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特朗普表示,这与他支持的“保护主义措施”相吻合。
此外,据央视新闻报道,特朗普当天还签署关税令,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产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对来自加拿大的能源资源征收10%关税。白宫方面表示,如果对美方关税进行报复,美方可能加大关税力度。
据了解,此次美国再度加征关税,将使来自中国的电池总关税上升到近40%,或将间接推动韩国电池企业在美业务快速发展。
特朗普政府称,此次关税调整是基于 《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旨在应对美国国内的国家紧急状况,特别是限制用于制造芬太尼(Fentanyl)的化学品进口,以遏制国内阿片类药物危机。此外,针对中国的措施更为广泛,包括 “打击中国的知识产权盗窃、强制技术转让以及其他不合理贸易行为”。
据测算,美国目前对中国电池产品征收3.4%基础关税,并计划在2026年对储能系统施加25%的《301条款》关税(该税率已适用于动力电池)。在新政影响下,中国电池的累计关税将达到38.4%。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2ebfb3166c792dd552c416b59b093c9.png)
尽管短期需求旺盛(2024年出口额同比增长13%),但长期来看,关税成本将削弱中国电池的价格优势。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可能面临订单流失、利润腰斩的困境。不过,中国凭借全球最大电池产能和成本优势,仍握有谈判筹码。
行业应对策略:
加速技术迭代(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研发);布局东南亚、欧洲等海外生产基地,绕开关税壁垒;拓展新兴市场(如沙特、澳大利亚储能订单激增)美国企业:依赖中国电池的制造商面临供应短缺,动力电池供应链或中断;欧洲市场:储能系统价格高企,被迫在中美韩之间寻找新平衡;中国:被迫加速“本土化+多元化”布局,倒逼产业升级。行业预言:全球供应链将从“低成本依赖”转向“多极化”,地缘政策不确定性成最大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