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没事干,就约朋友出去逛街去了,本想买秋装,逛了一下午什么也没买到。
没办法,最后去了小吃街,又吃吃喝喝了。越吃越胖,越胖越买不下衣服,买不下衣服就去吃,最后成了死循环。
我排队2小时买的米糕,确实不错,和我之前在华山脚下买的味道一样,以后买吃的不需要挑了,人越多的地方越好吃,排队等就可以了。
前几天中秋,我什么也没给我妈买,想着国庆要回家了,再买吧。
我说给他们买点月饼,我妈说不要,我们那里更便宜,好吧,那他们自己买吧。
我妈还说:我们邻居,姑娘没回去,中秋发了500元红包,让他们自己买。
过年、过节给父母买衣服,买吃喝,发红包似乎成为一种习惯。
前几年,很多人家嫁出去姑娘要的彩礼,正好给儿子结婚,姑娘去了婆家省吃俭用还贷款,真的很心酸。
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姑娘再厉害,也是给别人养的,娶回来的媳妇才是自己家的。
所以导致现在的女生大部分都是人间清醒。
一、先发红包再买东西
我爸妈不会在网上买东西,偶尔也会让我帮他们买,他们一般会先发我红包,我领了红包再去买东西。我们家各花各的钱,谁也不占谁便宜,我爸妈自己存的养老钱,老了不用我们管。
我想吃酒枣,就让我妈给我做了。
除非我回家自愿帮他们买,那属于孝敬,一年差不多买5000元的东西,也相当于我一个月工资了,毕竟咱赚的也不多。
在家庭里,只有财务规划清楚,才不会有乱七八糟的事儿。
二、先顾小家,再谈孝顺
中国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以前很多人不孝顺不能参加科举。
我们家一个长辈,50年代出生的,自己家都没米下锅了,自己娃都要快饿死了,过年借钱也要给父母送吃的,给弟弟做衣服。
真的理解不了,人都是自私的,只有自己小家好了,才能谈孝顺。
三、想孝顺,多赚钱
其实中国的父母每个人都有攀比心理,不管是中产家庭还是平民百姓。
优秀的儿女才是父母炫耀的资本。
出去总能听别人家的父母说:我家姑娘月薪几万了,我家的儿子当什么官了。
所以啊,有钱才能孝顺父母,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没钱拿什么去孝顺,还想找父母去支援一点呢。
四、不要凡事听父母的
很多人凡事喜欢听父母的话,父母喜欢孙子就不停的生,赚着几千的工资,养着3个娃,受苦受累的还是自己和孩子。
父母什么也帮不了。
有些事可以听,有些事自己做主就好,听父母的话不是孝顺,而是愚孝,毕竟我们生的年代不一样,思维也不一样。
前几天我妈还说现在大家都在提倡生三胎,孩子多了热闹,我和她说,现在一年幼儿园学费3万,一个奶瓶300元,一个体温计300元,一个月奶粉的吃好几千,谁能养的起,好吧,成功说服我妈,说生一个也挺好。
人穷的时候,先照顾好小家,再谈孝顺,没有什么不可以,都穷的吃不上饭了,还要什么面子。
自己>配偶>父母>孩子,别人会把父母放在第一位,我喜欢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只有自己过好了,才有时间、精力、金钱照顾别人。
仅仅是我自己的做事方法,不喜欢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