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廖汉生赴任南京军区政委,叶剑英:没事就不要往上海跑

孔甲丙今说史 2024-10-02 02:10:0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除开湘赣闽的中央苏区以外,西南,西北各省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根据地。这其中,贺龙,周逸群于1928年创建的湘西,鄂西革命根据地也是革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贺龙创立了红二军团,并召集了当地大量有志青年参加革命。对于贺龙来说,这里即是他的家乡,也是他革命事业的重要亲历点。而在他的众多乡人中,时年17岁参加革命的廖汉生也经历了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初期的重重考验,一步步成为了开国中将,也成为了桑植县人的荣耀。

1,开国中将

廖汉生是土家族人,1911年11月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今属张家界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他的父亲在长沙读过书,回家后又创建过私塾,因此廖汉生也在私塾读过书。

贺龙也是桑植人,且和廖汉生的父亲廖茂才认识。1916年贺龙初次革命,拥护讨袁护国的时候,他就曾邀请廖茂才为他处理军中文书工作。甚至于,廖汉生小时候还被定了娃娃亲,女方就是贺龙的外甥女(后于长征时期遇害)。

廖汉生十岁的时候,廖茂才去世。贺龙又资助他去常德读书。后来,廖茂才从学校出来以后,在家一边教书一边种地,眨眼之间就到了1928年,贺龙这一年从江西回到老家发动革命,廖汉生也跟着贺家亲属一同加入了红军。

由于办事能力强,擅长政工工作,1929年,廖汉生成为了桑植县苏维埃代表,并在此期间参与了保卫湘鄂西苏区的一系列战斗。

1933年至1935年期间,廖汉生先后在湖南,湖北,贵州一带转战,经贺龙的推荐入了党,担任了包括红三军政治部秘书,红九师,红六师,红四师政委的职务。

1935年11月,廖汉生参加了长征,后抵达延安。

抗战爆发后,廖汉生在八路军120师358旅

716团担任副团长兼政委,而当时的团长正是宋时轮。抗战期间,他们两个一起搭档,先在1937年打了雁门关战役,随后在晋西北转战,收复七个被日军占领的据点,歼灭了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

1939年,宋,廖部队下太行山去冀中平原,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贡献很大,廖汉生也升为了冀中军区独立第2旅政委。这一年秋冬,廖汉生部还参加了齐会战役和陈庄战役,尤其是齐会战役,歼灭了日军一个大队。

此后,廖汉生部又参加了百团大战,南下洪湖,襄南,随新四军作战的战斗,并担任了中共襄南根据地地委书记和江汉区委书记。

抗战胜利后 廖汉生先后在北平和延安工作,参与了陕甘宁边区保卫战,于彭德怀部在陕北地区屡次击破胡宗南,有效保护了党中央的安全。

1948年,他又参加宜川战役,顽强阻击胡宗南部的突围,为战役的最终胜利,全歼胡宗南精锐的整编29军立下了大功。此后,廖汉生又参加了解放西府,荔北的一系列活动。

1949年,西北野战军在陕甘发起大反攻,廖汉生随彭德怀征战,取得了陕中战役,扶眉战役的胜利。这一年秋季,廖汉生又随军西征,与马家军激战,击败了马步芳,解放了兰州。

秋季,廖汉生又和贺炳炎带着第1军南下青海,解放循化,西宁等地,彻底扫清了马步芳残余势力,而新中国也在这一年1 月1日正式成立。

2,建国后的岁月

革命战争结束并不意味着考验和困难完全结束,新的征程依然在等待这些开国老将。

廖汉生在1949年至1952年期间担任青海军区政委,青海省副主席和省委副书记,完成了青海剿匪和稳定局势的工作。后来他又调到西北军区干了两年的政工工作,1954年又被提拔为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根据他参加革命战争的功绩,廖汉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两年后,他出任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此后,他又到北京军区,中共华北局等机关担任政委,书记等职务。在任内参加了天津抗洪,组织军区大比武的活动。

60年代后期至1973年冬季,廖汉生一度卸下重担,不再出任公职,在农场里生活。

直到1972年以后,中央重新调整了干部政策。当时毛主席指示,由中组部负责落实省委常委以上干部政策,由总理办公室负责副部长以上政策,由总政治部负责正军级以上干部事宜。廖汉生也在再启用的行列中,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认可,到军事科学院当了政委。

