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派谁去主持深圳成难题,当时邓公力荐一人,不愧是慧眼识人

浔阳历史君2023 2024-12-07 19:50:00

从一个只有三层楼的小渔村到如今高楼耸立、经济腾飞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仅用了不到四十年的时间。这段传奇的成长历程,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具代表性的缩影。而在深圳取得如此显著成就的背后,邓小平的高瞻远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深圳的成功,并不仅仅因为国家政策的支持,更得益于当年邓小平亲自挑选的第一任深圳市委书记——梁湘。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广东的经济困境愈发显著。尤其是深圳,和香港隔海相望,但经济水平却远远落后,许多广东人为了寻求更好的生计,纷纷偷渡至香港。这一现象愈演愈烈,致使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应对。尤其是1978年,深圳农民的年收入仅为香港的百分之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邓小平在多次调研后明确指出,广东的边境问题根本无法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和政策问题。

1979年,邓小平提出了“深圳特区”的设想,着眼于通过大胆的经济体制创新来缩小与香港的差距。他明确表示,要通过改革让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城市一起发展。这一设想最终得到了中央的批准,1980年,深圳特区正式成立。虽然中央并未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但在政策上给予了特区极大的自主权,尤其是对外资的引入和市场经济的试探性改革。

然而,政策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文件上的支持,更依赖于具体执行的人。邓小平需要一个能够贯彻这些大胆政策、敢于打破常规的领导者。因此,他将目光投向了梁湘——一位在地方工作上经验丰富、干劲十足的党员领导人。

梁湘的任命,实际上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决定。尽管深圳特区的成立令国家期待已久,但当时深圳的经济条件极其艰苦,甚至连基本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都未完善。梁湘上任后不久,便面临了许多困难和质疑。外界有声音认为,深圳这种大胆尝试市场经济、引进外资的做法,有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甚至有人暗示这是背离社会主义原则的举动。然而,梁湘毫不畏惧这些批评。他曾对好友、著名国画大师刘海栗表示:“只要对人民有利,只要党中央信任我,误解又何妨?”他坚定的态度让身边的人深受鼓舞。

梁湘的果断决策和前瞻性眼光,不仅体现在引进外资上,还体现在对城市建设的推进上。深圳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初几乎完全依赖国家拨款,但梁湘不顾批评,敢于尝试通过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这一举措在当时可谓是冒险的,但梁湘毅然决然地推行了下来,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后果,他都会一力承担。此外,梁湘为了吸引各类人才,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优厚的住房、工资待遇以及对家属的工作安排。这些举措大大激励了大批国内外人才来到深圳参与建设,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983年,邓小平为了进一步支持深圳的建设,还特批了2万基建工程兵转业到深圳,帮助建设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这支特殊部队在深圳的许多地标性建筑、机场和码头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深圳飞速发展的幕后英雄。

当邓小平1984年亲自视察深圳时,深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对深圳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回到北京后亲自题词,肯定深圳特色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并再次强调要给予深圳更多的政策支持。这一系列举措表明,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和对深圳领导人的坚定信任是深圳取得成功的关键。

梁湘的领导能力,也逐渐得到外界的认同。虽然在早期,外界对他有不少误解,认为他过于冒险,甚至可能给党和国家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但事实证明,梁湘的大胆决策和坚持执行,使得深圳经济逐步腾飞。尤其在梁湘的主导下,深圳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还成功培养了各类人才,形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

1 阅读: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