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想要迅速成长,最好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这个人要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甚至可能是随时直面死亡,他需要遇到一些事情,可以再事件当中成长。第二,这个人身体素质不错,最好相对年轻一点,学习能力比较强。
第三,最重要的是,在他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有一个明白人在前面引导他。
在历史上,满足这三个条件,并且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可能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

在李世民的人生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生节点,就是他十四岁那一年。在此之前,李世民的人生,一直比较幸福。但到了他十四岁这一年,一连串的事情,却直接改变了他的人生。
首先,在这一年,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因病去世了。
其次,在这一年,隋炀帝倾尽全国兵马,去征讨高句丽。结果,隋朝大军不但在前线惨败,损失极其惨重。而且在后方,隋朝大贵族杨玄感还直接起兵造反。虽然最后被平定了,但还是搞得隋朝国力大伤。

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隋朝开始出现大面积的起义,天下开始彻底乱了。
另外,最关键的是,从这一年开始,杨广忽然开始猜疑李渊,怀疑李渊接下来也要造反!对此,李渊不得不开始逐渐进行自污,沉迷酒色,收受贿赂,以求自保。
而这一切,无疑也直接从根本上,改变了李世民的人生。

从这一年开始,李世民不得不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
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李世民开始以一种超人一般的速度,迅速成长起来了。
在母亲去世之后,李世民开始全力学习各种技能,尤其是军事方面的技能,李世民更是格外的上心。

一年之后,因为李渊自污的表现比较好,重新赢得了隋炀帝的信任。恰好在这一年,山西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炀帝当时手头几乎无人可用,于是就把李渊调了过去,负责镇压农民起义。
而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李世民,就被李渊带到了前线,亲身感受战争的残酷。
而接下来,又过了一年之后,到了李世民十六岁那年,杨广巡视雁门,结果被突厥人困在了雁门。雁门郡恰好就在李渊当时负责的防区周围,所以得知此事之后,李渊第一时间带兵过去增援,并且派李世民到最前线参战。

而在这一战的当中,李世民第一次展现出了自己的战争智慧。他提出,可以佯装一副军队很多的样子,给突厥人造成心理压力。如此一来,突厥人自然会很快撤兵。
这一年,李世民才刚刚十六岁了。
因为这一战当中,李渊和李世民表现的比较出色。所以,隋炀帝脱困之后,很快就给李渊升了职,任命李渊为太原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而李渊上任之后,为了镇压当地的农民军,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掌握兵权,李渊开始最精锐的骑兵军队。

而这支骑兵精锐,就被李渊交给了十六岁的李世民。
所以接下来,十六岁的李世民,就开始带着最精锐的骑兵,在战场上突击砍人了。
而这支精锐骑兵,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大唐玄甲军的前身。

再之后,等到李渊控制住太原郡之后,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原来,在他身边,隋炀帝安排了很多眼线。碍于这些眼线,李渊没办法自己行动。
于是,这个时候的李渊,就再次让自己的儿子,做了自己的替身。此后一段时间里,李世民就作为李渊的替身,结交太原地区的官员。
再之后,没过多久,李渊就正式起兵,十八岁的李世民,也就正式出道了。

这就是李世民出道即巅峰的原因。
很多人看李世民传记的时候,总会觉得李世民像是超人,十八岁就能带兵打仗,而且能玩转复杂的人心。但实际上,在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
在杨广的猜疑,和隋末的天下大乱面前,老李家当时随时都有可能全灭。在这种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李世民不得不迅速学习打仗,学习如何与人沟通。

而十几岁的李世民,精力充沛,恰好能在最短时间内,学习最多的东西。
最关键的是,在他的少年时代,他爹一直在尽心教导他,教他怎么打仗,怎么收买人心,招揽人才。
所以后来,才有了十八岁便能带兵打仗,二十出头就能扫平天下的唐太宗李世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