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已过,没等到中国妥协,特朗普态度变了,改口要与中国谈判

住顶楼小邹 2025-04-10 04:08:45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美国特朗普政府此前嚣张叫嚣的“24小时期限”如同放了个哑炮,中国根本没在怕的!就在所有人以为贸易战要全面升级,强硬如特朗普,竟然自己先变了口风,主动表示要和中国“坐下来谈谈”。

信息来源:《美国对华104%关税立刻生效,特朗普改口要谈判》,重庆日报,2025年4月9日。

这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是真诚示弱,还是另有阴谋?

特朗普又变脸?

2025年4月,行事风格向来出人意料的特朗普政府,再次祭出强硬手段。他们公开向中国政府下达最后通牒,措辞之强硬,态度之蛮横,仿佛要将谈判桌直接变成战场。

核心诉求只有一个,那就是立即、无条件地撤销所有此前因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而被迫采取的反制措施。更令人咋舌的是,这份“通牒”还附加了倒计时功能——必须在区区24小时之内,给出明确答复。

特朗普政府的底气何在?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大的威胁。白宫方面放出话来,如果中国敢拒绝这一“合理”要求,那么等待中国的,将是美国更高的关税。

这一次,加征幅度将直接飙升至惊人的50%。这意味着,届时美国对华商品征收的关税总额,将史无前例地突破100%的大关,达到令人咋舌的104%。

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的回应掷地有声,尽显大国风范。首先是外交部铿锵表态,言简意赅地传递出中方的坚定立场,中国从不主动惹是生非,但若是有人执意挑衅,也绝不会畏惧退缩。

妄想通过施压、恫吓,甚至是耍弄阴谋诡计的手段,就想迫使中国在原则问题上让步,那是痴心妄想,根本行不通。

紧随其后,商务部也迅速发声,直指美方行径乃是“一错再错”,并斩钉截铁地强调,对于美方的升级挑衅,中方早已做好充分准备,势必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言语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底气。

可就在这紧张时刻,24小时已过,那位此前还态度强硬的特朗普,口风竟然开始微妙转变。他公开表示,正在耐心等待来自中方的“来电”,并要与中国谈判。

这番表态耐人寻味,似乎在暗示,他笃定最终是中国会扛不住压力,选择妥协让步,让人更加难以捉摸接下来的局势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摩擦中,世界各国的反应也复杂多样。其中,韩国的姿态颇为值得玩味。

在与特朗普通话之后,首尔方面的态度,明显流露出一种“顺从”之意。他们明确表态,不愿与中国、日本等邻国联手,共同对抗来自美国的贸易压力。

相反,韩国政府似乎更倾向于积极拥抱美国,寻求进一步扩大与华盛顿的经济合作,甚至不惜在多个领域,对美国做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

然而,国际社会对这次贸易摩擦也存在各种声音。一些人认为美国的做法并不合理。

贸易摩擦背后的深层逻辑

那位曾摘得诺贝尔经济学桂冠的克鲁格曼,就毫不客气地给美国的关税政策贴上了“不明智”和“恶意”的标签。

在他看来,华盛顿的这一系列操作,并非真心实意地要解决什么经济痼疾,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秀肌肉,展示其霸权地位,顺便也给业已脆弱的全球贸易秩序。

再来看看美国本土媒体的声音,可谓是五花八门,角度各异。其中,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分析,就颇具代表性。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经济所蕴含的强大韧性。在CNBC看来,区区关税,想要压垮中国经济,恐怕是打错了算盘。

原因很简单,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其出口市场遍布全球,多元化程度极高。更关键的是,美国买家想要找到能够替代中国商品的供应商,谈何容易?这番论断,是对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有力肯定。

彭博社的视角则更加深入一层。他们将中国能够从容应对贸易战,并展开有效反击的底气,归功于中国自身健全的经济制度,以及日益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

远在非洲大陆的南非《比陀新闻报》,则从更宏大的视角,审视了这场贸易冲突的深远影响。美国及其传统盟友之间的经济联系,或将因此变得不再紧密。

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会因此重新审视自身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站位,并转而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视角的媒体评论,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当前的国际贸易格局,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变革。

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拨开中美贸易摩擦的迷雾,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实则是美方长期以来奉行的单边主义贸易逻辑。

说白了,就是“美国优先”那一套。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把好处捞到最大,恨不得把全世界的便宜都占光。

但这一招,拿到中国这里,显然是失灵了。正如中国外交部掷地有声的回应所言:“施压、威胁、讹诈”,这一套“老三样”,对中国根本不起作用。

想跟中国打交道,拿出点诚意来,平等协商,才是正道。靠那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伎俩,只会碰一鼻子灰。

中国为何有底气如此硬气?答案就藏在我们自身的实力之中。放眼全球,能像中国这样,拥有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国家,屈指可数。

再看看国内,十四亿人口的庞大市场,那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忽视的战略纵深。更何况,这些年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也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更是今非昔比。这些硬核实力,就是中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捍卫自身利益的最大底气和底牌。有了这些,面对任何风浪,我们都能稳坐钓鱼台,任尔东西南北风。

当然,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早已是大势所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笔者认为

面对全球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难题,各国唯有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携手并肩,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唯有如此,才能构建起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的全球贸易新格局,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

0 阅读:0

住顶楼小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