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实施了多个项目以发展其陆基远程常规导弹能力,而这些项目的成果已开始逐步显现,并为美国在印太地区与中国的进一步较量奠定了基础。
2024年3月,美国发布了2025财年国防预算申请,此次国防预算体现了美军对陆基远程导弹系统的重视。美国陆军希望国会为其230枚“精确打击导弹”(PrSM)采购项目提供拨款,而这一采购数量比原计划增加了20%。此外,美国陆军还期望国会能够提供足够的拨款,使其可以采购32枚陆基“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这也是其“战略中程火力”(Strategic Mid-Range Fires)项目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向国会提出了专项预算申请,以在其“远程火力”(Long-Range Fires)项目过程中采购8台导弹发射装置和22枚“战斧”巡航导弹。美国印太司令部未获拨款的优先事项清单也包括了各种陆基导弹系统。
导弹发展的黄金时间
2019年,美国以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发展超过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为理由,退出了《中导条约》。在这之后,美国开始对其印太地区战略进行了调整,并大力推动射程超过500公里的陆基导弹系统的列装工作,以应对不断发展和不断现代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带来的所谓“威胁”,特别是来自其“火箭军和海军部队的威胁”。
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数天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佩尔(Mark Esper)表示,“我们希望尽快在印太地区部署一种陆基中程常规导弹。”此外,远程导弹系统的发展也是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部队现代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使这两个军种能够满足大国竞争,特别是印太地区大国竞争的需求。
美国政府对这些导弹系统的兴趣推动了此类系统的发展,目前相关的列装工作正在进行中。2023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组建了首个“远程火力”(Long-Range Fires)导弹连,与此同时,美国陆军部署了首个装备有远程高超声速武器的导弹连,并将该连分配给了印太司令部。2024年1月,美国陆军组建了第二个“中程能力”(Mid-Range Capability)导弹连,该连将与其他部队一道于2024年晚些时候在印太地区实现部署。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约翰·阿奎利诺上将(John Aquilino)早前曾呼吁在印太地区部署陆基导弹系统以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威慑能力,而上述部署行动正是美军对此呼吁的回应。
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陆基常规导弹项目
部署位置
上述导弹系统对印太地区的军事平衡所造成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具体部署位置,而美国国防部及美国盟国目前还未确定此类系统的部署位置。
虽然美军的陆基导弹系统将在2024年内部署到印太地区,但其还未公布这些系统的部署位置。美军很有可能将在关岛部署这些导弹系统,因为截至目前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国都未公布任何为此类系统提供部署地点的计划。
一辆“陆基反舰导弹系统”(NMESIS)正在装载到C-17“环球霸王Ⅲ”运输机上
盟国的部署许可将对美军陆基远程导弹系统的打击目标造成很大影响。例如,如果美军的“中程能力”系统能够在日本冲绳进行部署,那么其装备的射程达到16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就能够对在台湾海峡作战的中国海军舰艇进行打击,并能够对中国东海、黄海和大陆的目标进行打击,这些目标包括位于安徽、福建、江西和浙江的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如果美军无法获得任何盟国的部署许可,那其只能在美军的关岛基地进行部署。在这一情况下,美军“中程能力”系统就只能覆盖大部分菲律宾海,无法打击更接近中国的目标。
其他的美军远程火力系统也遇到了相似的射程问题。M142“海马斯”多管火箭炮和M270A2多管火箭炮能够发射射程超过499公里的PrSM增量2反舰导弹。如果该型火箭炮能够部署到日本冲绳,那么其射程就能覆盖大部分中国东海海域。即便如此,这些火箭炮即使在其最大射程能够实现的情况下也还是无法对台湾海峡内的船只进行打击。为了能够打击到关键水道的目标,上述火箭炮必须进一步部署到琉球群岛以西的日本石垣岛上。如果这两种火箭炮能够装备射程达到1000公里的PrSM增量4导弹(目前处于研发阶段),那么其就可以打击浙江和福建大部分地区的解放军部队。即便是美军的“暗鹰”高超声速导弹也无法从关岛对中国大陆进行打击,除非其2775公里的射程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美军将陆基导弹系统部署到印太地区的盟国领土上,对美国来说完成了威慑甚至潜在打击中国的战略目的。但是,此类系统同样暴露在中国更强大的导弹打击范围之内,而这将使其面临更大的威胁。
然而对美国来说,无论美军陆基导弹系统的部署地点是否确定,射程超过500公里的陆基导弹系统显然正日益成为印太地区战略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