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中国的日本老兵,结婚30年媳妇才知道他是日本军人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9-12 04:37:55

在济南的一个老旧街区,有一间不起眼的小诊所,灰色的砖墙和木质的窗框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斑驳不堪。诊所的主人,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名叫山崎宏。他穿着简单的灰布衣衫,话不多,却总是面带微笑。几十年来,他默默为街坊邻里看病,从不收一分钱。周围的人只知道他是个善良的医生,从不问他的过往,也从未想过这个看似平凡的老人竟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

山崎宏的妻子直到结婚三十年后,一张泛黄的日本侨民证明意外被发现,她才知道眼前的这位平凡丈夫,竟是曾经的日本军医。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去?又为何隐居在中国?

应召入伍与意外的转变

1930年代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盛行,国家对服役的要求十分严苛。即使像山崎宏这样已经在社会上有着稳定职业和良好声誉的医生,也无法逃避兵役的义务。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紧张,国家的征兵力度日益加大。一天,山崎宏接到了军队的征召通知。面对父母,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简单地收拾了几件随身物品,将诊所交给了信任的助手照看。父母虽然不舍,却也知道无法阻挡儿子服役的脚步,只能默默为他祈祷平安。

山崎宏在加入军队之前,以为自己会被安排在日本本土的部队担任军医,继续从事他熟悉的医疗工作。那天早上,他背着简单的行李,穿上崭新的军装,踏入了军营。刚到军营时,迎接他的是一群同样被征召入伍的新兵,他们当中有学生、工人,也有和山崎宏一样的医生。军官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简单地做了些点名和编队。山崎宏被分配到了医疗队,负责部队的伤员救治工作。

然而,第二天一大早,营地里突然响起了急促的集合哨声。所有人都被迅速召集到操场上,军官们一脸严肃,告诉大家要准备登船出发。目的地却只字未提,这让人们的心里都充满了疑问。新兵们一片茫然,不知道究竟要去哪里,只得匆匆整理行李,听从命令。山崎宏和其他医疗队成员也被匆忙叫上了一辆卡车,车子在崎岖的路上颠簸了许久,最后停在了港口边。

随着船只缓缓驶离港口,士兵们的面孔在暗淡的灯光下显得更加模糊。军官们一言不发,没有人告诉他们要去哪里。山崎宏坐在靠近舷窗的地方,透过小小的舷窗望向外面,只看到一片茫茫的大海。日子在单调的海上航行中度过,船上的士兵们也逐渐习惯了这种漂泊的生活。每天的伙食简单,只有几块干粮和淡水。船舱内空气混浊,许多人因为晕船而呕吐不止,医疗队的成员忙着给晕船的士兵分发药物和处理不适症状。

终于,在不知疲倦地航行了几天后,船只缓缓靠岸。士兵们纷纷涌上甲板,这时他们才发现,自己已远离日本本土,船停靠在了一个陌生的港口。靠岸后,所有人迅速下船,军官一声令下,队伍开始向前行进。山崎宏随着队伍走在陌生的土地上,周围的建筑风格和路边的行人无不透露出异国的气息。直到这时,山崎宏才明白,他们已经来到中国。

战争中的医者良心

山崎宏随日本步兵第十师抵达中国后,迎接他的却是一个充满硝烟与血腥的战场。初来乍到的他,看到的并非平静的驻扎,而是战火不断的前线。村庄被炮火摧毁,房屋烧得只剩下残垣断壁,空气中弥漫着焦糊的气味。在这些断壁残垣之间,四处散落着被战火波及的民众,年迈的老人、无助的妇女、幼小的孩子,有的在哀嚎,有的已无声无息。山崎宏忙碌在简陋的野战医院中,处理着无数伤员的伤口,但身边不断涌现的惨状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日军的行动并非仅仅针对敌军,他们的暴行往往延伸到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一次,山崎宏被派去附近一个被日军攻占的村庄,那里的一切都在炮火的摧残下变得面目全非。街道上,烧毁的房屋和倒塌的墙壁间散落着被屠杀的村民,有的母亲紧紧抱着孩子,仿佛在最后一刻仍在试图保护他们的幼小生命。日军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带来的是无尽的哭喊与哀嚎,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山崎宏的心。

在野战医院的帐篷里,山崎宏常常难以入睡。他不是被战场的喧嚣惊醒,而是那些在眼前一幕幕重演的惨状。每当他合上眼睛,那些无辜的妇女和孩子的面孔便浮现在脑海,他们的绝望、无助和恐惧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面对这样的场景,他感受到的不是战场的荣耀,而是深深的困惑和无力。

