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关于DeepSeek在国外一夜爆火的消息铺天盖地,中国网友欢呼在:在美国公司领跑AI技术的时代,居然有一家中国企业异军突起,以高效率和低成本实现了弯道超车。
网友翻出DeepSeek的CEO梁文锋说过的一段令人热血澎湃的话:“中国已经不能再一味采取跟随战术了,不能只满足于‘美国创新中国应用’,创新不是美国独有的,中国也要敢于创新,敢于走在美国前头”。
如今中国人也能够骄傲地宣布:在人类的大踏步走向智能化的时代,用DeepSeek创造的每一行代码,都在构建属于东方的数字礼乐。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新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基本都经历了从进口到自主,从模仿到超越的历程:
高铁技术方面,我们一开始从日本和德国高价引进技术和设备,但现在中国高铁已成为全球高铁运营里程最长、技术最先进的体系,并开始向外国输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0c130eea73cb60a0c5439a318684a97.jpg)
中国高铁举世瞩目
通信设备方面,一开始中国的华为等企业从跟随欧美的2G、3G、4G,到自主研发,现在在5G领域同样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光伏产业方面,早在2000年代还基本靠进口国外的设备,但现在光伏设备和技术研发也做到了全球领先;
电动汽车方面,虽然2003年创办的特斯拉抢跑了中国企业快15年,但现在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已经悄然变成了“BYD”。
以及今天我们在AI领域实现的快速追平,后来居上,也有不少人认为DeepSeek的可能是一次改变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
其实不仅仅是DeepSeek,当时间进入2024年后,中国在包括国防技术在内的一系列高精尖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让国人感到振奋鼓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b7a62864090bca9fecfd2cf64fa3f45.jpg)
就问还有谁?
除了世界领先的六代机,新下水的大型两栖攻击舰,传闻中的“轰20”、096,还有那些几乎是科幻武器一般的“白帝”、“玄女”空天战机,机器狼/机器狗,以及名字虽然充满中式浪漫,但实力强大到深不可测的“南天门计划”。
此外,目前28nm光刻机的关键部件已经实现了90%的完全国产化,比如高精度光学镜头、浸没系统、激光源等都已自主研发,显示中国的光刻机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可能比较罕为人知的事实是:最近中国在技术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其布局可能始于20年前或者更早。
2003年底,在国务院的牵头下集结了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顶级科学家,开始编著一个影响中国今后几十年的技术发展战略方案。
2003年12月10日—2004年1月19日,20个专题组的500多名骨干研究人员集聚在国家会计学院进行了集中研究,共召开各类研讨交流会160多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cb9041e0504cc55870c461d2f532ea.jpg)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由全国科技大会最终敲定
而在方案的战略研究阶段更是汇聚了我国科技界、社科界、管理界和企业界的大批专家学者,研究队伍达到空前规模。
后来的报道显示:参加研究的骨干人员总数达1000多人。此外还有1000多人作为非骨干研究人员参与了专题研究,堪称规模空前。
负责制定该方案的是国务院直属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组长是当时的国务院总理,一位曾经的地质工作者、工程师;
而副组长是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她是一位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材料学者,还担任过教育部部长。
历经2年时间,到2006年终于发布了这本《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315829a7487244478b275ee5fadc7aa.jpg)
领导小组副组长是副国级领导
在这本小册子的序言部分这样写道:
“只要我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经过15年乃至更长时间坚韧不拔的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科技成就。”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了解一下序言的作者,是一位2022年底逝世的长者,上海交大电机系毕业的工程师。
顺便再提一下,那时候钱学森先生、于敏先生、程开甲先生、朱光亚先生等一批德高望重的“两弹元勋”都还在世。
而今日“两弹元勋”几乎全部凋零,健在的只剩下王希季和孙家栋两位大能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4ed819a47d569952808de2239b1e2d.jpg)
就是这本了
具体到内容方面,《纲要》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包括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信息产业、国防工业等11个领域的68项主题;
此外,还提出了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海洋技术、激光技术、空天技术等八大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
以及完成上述领域技术的科技体制改革、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扶持政策落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人才队伍培育等配套政策措施,堪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再看《纲要》的内容,可谓现实性与前瞻性兼备,感觉好像是今天的一批高人穿越到2004年编纂出来的。
《纲要》在一开头就高屋建瓴地提出,我国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有优势的巨大压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cdcd67b5e7556d6b26eed1985a2d9f.jpg)
如图
因此从2006年开始,中国要用十五年时间重点解决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在技术层面“卡我们脖子”的问题,基本形成中国自己的高科技研发和制造能力。
在如今正处于国际竞争热点的信息技术领域,《纲领》安排了以下几项重要任务:
一个是研发高效能可信计算机,就是以新概念为基础的、具有每秒千万亿次以上浮点运算能力和高效可信的超级计算机系统。
第二个是极端制造技术,就是在极端条件或环境下,制造极端尺度(特大或特小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
主要任务包括:微纳机电系统、微纳制造、超精密制造、巨系统制造和强场制造相关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检测技术,这里就包含了现在成为国际技术热点的光刻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7e826dd7572c757054eda28d38e9657.jpg)
被荷兰垄断的高端光刻机技术
第三个任务是自组织网络技术,包括“自组织移动网、自组织计算网、自组织存储网、自组织传感器网等技术,低成本的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个性化人机交互界面技术”。
当然,《纲要》已经敏锐地感知到了彼时正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技术,因此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研究自组织智能系统和个人智能系统”,也就是今天DeepSeek的政策源头。
除此之外,《纲要》提出的许多方面在今天看来也依然很有挑战性和前沿性,例如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高温超导技术、高智能机器人等等。
以及许多涉及到大国重器的制造业、国防工业领域,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这些也在20多年前就已明确列为国家科研的重点任务。
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突破,打破了美国和西方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彰显中国仅用了70多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技术道路,并迎头赶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b1c9109910b32362aab38d779e6228.jpg)
走向星辰大海又一步
在今天这万家灯火,户户团圆之际,我们能够围坐在桌前享受和平安宁的生活,并不是靠外国人的施舍和恩赐,而是我们的前辈们早在近20年前就把中国未来要走的路规划好了。
当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也证明了这毛20年的路没有走错。
他们当年的高瞻远瞩、无私付出和不懈奋斗,换来了20年后中国的强大、自信和以更好的姿态面对即将来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