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丨要“回味”,不要“反胃”——谈兵法“慧”处世(90)

真言贞语 2025-03-29 21:24:41

要“回味”,不要“反胃”

——谈兵法“慧”处世(90)

文/路秀儒

《孙子兵法·行军篇》曰:“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意思是说,滋味不过五样,但五味的变化尝不胜尝。孙子在这里所说的“味”,是指人类通过分布在舌头表面和口腔黏膜上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

实际上,人既需要口感上的好味道,也需要耳感上、目感上、鼻感上、心感上的好味道。《孙子兵法》为什么历久弥新、让人追慕不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着眼人类多感性的味道需求,向世人奉献了一道味道独特、令人回味无穷的思想文化大餐。

一是情味浓浓。家国情怀,跃然纸上。比如,《孙子兵法·计篇》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感同身受、情溢言表。比如,《孙子兵法·九地篇》曰:“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合,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

二是韵味长长。《孙子兵法》的言语之间,升腾着一种激越与豪迈,飘荡着一种幽渺与奇谲,流淌着一种乐感与节律,洋溢着一种诗情与画意,彰显着一种超然与飘逸,有诗的情致、画的意境、赋的博大、歌的悠长,让人心旷神怡。

三是趣味满满。极度夸张的对比,直观生动的比喻,诙谐幽默的语言,画龙点睛的字词,声情并茂的语气,引人入胜的故事,彪炳史册的人物,等等,让《孙子兵法》充满趣味感。

四是玩味悠悠。《孙子兵法·计篇》曰:“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兵法·虚实篇》曰:“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孙子兵法·虚实篇》曰:“敌虽众,可使无斗。”《孙子兵法·计篇》曰:“兵非益多。”……这些寓意深刻的用兵思想,字内有意、字外有音,唯有含英咀华,仔细玩味,方能有所领悟。

一个人、一件事、一篇文,何谓有味道?有内涵、有魅力、有故事、有余味、有启迪的,才称得上有味道。也就是说,真正能征服人、打动人,让人流连忘返、记忆犹新、心心念念的,是那些有味道的人、事、文。

所以,人们学习《孙子兵法》的智慧,不仅要学习它的思想,也要注意“品鉴”蕴含其中的味道,在强化“味蕾”中领悟“味理”、把握“味谛”。

味道,虽源于厚重的修养,非一日之功,但只要边实践、边品悟、边塑造,完全可以让自己做人、做事、做文渐渐变得有味道起来。对某个人来讲,也许成不了非凡之人,但可以争取成为一个“拿趣味做根底”(梁启超语)的人;也许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可以争取把事情做得有情怀有温度;也许写不出有什么影响力的“大作”,但可以争取让自己的笔端散发出有滋有味的墨香。

【作者简介】路秀儒,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综合训练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大校。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学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

0 阅读:1