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虽然也是胡人,但回纥却在安史之乱时表示要镇压安禄山

史海撷英 2025-01-29 12:10:43

回纥人曾经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却并没有帮助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攻打唐朝,这是怎么回事呢?

照理说,回纥人是胡人,安禄山也是胡人,回纥人应该和安禄山更亲近的。为何回纥人不帮助安禄山,反而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呢?

有人说,主要的原因,是回纥人和唐朝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回纥人属于北方少数民族铁勒诸部的一支。梁朝的时候,突厥汗国建立,回纥人受突厥汗国管理,也受尽了突厥人的欺负。

不久,突厥汗国分裂成了东西两部分。到了隋朝及唐朝初年的时候,回纥人逐渐强大起来。唐朝看到了回纥的强大,便联合回纥,打败东突厥,这可以称得上是唐朝和回纥人的第一次合作。

东突厥衰败以后,铁勒诸部的一支薛延陀人强盛起来,控制东突厥的不少地盘。当时,唐朝害怕北方民族形成一枝独大的局面,因此,又有意恢复东突厥。他们又和回纥人联合,灭掉了薛延陀政权。这是回纥人和唐朝的第二次合作。

回纥疆域图

灭掉薛延陀政权后,回纥首领吐迷度自称可汗,并接受唐朝的管理。

天宝三年(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当可汗,建立回纥政权。这样,回纥基本上已经取代了东突厥。接着,回纥又与唐军联合,推翻了后突厥汗国。这是回纥人与唐朝的第三次合作。

这次合作后,回纥汗国也就建立起来了,成为了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当时回纥与吐蕃都向唐朝表示想要率军进入中原,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当时,唐朝经过谨慎考虑,同意了回纥的请求,不过拒绝了吐蕃的请求。毕竟吐蕃曾多次攻打唐朝,如果同意他们进入中原,无疑是引狼入室。

轧荦山

那么,唐朝为何又会同意回纥人的请求呢?回纥人也是当时所谓的“胡人”,他们应该和同为“胡人”的安禄山更亲近一点,难道唐朝不害怕吗?是不是觉得回纥人很可靠,才同意了回纥人进入中原的请求呢?

其实,回纥人并不可靠。在唐代宗的时候,当时唐朝节度使仆固怀恩反叛唐朝,曾联合吐蕃人、回纥人一起进攻唐朝。由此可见,回纥人并不是对唐朝一直很友好。

事实上,北方的少数民族,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他们很可能今天依附这个民族,接下来又反对这个民族。他们从来就和某一个民族并没有牢不可破的关系。

之所以会这样,根本的原因,还是利益之所在。如果所做的这件事符合他们本民族的利益,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壮大,他们就会积极地去做。如果所做的这件事是损伤他们民族利益的,他们当然不会这样做。

再说了,回纥人本身并不强大。比如,当突厥强大起来,压榨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归附了突厥。但是,这种归附,只是表面的。在唐朝联合他们反突厥的时候,他们就积极地反抗,最终取代了突厥。接着吐蕃压榨他们,他们又不得不归附吐蕃。但是,吐蕃被唐朝打,力量一弱,他们又投奔唐朝。所以说,他们并不存在忠诚可言。

安史之乱形势图

不存在忠诚,而唐朝选择相信他们,显然是唐朝认为,虽然安禄山也是胡人,但是并不因为安禄山是胡人,他们就显得更亲近。对于回纥人来说,只存在是否对他们有利,不存在是否和他们在血统上亲近的问题,或者是两个国家是否友好的问题。当时,回纥和吐蕃之所以都愿意帮助唐朝而不是帮助安禄山,是因为他们认为,唐朝会赢得最终的胜利,他们把宝押在唐朝的身上。

而事实证明,他们把宝押对了,唐朝最终果然取得了胜利。

但是,唐朝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对地方的控制力严重减弱,到唐代宗时期的唐朝,藩镇割据已经非常严重,中央完全把地方诸侯无可奈何。而且,他们认为当时唐朝已经没有大将,因此,回纥才同意仆固怀恩一同进攻唐朝。

但是,当郭子仪率军出征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郭子仪还活着,和郭子仪对抗,没有好下场。因此,他们及时收手,“是时,急召子仪自河中至,屯于泾阳,而虏骑已合。子仪一军万余人,而杂虏围之数重。子仪使李国臣、高升拒其东,魏楚玉当其南,陈回光当其西,朱元琮当其北。子仪率甲骑二千出没于左右前后,虏见而问:‘此谁也?’报曰:‘郭令公也。’回纥曰:‘令公存乎?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又使谕之曰:‘公等顷年远涉万里,翦除凶逆,恢复二京。是时子仪与公等周旋艰难,何日忘之。今忽弃旧好,助一叛臣,何其愚也!且怀恩背主弃亲,于公等何有?’回纥曰:‘谓令公亡矣,不然,何以至此。令公诚存,安得而见之?’子仪将出,诸将谏曰:‘戎狄之心,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固不敌,且至诚感神,况虏辈乎!’诸将曰:‘请选铁骑五百卫从。’子仪曰:‘适足以为害也。’乃传呼曰:‘令公来!’虏初疑,持满注矢以待之。子仪以数十骑徐出,免胄而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下马齐拜曰:‘果吾父也。’子仪召其首领,各饮之酒,与之罗锦,欢言如初。子仪说回纥曰:‘吐蕃本吾舅甥之国,无负而至,是无亲也。若倒戈乘之,如拾地芥耳。其羊马满野,长数百里,是谓天赐,不可失也。今能逐戎以利举,与我继好而凯旋,不亦善乎!’会怀恩暴死于鸣沙,群虏无所统摄,遂许诺,”在强迫唐朝买了他们一万匹马的情况下,退兵回去。

1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