而当时军事科学院的院长就是他的老搭档宋时轮,这一次两人能再次搭档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宋时轮主动向周总理,叶剑英等人推荐了他。

廖汉生在军事科学院工作了一年半,恢复了正常的工作节奏后,时间很快来到了1975年。

这一年,山雨欲来风满楼,廖汉生和宋时轮去叶剑英家里拜访,叶剑英告诉廖汉生,他很快就要去南京军区任职。一个月后,廖汉生正式成为了南京军区政委和军区党委书记。

在奔赴南京之前,叶剑英向他反复叮嘱,要注意三点。

第一点,没事儿不要往上海跑。

第二点,要大胆工作,中央支持你。

第三点,去南京之前向邓小平报告,听他指示。

这第一点,让廖汉生不要经常去上海,是因为上海情况复杂,不要让廖汉生卷入其中。第二点,则是让廖汉生在南京军区放开手脚干,南京军区的很多制度事项,以及军队改革都要有人出力。

至于第三点,则是因为当时邓小平担任了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长的职务,是廖汉生的上级,廖汉生自然也应该听从邓小平的指示,廖汉生后来也如约去拜访了邓小平,听从了其指示。

廖汉生到南京军区后,于他搭档的南京军区司令员是丁盛,第二政委则是彭冲。二人均对廖汉生的到来表现积极,1975年下半年丁盛健康抱恙之后,南京军区的主要工作实际上就是廖汉生在处理。

在南京军区任职期间,廖汉生重点干了这几件事儿。

第一,拉练部队,继续维持了东南地区的稳定局势。

廖汉生在任时,第1军,第60军,第20军等部队在1975年冬季在上海周边进行了大规模的野营拉练活动和检验性演习,60军和第1军的驻地也向东部署,对确保一年后长三角地区的稳定发挥了作用。

第二,改革部队办公制度,改变军队干部在家办公的习惯,一律只准在办公场所处理公文。

当时,军队机关的公文管理,请假制度比较粗放,许多干部不会去办公楼工作,而是在家里处理公务,又或者以患病的理由在医院和其它民用设施处理公事。在这种情况下,军队的公文被带到家里是很常见的事情。

当然,这种行为也存在管理混乱,可能泄露信息等隐患。

廖汉生主持工作后,廖汉生多次开会表示,军区领导总在家里批文件不行,不仅不便于保密,领导们互相也不见面,也没办法交流,以后所有军区领导都必须到办公楼上班,有病就请假去医院,且请病假的电报必须发到单位,不能发到家里就完事儿。

廖汉生带头以身作则,他每天8点准时到军区驻地,准时下班,只在办公楼谈公事,规定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把干部们聚集起来交流军事知识。这番改革,大大提高了南京军区的工作效率。

第三,视察部队,考察基层与高级军官的默契度。

廖汉生到南京军区非常注重视察基层部队,他经常到基层走动,了解基层部队到底是什么面貌,什么情况。他还经常在一些连队拿着他们军,团,师一级干部的照片,问战士有没有经常看到这些干部。如果能经常看到,那自然很好,没有经常看到,他就会严厉批评和处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廖汉生认为,当时的军队没有军衔,很难区分不同职级的军官和士兵,这种情况下如果部队主官不经常去连队,营团走动,基层部队谁会知道他是谁?长此以往,基层部队就会和干部脱节,变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

经过廖汉生在南京军区的主政,南京军区无论是办事效率,还是部队战斗力和协调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1979年冬季,廖汉生认为自己年龄也大了,该考虑退休了。但中央随后又是任命他为沈阳军区政委,廖汉生又在沈阳干了三年,运用在南京军区的管理经验,提高了沈阳军区的行政效率。

1983年以后,廖汉生从军区卸下重担,进入全国人大工作,对建立人大代表联络制度,推动中国民主法治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3年,廖汉生退休,颐养天年,13年后,他于2006年10月与世长辞。

参考资料:

1,2008.12.2-中国政府网-廖汉生

2,2017.1.23-中国军网-彭德怀被部下“顶牛”之后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