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进入西藏的人大都会有高原反应,只不过轻重而已。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部、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藏自治区占据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区域,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由众多的极高山脉、高原夷平面、河谷等地形组成,是印度河、恒河等众多国际河流的发源地,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有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等气候类型,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
一、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青藏高原西南部,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千米,面积120.2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
二、气候情况
西藏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气候复杂多样,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温较低,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一般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为干季,5月至9月为雨季,冬春干燥,多大风;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含量较少。西藏气候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分为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高原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5个气候区。
三、地形地貌
西藏自治区为青藏高原主体,其地貌组合的格局是高原周围群山环抱,南部和东部河流深切,山高谷深,北部高原辽阔坦荡,中部山地、宽谷和湖盆相间排列。西藏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高原边缘高、中部低的特点。西北部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中部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底海拔多在3200~3900米,藏东南喜马拉雅山南坡国境线一带,海拔降至1000米以下,最低处雅鲁藏布江出境处,江面海拔约110米。全区最高处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地貌分为喜马拉雅山区,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区。
四、高原反应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氧气含量相对较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初到西藏的人们往往会遭遇高原反应的困扰。人们可能会感到头痛欲裂,仿佛有千钧重担压在头顶;呼吸也变得急促而艰难,每一次吸气都像是在与稀薄的空气进行着激烈的搏斗。夜晚,失眠如影随形,辗转反侧间,似乎连梦境也被高原的雄浑所震撼,难以触及。此外,食欲不振、乏力、心率加快等症状也可能接踵而至,让人倍感疲惫与不适。
我初次到西藏,高原反应不是很明显,偶尔有轻微头疼的感觉;而同伴的高原反应很严重,在羊湖4900米的海拔高度时,他就得很慢的走路,否则喘不上气,有时走50米的路,他感觉是走500米的路。所以,高原反应因人而异。为了减轻高原反应的影响,要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适量饮水、避免剧烈运动、自带便携式氧气瓶等。只要措施得当,完全可以应对西藏的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