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左宗棠。
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十月,左宗棠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位于洞庭湖南岸,湘江东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7f3304f58e58b446a7089aa8c24b88a.jpg)
左宗棠从小刻苦读书,也中了举人,可连续三次去京师参加会试都落榜。这件事是左宗棠一生的痛点,就像孙悟空一听有人嘲笑他当过弼马温就恼火一样。
实在没办法,左宗棠当上了教师,先在醴陵县的渌江书院,后在安化县陶家教书,每年能赚二百两银子。然后就是公元1851年的广西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起义,刚开始,左宗棠抱有“不如让一个开明的新王朝取代腐朽的清王朝”的想法,但随后放弃了这个想法,跟着湖南巡抚张亮基与太平军作战。
左宗棠此时的身份是大员幕僚,后又给湖南巡抚骆秉璋出谋划策,有人说“骆秉璋之功,皆左宗棠之功也。”所以,就有了“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说法,引起朝廷重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f2e7dd72ce33f205b521bce5e43a9d.jpg)
自称今亮的左季高
在曾国藩等人推荐下,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 ,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抚,从二品。当时的浙江隶属于闽浙总督,也就是浙江、福建(含台湾)二省,治所在福州。当时的浙江还是战场,左宗棠还在浙江境内追击太平军,即使是1863年当上了闽浙总督也是如此。
左宗棠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其重要性不如曾国藩,但他的功业却在西北。在清廷与太平军于东南作战时,西北也乱了起来,清廷任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去西北灭火。陕甘不如江南富庶,但陕甘总督这个职务在清廷看来非常重要,一般都用旗人为总督,汉人极少。如果不是西北事关大局,清廷也不会用左宗棠这个曾经与太平军有过“勾连”的汉人。
陕甘总督衙门驻地在现在的甘肃兰州,但左宗棠主要在陕北用兵,总督职务还是由旗人穆图善代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b58d1b141686e9c18123c7c824c9244.jpg)
左宗棠对西北的态度是“抚剿兼施”,反对满汉上层欺压回人(回民),认为用五年时间解决西北问题较为妥当。
陕甘地处西北,没啥油水,很多大员不愿意去陕甘受苦,但左宗棠愿意去,因为他还想到一个问题。沙俄早就对新疆垂涎三尺,左宗棠年轻时曾与林则徐讨论过这个问题。在左宗棠看来,要保住新疆,必须保住陕甘这个战略通道。所以,左宗棠认为对陕甘的回人不能只“剿”不抚,这样就无法保证一个稳定的陕甘,保住新疆也只能是空谈了。
左宗棠之所以在历史上有这么巨大的影响力,主要还是因为收复了新疆。沙俄在侵占了外西北后,又侵占了伊犁,甚至还想“帮助”清朝“收复”被阿古柏侵占的乌鲁木齐等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8e4874e5dc9832dfbb9a553a4efad8f.jpg)
沙俄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左宗棠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说:“我以衰朽之躯,不能出玉门,抽身引退,此心何以自处?”
左宗棠有两大难题,一是与李鸿章等人海防与塞防之争,二是没钱。在说服了慈禧同意收复新疆之后,左宗棠到处借钱,却碰了一鼻子的灰。很多省都不愿意把钱给左宗棠,包括曾经向洋人借钱的沈葆桢。沈葆桢认为新疆太大,借的钱根本不够往里面填的。在慈禧等人的帮助下,左宗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解决了军费问题,虽然洋钱利息高,但咬牙也得借。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三月,左宗棠率大军从兰州出发西征。但有一件事需要说明,都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实际上他本人并没有去新疆作战,而是留在肃州大本营。肃州就是现在的甘肃省酒泉市,扼万里长城西界(近嘉峪关)。当时的甘肃省北接内蒙,东接陕西,南界四川,西北接新疆,西南接青海,同时又靠近外蒙,堪称是六省中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0c41486b108f7e1d1fe8b6c83b86b58.jpg)
保证甘肃不乱,是清廷收复新疆大战略并维护西北稳定的重要前提。再加上左宗棠当年已经65岁,年龄不饶人,新疆面积这么大,左宗棠的身体也接受不了这么大幅度的转战。
而且,肃州距离新疆非常近,一旦前线战事不利,左宗棠也方便就近入疆。所以,左宗棠留在肃州大后方指挥,真正进入新疆作战的是刘锦棠,湘军名将刘松山的侄子。不过,后世一般还是把收复新疆的首功给了左宗棠,同时也没有抹杀刘锦棠在前线作战之功。关于左宗棠收复新疆,有人评价说:“如果没有左公,我们吃个葡萄干都要进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ebbbd4cd6f6988dad692180c9744068.jpg)
但是,此时的新疆还没有完全结束战争,因为伊犁还在沙俄手中。清廷和沙俄进行谈判,左宗棠认为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谈判桌上是拿不到什么东西的。左宗棠认为可以派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与沙俄谈判,但同时他已经分路三兵大举西进,他本人也从肃州出发,向西进至哈密。
哈密距离伊犁约有1300公里,但左宗棠是给沙俄摆明自己的态度:谈不下来那就打下来!因为见识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能力,沙俄对左宗棠的西进还是有所畏惧的。大家都知道左宗棠抬着空棺材西征的故事,这个事确实有,但不是发生于收复新疆之时,而是发生于兵进哈密之时。左宗棠带着一千名亲兵,几名壮汉抬着一口空棺材行走在自己的轿子后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2e58fff4b420592326335c661d211d1.jpg)
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沙俄也服软了,公元1881年,沙俄极其难得的吐出了伊犁。现在经常有人说左宗棠是民族英雄,左公实在是当之无愧。
左宗棠曾经当过东南的闽浙总督,在西北转一圈后,左宗棠又于公元1881年年底回到了东南,任权位更重的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是清廷在南方权力最重的职务,管辖富庶的江苏(含上海)、安徽、江西三省。当朝东南的大患是已控制越南的法国,左宗棠知道法国的狼子野心,决定以七十之龄抱病抗法,但被朝廷婉拒。公元1884年,因为福建形势紧张,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亲赴福州,给刚刚在马尾海战中耻辱战败的清军善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aa644b7a48a50b7d2f2c91b19cdd94.jpg)
中法战争,清廷在李鸿章等人的支持下,打赢了战争却主动求和,让左宗棠心灰意冷。左宗棠这一年已经74岁了,精疲力尽的他已经无力再做什么了,于公元1885年9月去世于福州。左文襄公在人间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出队!我还要打!这天下他们不要,我要!我从南打到北,从西打到东。我要打,皇上也奈何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