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声称就业率高达98%,而实际上比例可能仅为30%?

绮梅观察趣事 2024-12-03 21:34:52
说个暴论:数据98,实际30反而是好学校。数据98,实际不到10,是一般学校。数据百分之98,实际98 ,反而更多是差学校。因为考研录取率不到30,考公录取率2~5,算一下就业率98,实际30,说明3成真正有工作,在当下实际不低。而7成没工作,需要考研二战,考公二战。学校暗示你挂个三方,注册个皮包公司,开个收入证明,或者申个水硕。你可以实际不去,安心在家备考,但是学校要数据。这类学校只是领导迫于上锋压力,求个数据,但是没有实质性侵害学生利益,且真实就业率本身高于平均数!就业率98,实际98,反而可能是有问题的。这种话情况多见于中专、技校甚至大专。毕业之前变相强制学生进厂拧螺丝,然后签三方 ,并以毕业证作为要挟!等你签完协议,再以违约金作为要挟!你说毕业全员去打螺丝算不算实际就业率百分之百?就说算不算吧?算!但是那不是你想要的。所以我想说的是,即便就业率挤水,也不要太痴迷于就业率。自古以来,就业率高和就业好就是两码事,所以为啥古代那么“范进”痴迷科举。如果单论好就业,职业技术学校甚至超越部分985/211高校的理工科专业,因为他们的毕业生不签订三方协议不会颁发毕业证,一路通往xx康流水线。但如果从就业好,也就是就业质量考察,有些专业的“好就业”就要现出原形了,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指标就是“毕业后离职率”。如果一个行业主动离职率不到1%,诸如师医公类,尽管许多员工天天嘴上嚷嚷着想辞职,结果没有一个愿意主动辞职的,意味着这份工作实际体验还不错。如果一个行业毕业之后都想要提桶跑路,那么这个行业就算就业率再高,也不是好行业。 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我们需从多个角度出发。首先,官方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巨大差异,可能源于统计标准的不一致或信息的不透明。例如,某些高校在计算就业率时,可能将灵活就业、短期工作甚至自主创业等非传统就业形式纳入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就业率的表面数值。 其次,社会公众对高校就业率的关注度日益增加,部分学校为了维护声誉或吸引生源,可能存在夸大宣传的行为。然而,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诚信原则,也容易误导学生及家长,影响其对教育投资的判断。 面对此类现象,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就业数据的收集与发布流程,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鼓励高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真正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就业质量。此外,广大学生和家长也应保持理性思考,结合个人兴趣、职业规划等因素,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选择。
6 阅读:2695
评论列表
  • 2025-02-05 04:43

    这篇文章为什么没人关注呢?[横脸笑]

  • 陆威 20
    2025-02-06 10:30

    多少人交社保

  • 101 20
    2025-02-06 12:28

    一个标准是,你不管干什么,只要有活干,就是就业了。另一个标准是,你必须是进入了公务员,事业编,央企国企,至少是比较大的私企,才能算就业。

  • 海风 15
    2025-02-04 21:26

    看什么看,没见过骗子么?!

  • 2025-02-06 08:23

    人太多了

  • 2025-02-06 18:46

    现在种地都用化肥,这在十几年前大粪浇地的时候,淘大粪也是就业了

绮梅观察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