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先用后付”套路多,小心欠下账单开通容易关闭难,谨慎!

清风拂梦幽思长 2024-11-28 17:52:14

你有没有“0元下单”的经历呢?在什么都清楚的状况下,就能让你陷入债务的泥潭!

你有没有经历过,一觉醒来,发现家里堆满了你完全不记得买过的东西?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却真实地发生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网购平台的“先用后付”功能,本应是便捷生活的福音,却成了吞噬消费者钱包的无形黑手。

它披着“信用消费”的外衣,以“零元下单”、“货到付款”等诱人字眼,引诱着人们掉入超前消费的陷阱,你以为你在掌控消费,殊不知,你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傀儡。

如今央视也注意到了这波“支付陷阱”,提醒广大用户,小心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欠下债务,谨慎使用!

网购,这个曾经充满新鲜感的词汇,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几乎所有生活所需都能在方寸屏幕间一键购齐。

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各大平台不断推陈出新,各种便捷的支付方式应运而生,“先用后付”便是其中之一,它以“零门槛”、“无压力”等特点,迅速俘获了大批用户,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备受追捧。

然而,在享受便捷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停下来思考,这枚糖衣炮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风险?

中央媒体报道了一起令人深思的案例。一位事主在家中突然收到大量快递,却完全不记得自己买过这些东西。

经过一番调查,才发现这些订单都是通过“先用后付”功能生成的,而他对此毫不知情,更令人震惊的是,类似的事件并非个例。

另一位对智能手机操作不太熟悉的老年人,也因为误触了“先用后付”的按钮,稀里糊涂地买了一堆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这些案例,如同警钟,敲响了我们对“先用后付”功能潜在风险的警觉。

“先用后付”的运作机制,看似简单便捷,实则暗藏玄机,用户无需输入支付密码,也无需刷脸验证,只需轻轻一点,订单便自动生成,商品随即发货。

这种“无感支付”的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购物效率,但也为无意识消费埋下了隐患,许多平台将“先用后付”功能设置为默认开启,用户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使用了该功能,关闭该功能的选项通常隐藏得很深,即使用户想要关闭,也需要费一番周折才能找到。

更让人无奈的是,一些平台甚至没有提供手动关闭的选项,用户只能被动接受,这种“强制开启”、“难以关闭”的设计,无疑增加了用户误操作的风险。

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悉的人群来说,“先用后付”功能更是如同一个巨大的陷阱,他们对复杂的网络操作流程缺乏了解,更容易在无意中点击下单,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先用后付”功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损失当然是金钱,无意识的消费行为,会导致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花掉一大笔钱,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这种额外的经济负担无疑会加剧人们的生活压力,更糟糕的是,由于“先用后付”的特殊机制,用户很难追回损失,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除了经济损失,“先用后付”还会影响用户的信用记录,如果用户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还款,平台会将逾期信息上报至征信机构,从而影响用户的信用评分。

这对于那些信用意识较强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此外,“先用后付”还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事后发现自己无意识地进行了一笔大额消费,往往会让人感到懊恼、焦虑,甚至产生负面情绪,这种心理负担,有时比经济损失更加难以承受。

那位收到大量莫名其妙快递的事主,在得知真相后,心情想必十分复杂,他不仅要承担额外的经济支出,还要面对家人的质疑和不解。

一位网友分享的经历更令人哭笑不得:他两岁的孩子竟然在平台上自行开通了“先用后付”功能,买了一个价值不菲的玩具,等到家长发现时,孩子已经拆开玩具玩得不亦乐乎,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它们共同揭示了“先用后付”功能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

面对“先用后付”功能带来的种种问题,用户和社会各界纷纷发出了改进的呼声,期待平台能够积极回应,切实履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

一些平台辩称,“先用后付”功能是为了方便信用良好的用户,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然而,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便捷性不应该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平台有责任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而不是以“便捷”的名义,将用户置于风险之中。

再者,平台应加强风险控制,避免未经授权的消费行为,可以考虑设置额度限制,或者对高风险行为进行预警。

平台不能只顾着追求用户数量和交易额的增长,而忽视了用户权益的保护,技术创新应该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利润为导向,平台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将风险转嫁给用户。

对于那些已经遭受损失的用户,平台应该积极配合调查,并提供合理的赔偿方案,不能以各种理由推诿责任,或者对用户的诉求置之不理。

“先用后付”功能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规范和引导,平台应该认真倾听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功能设计,让“先用后付”真正成为方便用户的利器,而不是危害用户的陷阱。

“先用后付”功能的出现,最初是为了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让消费者能够更便捷地购买商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它却暴露出诸多问题,给一些用户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便捷与安全,该如何平衡?

技术进步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人类,而不是让人类成为技术的奴隶,在追求便捷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安全性,更不能以牺牲用户权益为代价。

平台在设计和推广新功能时,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风险,而不是一味追求创新和噱头。

“先用后付”功能的初衷是好的,但它的设计和应用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平台过度强调了便捷性,而忽略了安全性,导致一些用户在不知情或无意中使用了该功能,最终蒙受损失。

便捷和安全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平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例如,可以采用更严格的身份验证机制,确保只有用户本人才能使用“先用后付”功能;可以设置消费限额,防止用户过度消费;可以提供更清晰的风险提示和操作指南,帮助用户了解和规避风险。

反之,如果平台继续无视用户的诉求,漠视风险的存在,那么“先用后付”最终只会沦为一个充满争议和诟病的失败案例。

参考资料:

北京日报——《“先用后付”支付方式套路多》2024-11-16

抖音——央视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