逃离与新生活的开始

一次,趁着部队在后方休整的机会,他悄悄离开了营地,头也不回地往漆黑的夜色中走去。夜晚的风刮得很紧,四周寂静无声,偶尔传来几声野狗的叫声,让人不禁打个冷战。山崎宏沿着崎岖的小路一路向前走去,四周只有黑暗和远处微弱的灯光指引着方向。

经过漫长的奔波,他终于找到了曾在军营中认识的一个日本老乡。这个老乡曾经在后方做些文职工作,不像前线的军人那样紧张严厉。在一间低矮的平房里,他们小声地交谈着,老乡拿出一张日籍侨胞的证明书,递给山崎宏,低声嘱咐他:“这张证明可以帮你脱离军队的身份,去济南吧,那里现在日本人多,相对安全。”老乡没有多问山崎宏为什么要离开部队,也没有多说可能的后果,只是叮嘱他要小心行事,别再暴露了身份。

山崎宏辗转来到了济南,他没有选择多打听,只想找个安稳的地方藏身。最终,在铁路局找到了一个看管仓库的工作。这个工作虽然不起眼,却正是他需要的——简单、不显眼,不会引人注意。

就在这里,山崎宏遇见了他的未来妻子。她是一个带着年幼女儿逃难到济南的女人,衣衫单薄,脸上满是风霜的痕迹。她的丈夫在逃难途中因病去世,只剩下她和年幼的孩子相依为命。她在铁路局附近打零工,替工人们洗衣做饭,勉强维持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她从不抱怨,依然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只为了给女儿一口饱饭吃。

渐渐地,两人的接触多了起来。每当铁路局的工作不太忙时,山崎宏会在仓库外帮忙搬运一些货物,而她则忙着准备午饭。两人偶尔会在闲暇时简单交流几句,山崎宏的中文不太流利,但他总是努力表达自己,而她则耐心地听着,并用简短的话回应。因为山崎宏性格温和,做事稳重,工友们觉得他是个老实人,也愿意帮忙撮合他们。

在周围人的鼓励和撮合下,两人逐渐走到了一起。山崎宏虽然身份特殊,但他的朴实和勤恳让她感到安心,而她的善良和坚强也深深吸引着他。两人很快决定结婚,虽然没有盛大的婚礼,也没有隆重的仪式,但他们简单地在小屋里摆了几桌饭菜,邀请了几个工友一起见证了这场简朴却温馨的婚礼。

晚年的回归与民间外交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崎宏在济南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济南铁路局旁的那间小诊所,是他用多年积攒下来的积蓄建立的。诊所的位置并不起眼,就在一条热闹的街巷里。招牌简单,只挂着“山崎诊所”几个字,但这里却成了周围贫困家庭心中的福地。

山崎宏虽然是日本人,但他不讲条件,对所有来看病的人都一视同仁。那些贫困的工人、劳苦的农民,还有身无分文的逃难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免费的诊疗和药品。诊所内的药柜上摆放着山崎宏自己配制的各种草药,他根据病人的情况,细心诊断,抓药、煎药,每一步都认真仔细。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的改造和发展,济南市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小诊所也不得不面临拆迁。山崎宏没有选择放弃,他把诊所搬到了济南郊区。新诊所比之前的规模稍大一点,条件依然简陋,但山崎宏的行医之心却未曾改变。

1976年,山崎宏收到了来自日本家乡的消息。已经阔别故乡四十年的他,终于有机会回到日本探亲,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才知道身边这个和自己结婚30年的丈夫,曾经居然是个日本军人。虽然早已离开多年,但家乡的一切依然让他感到熟悉。乡亲们知道他回来后都非常热情,有人邀请他去当地医院担任医生,有人劝他留在日本享受晚年生活。

在当地的医院里,管理层甚至给他开出了丰厚的待遇,希望他能留下来工作。医院的设备先进,条件优越,与他在中国的简陋诊所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面对这些优厚的条件,山崎宏却没有动心。他拒绝了所有的邀请,只简单地说了一句:“我的家人还在中国。”

回到日本后的短短几个月,山崎宏便再次踏上了返回中国的路途。这一次,他并不仅仅是为了行医,更是为了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中日关系逐渐缓和,山崎宏深知,两国民间的理解和沟通仍需不断努力。他自掏腰包,多次往返于日本冈山和山东济南之间,为两地搭建起民间交流的桥梁。

山崎宏还主动联系日本的医院和慈善机构,为济南的医院争取医疗物资的捐赠。几次往返之后,他逐渐得到了两国民众的认可和赞赏,成了连接两地民间交流的重要人物。

参考资料:[1]王琰,康曦.“鬼子大夫”山崎宏[J].春秋,2011(2):30-33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