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困在330万难民中

冬菱谈国际 2025-02-19 12:06:02

难民问题是2月23日德国大选的主题。

在德国,生活着330万寻求避难的人,其中包括110万乌克兰难民,160万已拿到庇护身份的人以及60万以各种名义留下来的人。(2024年6月底数据)

“外国人、融入、难民”问题是德国人当下最关注的话题。在今年一月底的民调中,有41%的人选了这个话题,比排在第二位的“经济形势”高出9个百分点。

▲来源:statista,每人可选两个话题

既然这么重要,今天就来说说德国的难民困境。

德国的难民问题,大概可以总结为两点:

一,怎么让“必须离境的人”(ausreisepflichtige Person)离开德国

二,怎么阻止(更多的)难民进入德国

先看第一点。

每一个进入德国寻求庇护的人,其避难申请按照法律必须被单独审核、批示。

如果避难申请被拒绝,就成为“必须离境的人”,要在30天或一周内离开德国。

对于不愿意自愿离开的人,就要采取所谓的遣返措施。

遣返的目的地一般来说是其母国。然而,其中阻碍重重。

最大的阻碍是当事人没有护照或相关旅行证件,第二大障碍是无法确认当事人的身份。

为了确认身份或者补办证件,德国政府要和不同国家签署合作协议。比如,德国与多个巴尔干国家,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都有相关协议。

但另外一个难民来源大国——阿富汗自塔利班政府掌权后,遣返几乎处于停滞。

而与几个重要难民来源国,比如巴基斯坦、伊朗或者尼日利亚,德国则没有合作。

对于申请流程不对,不应该在德国递交庇护申请的人,按照《都柏林公约III》,遣返的目的地是他们进入欧盟后的第一个国家,并且遣返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

但这时,为了躲过这6个月,难民可以玩消失,而德国难民与移民局又没有充足的人力来进行追踪,最终导致遣返过期。

1月22日,德国阿沙芬堡持刀杀人事件中的阿富汗难民就属于此种情况。

2024年1月到11月,德国共遣返了1万8千多人。但是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德国总共有22万多“必须离境”的人。

事实上,一旦进入德国再让人出去,非常难。

并且针对“必须离境的人”,德国还有各种“容忍签证”(Duldung)以及“机遇居留权”(Chancen-Aufenthaltsrecht)可以申请。

真正必须被遣返的,属于少数。

再看第二点,怎么能阻止(更多的)难民进入德国?

第一种想法是,干脆拒绝接收难民,可不可以?

答案是,几乎不可以。

庇护权是写在德国基本法、即宪法第16a条里的。

德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把庇护权写入宪法的国家(其他主要是南美国家)。

要想修改宪法,需要联邦议会和联邦参议院2/3的选票。

这,特别是在目前的德国政坛,恐怕比登天还难。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不再按照《都柏林公约III》接收从其他欧盟国家进入的难民。

这一点理论上是可以的,但也许会导致更严重的混乱。

因为这种做法的前提是,其他欧盟国家仍然要接收难民。这样的话,一两个国家退出,影响不大。

也确实有欧盟国家这么做,比如奥地利就宣布不再接收从德国遣返回奥地利的难民。

但是,如果德国这个领头羊退出,大概率会造成其他欧盟国家纷纷效仿。欧盟各国在难民问题上不再合作,各自为政。

对于接收难民人数少的国家,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德国这种本来接收人数就多的国家,难民就更遣返不出去,等于砸在手里了。

第二种想法是,对边境长期施行管控,严禁难民进入。这也是选择党和最近联盟党提出的建议。

这个提议听上去很合理,但仔细琢磨根本不现实。

德国边境线3800公里,要想全面长期施行管控,大概还需要新招8000名联邦警察。

更何况,德国边境乡村小路众多,极其容易找到其他路径,躲过检查,进入德国。

另外,从去年9月中到年底,德国已经在实施短期边境管控,三个半月时间内为此投入了2800万欧元。

以此推算,那一年投入的费用将达到1亿欧元。

播客Lage der Nation(国情咨询)的主理人认为,这1亿欧元还不如用来为有精神疾病的难民提供治疗(甚至这笔钱已多到可以为所有需要心理或精神治疗的德国人提供经费)。

这一提议的背景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两起暴力事件中,两个凶手都患有精神疾病。

第三种想法是降低德国对“必须离境的人”的待遇,只提供水和食品等基本生存必需品,以此降低德国对难民的吸引力。邻国丹麦就是这么做的。

与前面的各种提法相比,这点看上去是最好实现的。其实并不尽然。

如果德国向丹麦学习,那意味着整个难民政策从根本基调上就要转变。

▲ 德国电视一台对丹麦难民政策的报道,形容居住条件如同俄罗斯监狱

丹麦以严酷的条件来向难民传达一个信号:你在丹麦没有未来。而德国正好相反。

即使是避难申请被拒,人们仍然可以以上学、做培训、疾病等各种理由留下来,拿到“容忍签证”。

上学的上学,做职业培训的做职业培训,工作的工作。

更有自食其力者,能拿到 “机遇居留权”,长期而稳定地留下来。

这些措施,从长远来看不是坏事,但又确确实实地释放了一个信号:你在德国有未来。

所以,看似是缩减待遇的问题,其实是整个政策的转向。

此次德国大选,注定不会平静。德国政坛,需要迫切找到破局方案。

0 阅读:5

冬菱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