境控制规定出台后,网民也纷纷表达观点。
比较多网民表示“广场舞应该限制一下”,其他方面适当一边实施一边调整,毕竟小孩子玩耍声音是一种活力体现,只要在范围内就可以
此次分类尽管是很细分,甚至是“严苛”的,而能够促进改善整个社会声音环境,尤其是和缓“人为声量”提升文明指数是重要进程。例如一个人在花园手机外放(明显大)声音,这类人为噪音就需要提高管理意识了
根据不少网民反映,比较讨厌是地铁车厢里面的手机外放声音,忍无可忍后进行劝阻,却又发生矛盾。有时候车厢督导员会劝导乘客手机声音调小,但不能长久,始终靠律法规条。像香港这种执法是比较严厉,触犯条例就处罚,广州也提高法治来管理
写到最后,大家对于广州本次室外声音新规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